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五个转型” 助力山东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
张 钰
民营经济是经济创新发展的“主战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在2023年12月8日召开的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山东省委书记林武强调,要“聚焦智能抓融合,大力推进智改数转,广泛拓展应用场景,深化人工智能应用”。本文围绕民营企业关于“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数字经济”等诉求内容,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从政策、思维、业态、要素、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推动山东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希冀对经济社会动力变革,特别是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有所助力。
“三重压力”需要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进程
如同全国一样,2023年以来,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下,山东省民营经济也正处在新一轮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数字化转型不仅是民营企业实现快速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也是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要基础。
有效需求不足,国内订单缩减。受全球经济和贸易增速同步放缓、内外部环境总体趋紧影响,订单减少、需求不足等成为民营企业复苏的主要制约因素。我们自2022年下半年开始跟踪调研全省小微企业经营状况,发现多数企业都面临不同程度的市场需求收缩困难,且近半数已停业或未开业的小微企业将原因归为“订单不足”。
国际市场波动,外贸业务收缩。国外部分发达经济体供应链回流,对本土产业链和供应链稳定产生了一定影响,特别是科技类小型企业“缺芯少魂”现象突出。省内某科技研发类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需要的嵌入式软件产品,在国外公司停止供应后,国产替代品牌从技术稳定性、质量方面仍与国外品牌存在一定差距,对产品试验、质量管控、市场稳定等产生了较大影响。
新业态经营模式冲击,转型需求迫切。在平台化、集群化的产业转型升级大趋势下,多数民营企业从能力到认知、从资源拥有到价值创造尚无法较好享有数字化升级带来的红利。问卷结果显示,山东省依托互联网平台为主要经营方式的中小微企业占比不到三成,但当前市场有八成左右的消费者都会选择通过互联网方式进行购物消费。成本上升、人才短缺、资金缺乏等问题在过往生产经营模式下被进一步放大,亟需进行转型升级。
数字化转型是民营企业“顶压前行”的必然选择
数字经济借助产业互联网工具实现“右边连着企业,左边接着市场”,弹性应对不确定性,打通了企业发展的“生命线”。
民营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提升生存竞争力。企业借助算力、算法和数据打造智能化闭环,使得生产经营全过程可度量、可追溯、可预测,提升了持续运营的能力。例如在滨州博兴,万事达集团连接了智能工厂项目,库存周转率缩短了15%,一次良品率提升了5%,设备综合利用率提升了10%以上,订单准时交付率提升了15%;富海材料科技依托浪潮云洲工业互联网平台搭建智慧物流系统,仓储效率提升了25%,物流效率提升了30%,成本降低了10%。
民营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增强产业链韧性。数字技术实现了大型平台企业的数字技术研发和数据挖掘能力向各个细分产业纵深溢出的同时,也帮助中小企业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打破了知识和资源共享的壁垒。山东京博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依托生产运营平台,建设了包含调度日志、质量综合管理、生产精准控制、智能装车响应等重点功能的58个智能场景APP;香驰控股建设了国家等保二级数据中心,通过ERP系统实现了供应链数据共享。
民营企业通过数字化转型赋能经济高质量发展。民营企业作为创新活跃微观主体,通过积极进行高创新性、强渗透性、广覆盖性的数字化转型,对保就业、促消费、稳增长具有重要作用。根据世界非营利组织的报告,英国2020年数字行业从业人员较2011年增加了31.5%,数字行业的营业额和就业增长目前以超过整体经济两倍的速度增长;预计到2030年,数字技术可以带动英国经济增长超过4130亿美元,是英国制造业年产量(1830亿英镑)的两倍多。
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困难挑战
从调查情况看,当前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升级确实面临诸多困难挑战,包括主观意识上的,也包括客观存在的,但归结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不敢转、没钱转和不会转。
不敢转:多数民营企业处于数字化转型初级阶段。部分中小企业仅仅把数字化认为是信息化建设或者IT系统的部署与升级,数字化转型整体思维尚未建立。腾讯研究院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取了近五千家民营企业作为样本数据,结果发现,虽然已有超过60%的企业开始了数字化转型,但近40%处于转型初级阶段,约16%处于逐步实施阶段,仅6.5%处于全面优化或成熟阶段。
没钱转:数字化可投入资源有限,传统路径依赖现象明显。持续的资金链一直都是民营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在我们调研的省内民营企业中,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认为“经营成本持续高企”是面临的主要困难之一。加之数字化转型带给企业的效益多集中于提高效率、节省成本、创新赋能、抵抗风险等非货币性、间接性收益,直接获利存在一定程度的滞后性,因此缺乏必要的资金进行数字设备和技术的采购、运营、维护等,导致多数中小企业“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不会转:民营企业数字化人才队伍不够健全,专业技术能力偏弱。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任何一个环节都可能涉及“人”与“人”之间、“人”与“机”之间关系的重组再造,但一直以来,民营企业都面临人才分布不均的现状。从省内问卷调研结果看,小微创业者的学历水平多集中于本科学历,其次是中学学历,研究生学历占仅为12%左右。
对策建议:推动“五个转型”
传统非数字原生企业需要数字化转型,数字原生企业也需要加强数字化企业治理和可持续发展,结合山东省民营企业特点及其发展实际,本文从“五个转型”提出推动民营企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推动政策转型。制定明确的数字化转型战略,确定目标和行动计划,合理分配资源和资金,有序推进数字化转型进程。综合发挥财税金融政策在现实性激励、导向性信号和激励性规制三个方面发挥作用,鼓励和带动民营资金等社会资源汇聚与投入,引导优化社会资源流向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结合中小型企业独特的行业特征、区域特征,以及所处的发展阶段,构建与之匹配的服务体系和平台,为中小企业量身定做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数字化转型路径和方案。
提升意识观念,推动思维转型。强化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自觉性、自推力,增强政策引导,加大对标杆企业、重大平台、重点项目的支持。培育优质服务商,鼓励开发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和产品,促进数实经济深度融合。突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示范引领作用,探索不同类型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门路径与模式,培育可复制推广的典型实践案例,激发更多中小型企业数字化转型成功的信心和决心。通过简短有力的口号标语让“数字文化”融入企业文化中去,及时传达好企业数字化转型的目标使命,打消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困惑和疑虑。
加大资源扶持,推动业态转型。在供应商、制造商、客户等纵向合作主体,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等横向合作主体,以及政府、金融机构、中介等之间形成网络化、立体化合作机制,构建基于“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数字生态。鼓励国有企业加强与民营企业的合作,鼓励初创企业、科研机构等与创新型企业共建实验室,鼓励中小企业参与数字化招商、电子商务平台、跨境电商等活动,推动创新成果产业化,扩大营销渠道和客户群体。根据不同产业和行业需求深化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集成应用,以数字化共享平台作为发挥大企业技术扩散与产能的载体,充分降低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成本。
强化人才培养,推动要素转型。积极举办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培训班、交流分享会、研讨会等,提高企业家、管理者对经济社会运行、技术发展趋势、行业发展动向、社会消费需求等的洞察力和感知力,不断拓展企业家眼界和格局。鼓励科研机构、科技企业与传统企业、金融机构等共享技术创新成果与专业人才资源。鼓励高等院校、职业学校等积极开设数字化转型相关专业,或在原有专业框架下开设数字化转型相关课程,开展“订单式教育”,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经过系统化培养的“定制型”科班人才。
完善配套措施,推动保障转型。实现数字经济整体发展规划、专项政策与落实举措之间的衔接与配套,构建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进程的常态化监测体系,把握全省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态进程,为民营企业提供数字化发展综合评价诊断和辅导服务。充分利用主流媒体平台做好政策发布,积极借助短视频、直播、微信公众号及群组等新媒体平台丰富拓展传播渠道,打造专门服务民营企业数字化转型的 APP、公众号、小程序等,帮助中小企业及时、全面、准确理解和掌握政策,让民营企业真正享受到数字化转型支持政策红利。(作者系山东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社会发展研究所助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