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国际合作新平台 “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青岛揭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庆臣 、尹训祥、记者殷晓旭报道 12月10日,2020青岛国际技术转移大会在青岛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启幕。开幕式上,“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揭牌,是国内首个集“市场化、国际化、专业化”诸多特色为一体的国际科技合作新平台。
记者了解到,“中心”位于青岛市市南区软件园,总面积近2万平方米,主要包括技术转移转化区、成果展示及文化交流区、创新服务配套区和生活配套区四大功能区,通过数据驱动的“线上+线下”体系,打造集科技合作、文化交流、经贸往来于一体的“青岛”模式,深入融入国家科技创新发展大局,为上合组织成员国及“一带一路”国家打造链接全球创新资源、展示全球先进技术、对接全球高端科技人才的国际化平台。
市南区抢抓青岛市建设上合地方经贸合作示范区的重大机遇,主动在青岛新的历史方位中找准发展定位,争取上合组织秘书处、国家科技部大力支持,加快推进“中国-上海合作组织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推动各成员国科技创新合作取得务实成效。
多方联动,创新“中心”运行体制机制
上下协同。对上争取国家科技部支持和上合组织秘书处赋能,对内推动市区联动,成立市区两级党政领导组成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聘请上合组织秘书处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顾问,形成上下协同推进机制。
内外联动。建立与中国-南亚技术转移中心、中国-东盟创新中心、中国(云南)-以色列创新中心、独联体创新中心等平台交流机制,打通技术成果在成员国之间转移渠道。
市场化运作。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优质项目参股入股、企业海外拓展综合服务、产品海外销售佣金等盈利模式,形成多方参与、合作共赢、公正透明的市场化运作机制。
多措并举,创新“中心”高效发展新模式
建平台。投资2500万元打造全国首个以技术转移为核心的科技服务跨境平台,叠加整合各国专家、技术、实验设备、生产标准等产业发展要素,在平台上进行展示交互,帮助上下游企业更好的对接,推动上合组织成员国产业链规模化协同发展。目前线上平台网站可服务国内外企业万家以上。
建体系。建立《国际合作平台全生命周期服务规程》等五项团体标准,创新开展《面向上合组织国家的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及标准研究》软课题研究,推动“中心”建设纳入2020年度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
设基金。市南区筹建上合组织成员国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总规模5亿元,首期2亿元,支持落户“中心”的上合组织国家创业项目及配套服务项目。目前已支持俄罗斯白桦树聚戊烯醇提取与深加工、塔吉克斯坦电子商务平台、巴基斯坦舰船模拟驾驶平台等项目。
先行先试,探索国际科技合作发展新路径
统服务。统筹金融、财税、保险、法律、翻译等十二大类企业所需专业服务,与普华永道、金杜律所、中译语通、SGS等30余家国际顶尖服务企业明确联合服务意向,增强了国际综合服务能力。
聚资源。整合“政企学金服协”多方资源,积极对接海内外重点城市,推进城市协同中心形成协作网络。加强与清华大学、国防科大、山东大学、中科院等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有效提升平台专家库、成果库能力水平建设。
拓合作。面向国际与俄罗斯、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科研机构达成合作意向;面向国内与海尔、兖矿、潍柴、世纪瑞丰等40余家上市或独角兽企业确定上合组织国家海外独家技术转移代理,推动“中心”形成国际合作新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