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十九大以来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然、记者高杨报道 11月23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十九大以来山东全面深化改革有关情况。省委改革办专职副主任张旭东表示,十九大以来,山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改革决策部署,全省改革呈现多点突破、全面发力的良好态势,为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强大改革支撑。

聚力把准改革正确方向,坚决扛牢全面深化改革重大责任。省委深改委坚决把全面深化改革作为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把准改革方向,保持改革定力,扛牢改革责任,奋力推动改革取得更大突破。一是健全改革领导机制,坚持“一把手抓改革、改革抓一把手”,省委深改委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挂帅、亲自部署,各级党委、各专项小组、各部门主体责任不断压实。五年多来,累计召开全体会议23次、审议重要改革方案136个、研究重大专题事项40余项。二是健全系统集成机制,每年筛选一批“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改革事项集中推进,围绕开发区改革、数字经济、共同富裕、内外贸一体化等推出系列改革举措,开展“点菜单”式改革等省级试点,政策叠加效应日益凸显。三是健全督察落实机制,坚持“三督三察”,创建重点改革任务挂牌督办机制、改革审计联动协作机制,完善改革考核评价体系,全媒体强化改革宣传,有力推动各项改革任务落地见效。

聚力推进经济体制和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为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五年多来,山东多项主要经济指标跑赢全国,生产总值年均增长5.4%,经济结构、质量呈现出关键性变化,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提高8.1个百分点,蓝天更多了、水质更优了、环境更美了,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优势不断厚植。聚焦新旧动能转换抓改革,制定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推进投融资、科技、土地等要素配置改革,“十强”现代优势产业集群加快壮大,“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数字经济规模增长40%以上。聚焦重点领域抓改革,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实施经略海洋战略的系列改革举措陆续落地,财税金融、公共卫生等改革取得突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评估位居全国A级首位,9成以上政务服务事项实现网上办理,营商环境整体水平位列全国第一方阵。聚焦生态文明建设抓改革,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为牵引,健全生态环境垂管、环保督察等机制,实施两轮“四减四增”三年行动,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创有监测纪录以来最优水平。聚焦服务新发展格局促开放,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上合示范区等重大国家战略,建设欧亚班列集结中心,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进出口额、实际使用外资额分别增长87%、96.7%。

聚力推进民主法制领域改革,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夯实了制度基础。五年多来,山东从健全制度体系入手,协商民主、基层民主、统一战线协同发力,制定出台省黄河保护条例、新旧动能转换促进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和决定68件,修改法规68件次,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优势更加彰显。坚持改革立法相衔接,建立重要法规专项小组工作机制,创新区域、流域协同立法推进机制,有效法规制度供给能力不断增强,实现了立法和改革决策有效衔接。用好协商民主“金钥匙”,出台促进人民政协凝聚共识工作等意见,健全党政领导干部联系服务民营企业和行业协会商会机制,实现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完善统战工作新格局,加强与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大团结大联合。探索基层民主新方式,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强化村务公开,开展法治乡村建设三年行动,全社会法治素养显著提升。

聚力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为广大人民群众增加了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五年多来,山东聚焦群众急难愁盼深化改革,财政民生支出占比稳定在80%左右,基层医疗机构政策范围内住院报销比例提高到85%以上、9类困难群体救助保障标准连续3年大幅提高、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实现“四个统一”等一批改革举措,让人民群众享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教育方面,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开展省部共建职业教育改革试点,建设全国乡村教育振兴先行区,实施高考综合改革,高质量教育体系不断完善。医药卫生方面,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公立医院、基层卫生、疾控体制改革取得新突破,异地就医结算更便捷,县域医共体实现全覆盖。社会保障方面,开展就业集成改革试点,累计开发城乡公益性岗位125.3万个,健全基本养老服务、基本医疗保险体系,完善保障性住房政策和住房公积金制度,老百姓生活品质不断提升。社会治理方面,推进政法领域全面深化改革,员额制、司法人员分类改革等多项举措全国推广,“雪亮”工程、网格化管理实现全覆盖,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逐步形成。

聚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为打造文化“两创”新标杆增添了生机活力。五年多来,山东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改革发展,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实现县乡村全覆盖,广场舞展演、乡村“村晚”等文化惠民活动蓬勃开展,逛黄河大集、赏山东手造成为齐鲁新风尚,群众精神生活更加丰盈。创新内宣外宣联动机制,健全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创新宣传引导机制,推动正能量赢得大流量;建设尼山世界儒学中心、举办尼山世界文明论坛,持续扩大海外“朋友圈”。创新文化管理和服务体制机制,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文化企业、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推进市级媒体一体化改革,促进县级融媒体中心提质增效,形成省市县三级媒体“大宣传”格局,基本实现省市县乡村五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全覆盖。创新文化产业发展机制,实施“山东文脉”“山东手造”“山东智造”等六大工程,推行“先考古、后出让”制度,统筹推进国家文化公园、文化体验廊道、重大文化片区建设,文化“两创”扎实推进,创新开展“好客山东 好品山东”北京推介活动,多位省委常委“带货”推荐,“好品山东”金字招牌越来越亮。

聚力推进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为提升新时代党的建设质量提供了有力保障。五年多来,山东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健全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权力运行监督等制度体系,市县乡领导班子换届圆满完成,担当实干用人导向更加鲜明,全省上下“撸起袖子加油干、只争朝夕务实干”的氛围日益浓厚。围绕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建立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协调推进机制,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等,引导党员干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围绕建强队伍,制定激励干部担当作为、容错纠错等制度,常态化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出台新时代山东人才工作30条等系列政策,加快构建“2+N”人才集聚雁阵格局,创新“四链”融合发展机制,人才资源总量居全国第三。围绕完善纪检监察体制,一体推进纪律检查体制、国家监察体制和纪检监察机构“三项改革”,率先开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专项巡视,政治监督精准性、实效性不断增强;一体推进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完善动态清除、常态惩治工作机制,政治生态更加风清气正。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济宁印发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山东推出28条具体措施,加速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三聚焦”机制 山东寿光全面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山东临沭: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山东栖霞:强化梯度培育,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山东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党支部与省水利厅有关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聚力担使命 水润农经促振兴”主题党日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评督处开展“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永葆初心使命担当”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一季度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增速好于去年0.1个百分点

绿色能源

促进新能源消纳,山东省能源局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山东持续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推动煤电向兜底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山东: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引导和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扛牢央企责任,国网山东电力全力确保新能源“量增率稳”高质量发展
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山东多举措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
山东聚力实施“八大行动”,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宣传进社区活动
“智汇齐鲁 绿动未来” 2025中国(山东)电力行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召开

齐鲁粮油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到山东开展粮食南南合作技术调研
把好四个关卡,枣庄高质量完成市级储备油轮换工作
以青春之力护航青岛粮安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组织党员干部赴省廉政教育馆开展警示教育
以学促干 学用相长 山东举办粮食和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培训班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举办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调研组在山东调研粮食经纪人工作
滨州召开全市粮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5-16)
泰安:肉蛋价格小幅波动,蔬菜价格季节性下降(5月8日-5月15日)
山东蒙阴:本周居民生活消费(食)品价格总体上涨1.23%
临沂商城周价格总指数为103.48点,环比持平(5月8日—5月14日)
5月15日枣庄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行情稳定
青岛:本周部分粮食价格小幅波动,生猪价格止跌上涨(5.10-5.16)
青岛市价格认证和监测中心开展2025青岛春季国际车展价格监测工作
山东莒县百姓餐桌行情周分析(第660期)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