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立节约型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如何确立节约型双循环的新经济格局,政府下一步着力点在哪里,怎样做到政府不越位又有所作为?对此,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经济学家张燕生提出了7点建议。
一是要构建一个高标准的市场经济体制和体系。推动节约型经济和节约型社会,尤其是节约型经济,更多的是用市场和价格机制来推动,还是依靠政府的作用来推动?这个问题需要双方共同完成。在实地调研过程中,可以观察节约型经济做得比较好的地方是政府做好政府的事,市场做好市场的事,企业做好企业的事,社会做好社会的事。这是一个市场、政府、企业、社会和谐发力推动节约型经济发展的过程。
二是打好体制改革三个攻坚战。攻坚战之一是全面深化土地、劳动力、技术、资本、数据等要素的市场化配置的体制机制改革,将这种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经济模式的综合成本和外部性定价放在未来构建节约型经济新模式中。攻坚战之二是优化营商环境,目前来看仍有4块短板待解决,一是金融信贷,二是财政税收,三是跨境贸易,四是产权制度。这4块短板的解决对建设节约型经济是至关重要的,不仅涉及绿色金融、节约型经济怎么推动,而且涉及让市场配置资源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攻坚战之三是科技创新环境制度的改革,即如何激励科学家的科学发现、工程师的技术发明和企业家的科技成果转化成新产品、新市场、新管理、新要素组合方式等,需要把节约型经济的考量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
三是要推动节约型经济与扩大内需两个战略基点更好结合,同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尤其是共同推动东亚生产方式转型,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我国与美欧生产网络全方位合作。既要考虑能源、资源、粮食等全球合作确保安全,也包括市场、运输通道在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要发展节约型经济要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来考虑,包括能源资源的节约,时间空间的节约,消费投资的节约,这需要大的开放格局。
四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如何推动构建节约型经济的新模式。经济发展需要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50后、60后、70后、80后、90后、00后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不一样的,下一步节约型经济如何满足不同的人群对美好生活的需要,重点要放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实体经济和服务经济,以及实体经济和城市经济等方面的深度融合中,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水平,把节约型经济发展模式放进下一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架构中。
五是要构筑节约型经济建设的新动力源和创新策源地,要坚持创新的核心地位。要推动科技创新能够向有利于节约型经济发展的方向转变,目前主要短板是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尤其是公共和共性技术研究方面。瓶颈是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生态环境和跨境网络建设。因此,要认识到过去的代工贴牌模式怎样走向自主,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的低端怎样走向中高端,过去几十年的“汗水驱动”怎样转向创新驱动,这需要在全球角度考虑推动节约型经济。
六是要加快发展节约型经济,驱动国内市场大统一和区域一体化。在区域发展方面,国内主流趋势是分化的,凡是新旧动能、结构、模式等转换比较好的地方,地方政府会尊重常识、尊重规律、尊重基本逻辑。因此,依靠构建统一大市场和区域一体化来推动新旧动能转换是非常重要的。
七是建立长效机制,要把节约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发展理念凸显出来。第一,现在新发展理念更多地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而绿色和节约还是有差别的,要思考如何把它们作为重要的新的发展理念来指导未来的发展。第二,要形成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政策导向,要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第三,“两条腿”推动:一是依靠市场和价格机制推动,用经济的杠杆撬动;二是政府、市场、社会和企业之间形成一个和谐发力机制。第四,全方位国际合作,开放创新、开放合作,发展节约型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