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进乡村振兴战略
苗壮
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点上,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高瞻远瞩,擘画了“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宏伟蓝图,特别是提出了“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等目标任务,进一步坚定了镇、村基层干部群众通过实干苦干创造美好生活的信心决心。
青云镇位于山东省临沭县,是全国重点镇。“十三五”期间,全镇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1421元增长到了15806元,群众全部脱贫,镇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质量越来越高,老百姓的日子也越过越红火。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召开以后,我到村里调研了多次,面对党员干部群众对镇里“十四五”期间工作的意见和期盼,我有着一种沉甸甸的责任感:青云镇既要有“全国重点镇”“省级示范镇”“市级优先发展重点镇”的担当,也要坚持改革创新、攻坚克难,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衔接,努力在打造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的临沭模式上展现新作为、作出新贡献。
我们将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实现从产业扶贫到产业兴旺的衔接。一是发挥“中国杞柳之乡”“临沭地瓜”品牌优势,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力争全镇10家企业入选山东省文化产业和服务出口重点企业,把青云镇打造成为长三角中心城市的“菜篮子”“瓜袋子”。二是在做强农业的基础上大力发展“农业+全域旅游”,把沭河、钟华山、天醁山、金滩栗海等自然景观保护好、利用好,与沭河农业长廊、柳编文创、红薯种植、酒文化等特色产业一体谋划、一体建设,积极打造“生态青云”休闲旅游品牌。
我们将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从村容整洁到生态宜居的衔接。一方面,以“两山”思想为指导,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优化村镇布局,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安居条件,构建人民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另一方面,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专业化生产、规模化经营和品牌化建设,加快形成美丽乡村建设与农民增收致富互促共进的良好局面。
我们将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实现从文化扶贫到乡风文明的衔接。瞄准移风易俗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两个“焦点”,建成一批村史馆、民俗馆。同时,抓好群众素质提升,把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做为统揽农村宣传思想文化的总抓手,在全镇已建成的36个文明实践站基础上深入开展文明一条街、美在农家、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让勤劳致富、勤俭节约、尊老爱幼、守望相助等优良社风、乡风、家风在农村落地生根,使之成为激励农民群众奋发图强、追求美好生活的强大精神力量,塑造新时代农民良好的精神面貌。
我们将创新社会治理体系,实现从治理有序到治理有效的衔接。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树立“全周期管理”意识,构建源头防控、排查梳理、纠纷化解、应急处置的社会矛盾综合治理机制,综合运用一站接待、带案下访、精准约访、联动化访“四访”诉求化解新模式,创新实施一员排查、二员诉调、三员会诊、四员共议、五员克难“一二三四五”人民调解工作法,最大限度把各类信访诉求、矛盾纠纷吸附和化解在镇域之内,做到矛盾不出村、诉求不出镇,不断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我们将加大鸿雁、头雁、归雁、雁阵“四雁”工程推进力度,支持激励那些有理想、有知识、懂技术、会经营的人才到农村广阔天地大显身手,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同时,培育新型农村人才,实现从脱贫先锋到人才振兴的衔接。首先,动态调整专业化书记,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领头雁队伍。其次,积极“筑巢引凤”吸引外来人才,借助“乡情乡愁”引导外出能人回乡创业,并大力培育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培养更多的“土专家”“田秀才”。此外,突出实干实绩导向选人用人,真正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乡村振兴“突击队”。
(作者系中共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