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实践之诸城:种养加一条龙 贸工农一体化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刘刚、王宗慧、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潍坊诸城市始终把加快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建设发展作为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促进农民致富增收的重要工作来抓,按照“种养加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的发展思路,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规划,大招商、大龙头带动,上水平、上档次服务,全力打造产城融合发展新格局。自2017年10月启动创建工作以来,该市昌城镇积极探索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加快培育农村产业新业态,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发展,立足本区域产业发展实际和农业农村发展需求,努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样板,为其他区域提供可借鉴、可推广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新模式。
做强五大产业链条,探索农业内部融合新路径 以示范园为核心基地,着力培强做大农业产业,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业态功能,促进产业内部深度融合、互促发展。突出链条融合,着力培强做大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持续做精做细以肉鸡、生猪、肉牛、粮油、蔬菜为主干的5大食品产业链。一方面,延伸产业链条,围绕增加绿色、健康、高质量农产品供给,大力开发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营养食品和功能食品,进一步完善“生产基地+加工企业+终端销售”业态模式。另一方面,拓展业态功能,整合一二三产业资源要素,做好“农业+”大文章,深入挖掘千亩生态湿地、万亩板栗林海等生态资源优势,突出康养、乡村、文化等特色主题;同步组织实施得利斯海德花园项目,建设欧洲风情、休闲园林、现代乡村,打造生产美、生态美、生活美“三美融合”新样板。主干链条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形成特色鲜明、功能完整、内部融合的食品产业体系,有力带动了产业园及周边农业提升、农民致富、农村发展。
建立健全四项利益共享机制
乡村振兴的落脚点是“农民富裕”,打造示范园的出发点也是“互利共赢”。通过创新完善订单合同型利益联结、保底型利益联结、技术服务型利益联结、“三固定 九统一”利益联结四大利益联结机制,加快实现农民增收、产业发展。
推广得利斯订单型利益联结模式,采取“企业+合作社+养殖场”的模式,加大对规模养殖场(户)的扶持力度,发展合同猪、鸡养殖,与养殖场(户)签订合同契约,明确双方权利和义务,实行优质优价政策,上门购猪(鸡)、现金结算、提供全程防疫和技术服务,与农户结成稳定的原料、产品购销关系,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均贴的利益共同体。
推广价格保底型利益联结,华昌食品根据市场情况,针对合作养殖场(户)+公司养殖基地,采用保底合同价收购以及土地租赁养殖模式,扩大养殖规模,带动养殖场(户)发展。
推广颐康技术服务型利益联结,蔬菜专业合作社“五统一”运作模式,采取公司+合作社+农户形式,推行“统一供应良种”,根据国内外需求统一选取种子,与种苗公司签订种子质量保证合同,确保种子纯度和安全;“统一农药供应、统一化肥施用”,由专门农业技术人员负责蔬菜农药、化肥施用指导,确保安全;“统一技术指导”,由专业技术人员负责查看蔬菜生长、病虫害等情况并提出防治措施,帮助社员解决实际困难;“统一销售”,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与农户在生产前签订最低保护价,市场价高于保护价时按低于市场价5%但不低于保护价收购社员的蔬菜,出口不合格蔬菜由专业合作社发起人通过市场销售出去;“统一扶弱助强”,由专业合作社吸收社员资金,一部分按借款月息8‰用于扶助无资金社员种植蔬菜,一部分按借款月息10‰借给社员种植大户,解决农户购买农资、用工等需用资金问题。
推广“三固定 九统一”模式。通过引进仙坛公司,升级“公司+农场”合作养殖模式,采取“三固定”、“九统一”(鸡苗、饲料、回收价格固定;公司统一选址布局、统一规划建设、统一供苗、统一供料、统一防疫、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流、统一检测、统一收购)所有场舍和设备均由公司投资,场舍免费提供给农户使用,设备款项由农户分10年、50批次分期还清,进一步降低农户风险,实现在产业链上致富增收。
严格落实三项保障
严格落实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强化要素资源保障、大力推进品牌带动增效三项保障措施,在搞好道路、电力、燃气、供水、供热、排污等硬件设施建设的同时,配套建设物流配送、博士后工作站、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提升园区集约服务功能水平,增强园区的承载力和吸引力。
强化组织领导。昌城镇主要负责人负责协调解决示范园创建过程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推动示范园重大项目建设,督促检查重要事项落实工作。将创建工作分解落实到有关部门,明确时间节点、任务目标、定期调度,建立责任推进机制,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强化要素支持。镇财政坚持把产业园建设作为财政支出的优先保障领域,持续增加财政投入。充分发挥好政府扶持资金、合作互助资金等模式,运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担保公司+银行”等贷款模式,促进金融机构加大对示范园内新型经营主体的贷款投放。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信用互助试点业务,为农民提供最直接金融服务。
加强软环境建设。投资500万元,建成投用镇为农服务中心,把技术推广、农机服务、农资供销等为农服务资源有机整合。同时,优化镇为民服务中心功能布局,进一步整合规划、经发、安监、环保等涉企部门力量,为入园企业办理业务、手续审批等提供“店小二”跟踪服务,切实营造良好营商环境。
通过持续加快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生产、储存、加工、销售一体化经营,昌城镇示范园创建工作已经取得明显成效,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能力不断提升。截至目前,食品加工企业发展到85家,其中农业龙头企业19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72家。引入山东仙坛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对产业链纵向高度整合,形成由饲料供给到父母代肉种鸡养殖、雏鸡孵化、商品肉鸡养殖、防治防疫、成鸡回收、屠宰加工、产品深加工的产业链无缝隙衔接,打造“全产业链仙润”,开创公司+农场的养殖模式。依托希望种业等新型经营主体,整合各级专业合作社,应用育繁推一体化模式,集成良种良法配套栽培技术,筛选种子新品种,通过引进、实验、示范,建设了一批标准化小麦、玉米生产基地。
——优质安全农产品供给有效增加。截至目前,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经营的农业生产基地面积占示范园内总耕地面积的比例达到47%;获得“三品一标”农产品认证种植面积占示范园总种植面积比例达100%;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占示范园种植面积比重达到12%;品牌化产品产值占示范园农产品总产值比重达到18%,逐年增加健康农产品供给。
——农民增收就业渠道更趋多元。农民增收从相对狭窄的农业领域向更为宽广的二三产业领域持续拓展。截至目前,示范园内农村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万元。依托佳士博、和生、华昌、仙润、成群、日龙等肉鸡加工企业,向上游连接72家农民专业合作社、33家庭农场,向下对接实体店、餐饮机构、大型商超,形成了“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商超销售”业态模式,高品质原材料经过精深加工、品牌包装,以方便食品、速冻食品、调理食品形式投放市场,价格翻番、利润提升,增值率达到80%以上,6652户农户通过参与高品质原材料生产增收4.78亿元。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样板区,实现了产业融合发展与当地农业农村发展的高度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