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青年活力,共赴青春山东 山东扎实推进全省域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林远浩、李波、记者高杨报道 自2021年10月提出全省域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以来,山东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工作的重要思想和对山东工作的重要指示要求,坚持党管青年原则,践行青年优先发展理念,不断健全机制、创新载体、出台政策,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山东特色的实践路径,并以此为牵引推动中长期青年发展规划纵深实施。
坚持系统观念,推动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走深走实
高位推动,让发展信心更加坚定。“推进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写入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和2023年省政府工作报告,16市122个县(市、区)将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相继写入同级党代会报告或政府工作报告,各级党委、政府谋划青年工作的意识和主动性显著增强。“党委领导、政府主管、共青团协调、各方齐抓共管青年发展事务”的工作格局日益巩固。
机制驱动,让发展方向更加明晰。山东省市县三级青年联席会议机制实现全覆盖并高效运转,不断推动解决青年发展的大事、难事。山东省青年工作联席会议出台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工作指导意见和指标体系。全省16市结合各自实际,全部由改革办或相关综合部门牵头制定并发布实施方案及指标体系,推动建设工作整体谋划、统筹推进。
试点带动,让发展成效更加突出。济南、淄博、威海等3个市,青岛市市南区、滕州市、寿光市、肥城市、日照市东港区等5个区(市)纳入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县域)试点,数量居全国前列。率先在全国启动省级试点,制定出台省级县域试点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首批确定44个试点县(市、区),实现16市全覆盖,“城市+县域”双轮驱动模式日益成熟。
汇聚发展合力,推动青年与城市双向奔赴
坚持办实事,求实效。2022年,省委组织部、团省委、省人社厅实施“万名博士、十万硕士、百万大学生创业齐鲁计划”,举办活动1000余场,吸引凝聚青年人才80余万人。团省委、省商务厅联合开展青春齐鲁嗨“GO”季活动,推出11.5亿元消费“大礼包”,覆盖商品160.65万件,为青年搭建美好生活场景和放心消费服务。省委网信办组建“网络文明宣讲团”,命名83家教育基地,成立1.48万人的网络志愿者队伍,组织活动2100余场,持续净化青年成长网络环境。省发展改革委为青少年活动中心等青年项目建设安排专项资金25.4亿元,发行债券12.5亿元。省生态环境厅实施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计划,持续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省住建厅推动全省新开工保障性租赁住房9.01万套(间),完成投资175亿元,为3万多名新市民、青年解决住房难题。省文旅厅建成城市和乡村书房510家,商圈文化空间240处,藏书1700万册,丰富青年精神文化生活。省大数据局拨付160余万元专项资金,支持省12355青少年服务台改造升级。
坚持强政策,优环境。省委宣传部出台《加强新时代青年群体思想引领工作的若干措施》,筑牢青年核心价值观。省教育厅制定《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构建家校社网一体、启智润心并重的立德树人模式。省民政厅、财政厅联合印发《健全完善困难群众救助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的意见》,提升特殊、困难青年群体基本生活保障标准。省司法厅印发《关于加强中小学法治副校长配备和管理的意见》,全省99.4%的中小学完成配备。省卫健委出台《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实施方案》,为青年减轻育儿负担。省体育局编制“十四五”《山东省体育公园建设方案》,新增74个建设项目。省统计局支持各类指标数据采集,为青年发展评估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勇担当,展作为。发挥青企峰会平台优势,创新举办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青年企业家主题论坛,省委主要领导会见峰会重要企业代表,吸引广大青年企业家来鲁投资兴业。倡导实施沿黄省区共青团组织发挥陆港优势、服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以建设沿黄达海物流大通道为载体,服务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团省委、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共同实施“菁才强鲁”行动,到2025年服务赋能百家重点企业,培育实施千个创新项目,联系凝聚万名青年人才。办好“技能兴鲁”“挑战杯”等赛事,吸引110余万青年参与,发放青年创业贷款29.8亿元。组建青年志愿服务队6274支、招募青年志愿者57.6万人投身全省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振兴、城市基层治理等主战场。
突出创新实干,打造青年发展的“齐鲁样板”
夯实工作根基。把规范化建设摆在首位,16市《实施方案》《指标体系》通过市级联席会议、市委常委会、省级联席会议逐级审议后向社会发布,明确了工作路径和重点任务。省级制定《青年发展友好型县域试点实施方案》和《工作指引》,确定试点工作构建要素和保障措施,推动各地差异化实践与全省整体部署相统一,确保工作有实效、不走样。
释放创新活力。各地根据资源禀赋和比较优势,激活潜能、百花齐放、竞相发展,吸引青年争当“城市发展合伙人”。济南市策划实施“泉城·青听”等系列品牌,出台“人才新政30条”“高校40条”,青年人才来济留济呈现几何式增长。青岛市打造“十个青年城”,建设集创业、学习、生活、娱乐于一体的青年特色街区,努力形成吸引集聚青年发展的“青岛模式”。淄博市接住“淄博烧烤”网络流量,通过定制烧烤公交专线、开展食品安全快检、发布烧烤地图、减免景区门票等举措,让“流量”变“留量”。威海市成立青年发展服务中心,为全国青年发展型城市试点建设提供人员保障。聊城市推出“青年兴聊”工程,采取“资金直补”的方式,为青年购房兜底补贴。
彰显山东特色。始终把打造青年发展特色品牌作为重要抓手。着力做实老品牌,持续抓好青企峰会、青创齐鲁、希望小屋、乡村好青年等品牌工作,赋予新内涵、整合新内容,使“青字号”进一步扩大影响力、焕发新活力,在全国叫响“青春山东”系列品牌。着力打造新品牌,聚焦提升城市友好度10个主攻方向,全力打造全省域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建设品牌,特别是针对青年住房问题,创新推出“青年优居计划”,通过抓实“青年优驿”“青年优徕”“青年优购”三项工作,有针对性地帮助青年解决过渡住房、租房和购房实际困难,努力培育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