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数字生态全面发展大数据助推治理现代化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白雪  张自芳

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信息化工作开展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日益成为环境管理和污染防治不可或缺的“最强大脑”。

近日,以“大数据助推治理现代化云智慧赋能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的第三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数字生态分论坛在福建福州举办。本次分论坛同时开设“生态环境大数据助力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大数据赋能‘十四五’规划,智能化引领高质量发展”两个子论坛。论坛上,与会人员围绕数字生态进行交流研讨,进一步探索新时期和新常态下,数字化助力生态环境治理的新模式、新思路、新方向。

“十四五”聚焦

生态环境大数据顶层设计

生态环境部副部长庄国泰在论坛上表示,“全国生态环境部门和有关科研院所、高科技企业积极探索,在生态环境大数据助力打赢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有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说起各地典型案例,庄国泰如数家珍,福建省生态环境大数据平台,为全省各级政府及其生态环境部门提供科学决策、高效服务的信息化支撑,通过大数据助推治理现代化,通过云智慧增强人民幸福感。江苏省紧紧围绕“系统整合、数据共享”,大力推动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归集与共享,提升部门间数据横向交换能力,筑牢大数据平台建设基础。河北省生态环境执法指挥调度系统,通过分析生产设施和污染治理设施电量等监测数据,实现精准监管。深圳水环境质量综合管理系统,通过移动APP实现对所有黑臭水体全天候、全覆盖、无死角巡查管理,及时发现问题并全程跟踪解决,支撑打赢碧水保卫战。雄安新区生态环境智慧监测系统,首次将5G技术应用于白洋淀水质应急指挥调度平台,在行业内率先实现5G/VR全景视频移动监控。

在庄国泰看来,“大数据不仅是一场技术和产业革命,也会给国家治理带来深刻变革。”他举例说,比如武汉市生态环境部门研发医废通APP,实现对市区生态环境部门、医疗机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的一体化管理,准确掌握医疗废物的产生量、转运量、处理量以及存储量,快速研判“日产日清”执行情况,全力解决了疫情防控“最后一公里”问题。

当前生态环境信息化建设已进入快车道,新技术、新基建为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深入发展提供了更加广阔的平台和机遇。庄国泰也坦言,数据“汇而不全”“通而不活”问题仍未彻底解决,全国“一盘棋”的局面尚未形成,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任重而道远。

因此,庄国泰建议在即将开启“十四五”之际,要做好生态环境大数据顶层设计,谋划好未来5年信息化建设方向。要加大对生态环境大数据的投入力度,不断推动技术、业务和数据相互融合,构建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信息化大平台,逐步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增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生态环境监管精细化、科学化、法治化水平,服务生态环境综合管理与决策。

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

3个融合、3个关键

在浪潮集团有限公司副总裁赵绍祥看来,生态环境大数据建设应用发展到目前阶段,还面临很多的挑战:一是统一的生态环境监测体系尚未形成。二是从政府的角度来讲,数据的壁垒仍然存在,数据质量有待于提高。三是技术能力还有待于提升,因为精细化的支撑力度不够。

生态环境的数字化转型,逐渐从信息化、智能化向数字化、智慧化过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在监督管理方面,由分散管向集中管转变、粗放管向精细管转变;在监测预警方面,由传统监测向空天地一体化监测转变,由环境质量、污染源监测向生态状况和环境风险转变,由人工防范向智能防范转变;在决策支持方面,从现状分析向预测预报和风险评估转变,从浓度监测、通量监测向成因机理分析转变,从事后应对修复向事前预测预防转变。

赵绍祥认为,推动生态环境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在3个融合和3个关键要素。3个融合,一是数据之间的融合,要把监测数据和政务数据相融合;二是业务融合,不仅仅是生态环境部门,还要与其它相关的部门进行协调联动;三是要与最新的技术进行融合。

而3个要素指的是智联、智算、智用。赵绍祥进一步解释,“智联”实现感知互联、数据共享、信息汇聚,为生态环境数字化提供生产要素的保障;“智算”提供AI计算、开放计算、海量存储、数据分析等能力,为智慧应用提供有力支撑;“智用”实现业务与技术的融合,构建精准监管、智能监测、智慧应用。

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从人工化

走向实时化自动化智能化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卫星应用中心研究员王桥认为,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应用,具有非常迫切的必要性。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要求,对环境监测“三个说得清”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此,王桥解释说:“就是要说清环境质量的现状和变化趋势,说清污染源的状况,说清潜在环境的风险。”

在王桥看来,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真正价值不在于拥有庞大的数据量,而是从海量数据中,分析挖掘出潜在有用的监测信息和知识,揭示生态环境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事实上,大数据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十分广泛,包含生态环境质量空间分析、生态环境时空变化分析、污染源溯源、监测质量控制、污染物区域传输分析、生态环境质量预测、生态环境风险预警、生态保护红线监管、生态系统变化分析、生态环境大数据服务等方面。

王桥表示,未来生态环境监测在以下几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提升对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感知能力;二是要抓紧构建生态环境监测建设平台;三是要构建相关应用平台。另外,就是要广泛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的应用。环境监测“三个说得清”的任务任重道远,大数据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必将推动我国的生态环境遥感监测从人工化走向实时化、自动化和智能化。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固定资产投资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日照岚山发改局:多维发力,保障招投标环境风清气正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处党支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体改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海洋处党支部开展“推动海洋产业发展 助力海洋强省建设”专题调研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举办全省发展改革系统习近平法治思想专题辅导讲座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处党支部召开2024年度组织生活会

绿色能源

“党旗领航 三色担当” 华能山东公司奋力谱写深化改革创新、加快转型发展山东篇章
今年潍坊市潍城区将新规划建设充电桩260个
“发展新能源 助力碳中和” 2025第四届黄河流域新能源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南召开
泰安市泰山区召开非直供小区供电设施改造推进会
山东:凝聚合力协同推进氢能产业发展
蹚出一条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山东路径”
山东:全力打造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示范区
彰显泰安担当 储能之都建设驶入快车道

齐鲁粮油

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启动部署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
烟台:创新“陆海粮仓”协调联动,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持续提升
用好粮食储备“蓄水池”,山东力保粮食市场供求基本平衡
山东聚力打造全国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样板区
山东:储运、加工、配送、供应全链条粮食应急保障体系基本建成
连续4年粮食产量突破千亿斤 高水平建设“齐鲁粮仓”山东掌握“密码”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开展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主题活动
济南召开2025年全市粮食工作暨价格工作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3月第4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基本稳定走势
临沂:粮油副食价格稳定,猪肉鸡蛋价格下降(3.28)
泰安:肉蛋价格稳中略涨 蔬菜价格有涨有降(3月20日-3月27日)
本周青岛粮油价格基本平稳,鸡蛋价格略有下跌(2025.3.22-3.28)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3-28)
东营:本周鸡蛋价格略涨,蔬菜价格稳中有降
菏泽市场主要粮油肉蛋价格基本稳定,蔬菜价格总体平稳(3月20日—3月27日)
3月27日枣庄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行情稳定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