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齐河:“三聚焦”精准发力持续创优营商环境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翟腾腾、记者高杨报道 今年以来,山东省齐河县树牢“进了齐河门,就是一家人;来到齐河县,好事要快办”的服务理念,从群众、企业、项目需求侧出发,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实施改革创新、流程再造,实现办事环节压减57.2%、申请材料压减47.1%、办理时限提速90.5%、跑动次数减少92.6%,推动全县营商环境不断优化,被授予“山东省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聚焦便民利民,不断优环境、提服务,增强办事便利
全面实行“一窗受理、一次办好”。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全面推行分板块“无差别综合受理”服务,采取“政企融合管理”模式,推动实现市场准入、社会事务、建设项目、人社医保、不动产登记、公积金、税务等领域,业务无差别受理、一窗通办,窗口业务平均等待时长缩短至10分钟以内。同时,进一步优化服务环境,全面推行延时错时、预约上门、证照双向免费邮寄、“360无休服务”等便民措施,让群众办事更方便。
全面推进“一件事一次办”。大力实施“双全双百”工程,围绕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服务,开展集成联办改革,按照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要求,整合、优化、归并跨部门事项办理流程,实现了企业开办、准营等12个办事场景98个事项和个人出生、助残、养老等13个办事场景46个事项“一件事、一次办”,平均压缩办理时限60%以上。
全面推行“跨域通办”服务模式。在县政务服务大厅、各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设置9大领域24个通办专窗,明确专门人员,采取全程网办、代收代办、异地联办等形式,实现140项跨省通办事项、305项全省通办事项、443项市域通办事项全面落地,累计办理跨域业务6.7万件。进一步深化业务合作,先后与鲁、沪、苏等10省350多个县(市、区)建立合作关系,全面拓宽通办服务圈,实现外地事、就近办。同时,进一步满足齐河人民办事便利化需求,加大与省会济南对接融入,与济南各个区县签订《政务服务通办合作协议》,通过推行证照互通互认互发、跨地区业务协同、远程会商等措施,建立了“统一标准、相互授权、异地受理、远程办理、协同联动”的工作模式,实现373项审批服务事项“济齐通办”,覆盖创业、工作、落户、买房、就医、办税、出行等与群众息息相关的高频领域。
全面推进“县镇同权”,提升基层服务水平。在开发区(晏北街道)、祝阿镇(生态城、高新区),分别挂牌成立行政审批服务局分局(便民服务分中心),刻制审批专用章,通过机构、人员、窗口延伸下沉的方式,将县级238项审批权限,全部下沉至企业“家门口”办理,实现“园区事、园内办”。改革模式写入全市“县镇同权”改革实施方案,全市行政审批服务领域现场会在齐河召开。两分局成立以来,累计办理1860余件,企业满意率100%。
全面推行“小齐帮办”模式,擦亮“在齐河·易齐办”服务品牌。全面优化提升帮办代办服务,整合分散在各领域的优质服务力量,组建“小齐帮办团”帮办服务队。依托县级8支帮办队伍、125个基层代办点、149名帮办员,建立起县乡村三级帮办代办队伍,为群众提供“一对一”、“多对一”的线下帮办服务。在线上,开发建成了全市首个集咨询服务、远程帮办、诉求反馈于一体的线上帮办服务平台,搭配“小齐帮办”服务队伍,以“AI+人工”的方式实现了“7×24”小时全天候在线服务。截至目前,累计提供帮办代办服务1.8万人次,群众满意率100%。
聚焦企业发展,持续简流程、降成本,激发市场活力
全面提升企业设立登记便利度。不断优化企业开办流程,将名称申报、企业登记、印章刻制、涉税办理等开办企业全流程信息一次填写,信息同步采集,实时推送,实现1 环节、0成本、半天办结。同时积极落实免费政策,实行企业开办免费刻制5枚印章,赠送5枚电子印章,并免交一年电子印章系统维护费用,自2022年10月28日起为县域内新设立的个体工商户,免费刻制发放公章、发票专用章(含两枚电子印章)。今年以来,累计为市场主体节省开办费用50万元。
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确保清单之外无门槛。深化“一照多址”“一址多照”改革,进一步放宽市场主体登记经营场所限制,在不直接涉及公共安全和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领域,允许企业在设立经营项目相同的分支机构时,作出相应承诺即可在许可证上增加该分支机构地址,不再进行现场核查,便利企业扩大经营规模,进一步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
全面实施企业证照“三联办”、“证照分离”改革。以企业需求为导向,推行企业关联许可事项与营业执照“联合开办”、“联合变更”、“联合注销”,实现一次受理、并联审批、一次勘验、一次办好。截至目前,全县共办理“三联办”业务982件,居全市前列。印发《齐河县落实“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在全县范围内对涉及的69项涉企行政审批事项,分别按照直接取消审批、审批改为备案、实行告知承诺、优化准入服务等四种方式实施“证照分离”改革,为企业进入市场提供便利。
全面创优企业服务环境。以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为主线,按照“事前、事中、事后”三个阶段,构建全过程、闭环式服务体系。事前加大帮办,依托线上线下帮办渠道,一口受理企业咨询解答、事项申报等各类诉求。事中深化集成,将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涉及的15个领域进行模块化处理,优化服务场景和办理流程,整合精简事项表单、材料,审批业务办理时限平均压缩40%,跑动次数减少85%。事后做实回访。建立“AI+人工”回访机制,每周组织对企业所办业务开展全覆盖回访,听取意见建议,开展针对性整改。目前已累计回访企业2483家,平均满意率99.84%。同时,在县政务服务大厅设置“办不成事”窗口,畅通企业诉求反馈渠道,建立专项档案、专人督查机制,坚决根治企业遇到的“不给办、不好办、办不了”等问题。
聚焦项目建设,全面强保障、增效能,加速项目落地
在全省率先推行智能审批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数字化转型。承担省级“电子化辅助审批”改革试点,通过综合运用智能抓取、智能比对、智能填报、智能秒批、远程踏勘、智能制证、智能公示、无感审批等8个技术层面,在项目审批阶段梳理了智能审批目录75个,打造了“全链条智能审批”齐河模式,改革成效得到住建部(国家工改办)认可。今年,进一步推动智能审批向政务服务领域延伸,累计梳理推出智能审批目录170个,实现数字技术在政务服务领域常态应用,提报的“智能审批标准化试点项目”入选2022年度山东省服务标准化试点项目,自发制定的《智能审批标准规范》获得市级地方标准立项。
在全省率先推行中介服务集成改革。承接省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揭榜挂帅”创新试点任务,聚焦项目评审“多头跑、耗时长”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中介联合体”模式。以项目规划设计中介为主体,结合工程咨询、测绘、环评、能评、水保等中介于一体,形成中介联合体,每个项目编制一份综合中介报告,委托“一家”就能获得“一站式”服务。截至目前,组建了14家中介联合体,为企业一次性提供咨询评估、勘察设计、检验检测、区域评估等36类中介服务。覆盖项目审批全过程,平均节约中介服务成本15%,压缩审批时间40%以上,中介服务质量和效能得到显著提升。
推动“拿地即开工”常态化。利用土地招拍挂的35天时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通过业务协同,完成规划方案审查、图审、环评、节能、人防手续、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消防设计审查、供水及供电接入、土地成交公示、建设工程规划批前公示等工作,变串联审批为并联审批,在核发不动产权证的当天,同步核发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和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实现工业项目“一天拿四证、拿地即开工”常态化。截至目前,已实现26个项目拿地即开工,10个项目正在储备中。
擦亮“红齐哨”服务品牌。成立“红齐哨”党员助企攻坚服务队,吸纳78名业务骨干作为“红齐哨”哨兵,建立3支企业哨兵队,对列入市县清单的164个重点项目,设置审批哨兵,全部主动上门对接。针对每个项目列出手续办理清单,建立项目台账,制定“一企一策”跟踪方案,实行“挂图作战”模式,包靠项目手续办理,助力项目早建设早投产。同时,针对城投、齐源承接的代办项目,组建两大专班,全力保障重点项目开工落地。截至目前,走访项目135个,协调解决企业反馈问题85条。
全力服务产业发展。全市率先出台《关于加快工业标准厂房建设的实施意见》,实施标准厂房分割预售许可,进一步优化产业空间资源配置、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效盘活闲置资产,减轻企业负担。政策实行以来,先后助力8家产业园区开发建设,吸引2000余家中小微企业入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