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博会如期举办,全球企业为中国经济投出信任票
在世界经济被疫情阴霾和衰退乌云笼罩的背景下,进博会上合影留念。第三届进博会如期举办。对中国市场充满期待的参展企业代表纷纷在 崔立勇/摄
中国经济导报前方记者 | 崔立勇 张朝登
11月4日,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如期举办,来自全球的新朋老友如约而至,世界的目光再次投向东方。黄浦江畔展现出中国坚定不移全面扩大开放的决心,释放着中国与世界共享发展机遇的满满诚意。
企业的“入场券”
投给中国经济的“信任票”
世界仍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阴影下,全球经济复苏动能不足,多个国际大型展会暂停或取消。中国一诺千金,第三届进博会在上海以线下形式举办,含金量十足,在这个特殊的年份更显弥足珍贵。
数据显示,第三届进博会展览规模更大,展览总面积比上届扩大近3万平方米;世界500强及行业龙头企业参展意愿更强,“回头率”超过70%,更有数十家企业连续签约未来三届。
仅在汽车展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就发现,世界前七大整车集团悉数登场。进博会不仅“一展集全球”,更带来了汽车产业最前沿科技、展示产业发展最新趋势。
各国参展企业拿到的是进博会“入场券”,投下的是对中国经济和中国市场的信任票。
松下电器中国东北亚公司总裁CEO本间哲朗在接受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特殊环境下,中国的成功防控,并及时出台了扩消费、新基建、保就业等提振经济的举措,最快最早实现了经济复苏,商业活动和居民生活基本恢复正常秩序,经济增速由负转正,经济韧性有目共睹,相信对世界经济也将发挥重要作用。“中国市场的大门继续敞开,第三届进博会在线下能够顺利召开,也给各国经济贸易的复苏带来了积极的信号。”
普华永道亚太及中国主席赵柏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普华永道对中国经济充满信心,也对进博会的如期举办充满期待。普华永道高度重视进博会作为连接全球企业和中国市场的平台作用,致力于让更多企业深度参与中国市场。”
“今年全球在疫情冲击下,外部环境呈现出保护主义上升、世界经济低迷、全球市场萎缩的特点。但是,从长远看,经济全球化仍是历史潮流,各国分工合作、互利共赢仍是长期趋势。”富士胶片(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武冨博信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说。
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大规模的中等收入群体和上亿市场主体的巨大市场,人均GDP已突破1万美元,2020年经济总量预计将跨越100万亿元大关,成为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
中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消费、工业生产、进出口等指标不断向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计,中国将是疫情冲击下今年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
中国欢迎世界优秀的企业和产品进入中国市场,众多企业希望借助进博会开拓中国市场。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现场发现了很多在前两届没有出现的新面孔,像雅培、爱普生、米其林、柯尼卡美能达等企业就是首次亮相进博会。
各方企业有备而来
参展产品有的放矢
进博会的“品牌效应”已经显现,世界知名企业都很看重进博会的价值。
松下电器将进博会定位为“全球战略性展会”。本间哲朗认为,进博会是“让世界了解中国、中国了解世界的新平台”。他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进博会对于外资企业进入中国市场、扩大对华出口发挥了重要作用。松下积极利用进博会扩大与政府部门的交流,拓展在华业务和合作。
英国贝克休斯集团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曹阳认为,参与进博会是进一步夯实企业在中国长期发展战略的契机。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中国以更开放的姿态面向世界,让发展红利惠及世界。“十三五”期间,中国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格局:截至今年8月底,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近2.9万列;设立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外商投资准入限制措施由2015年的93条减至33条;2019年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规模达1381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参展企业并非在进博会上“试水”,而是对中国发展及经济政策十分了解,并针对中国市场的具体需要提供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
武冨博信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富士胶片在进博会上设立“对抗新冠”和“5G”两大主题展区,“我们希望参观者了解我们积极贡献本土发展、引领变革的态度和决心”。
创立于美国的UNIZ在进博会发布全新大尺寸工业级3D打印机。该企业相关负责人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离不开先进技术、设备及经验的引入,为进一步满足中国产业升级需求,企业将以高质高效的产品助力中国高新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也是UNIZ和众多高科技企业参展进博会的重要目标。
格兰富应对世界水资源和气候挑战的开创性解决方案,莱茵集团绿色氢能、采矿以及电厂升级改造领域的解决方案,BWT公司脱盐装置和淤泥空气过滤器……第三届进博会上,作为新设立的四大专区之一,8000多平方米的节能环保专区云集各细分领域的知名企业。近年来中国节能环保产业增加值以年均15%左右的速度增长,进博会上全球领先的节能环保技术装备和解决方案大有用武之地。
事实上,进博会不是为了简单地扩大进口,而是注重优化进口结构,让国内企业接触更多的国际先进理念和技术,通过进口提质增效,在新一轮产业变革中实现跨越式发展。第三届进博会吸引了中国各地采购商踊跃报名,共组建39个交易团,注册单位11.2万家,采购商注册人数达到40万人。越来越成熟的中国企业也将生产经营一线的需求提给各国的展商。
展品变为商品
展商变身投资商
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繁荣也需要中国。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超过40万亿元,超大规模市场的优势加速显现。马来西亚的榴莲、新西兰的牛奶、德国的汽车……中国已经是很多跨国公司和产品的最大单一市场。
进博会给全球的参展企业带来了实实在在的“中国机会”。日立(中国)有限公司公共关系部总经理伊藤昌广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进博会上有来自中国各地的代表和大量采购商参加,这不仅是提升日立品牌在中国认知度的非常好的机会,企业也有望获得更多的签约和商业合作。
德国米技集团在首届进博会上最大一笔订单达1.5亿元,占企业当时年销量的两成多;德国药企勃林格殷格翰在第二届进博会上签下了高额采购意向,而且多个创新药品在华获批进一步提速;新西兰纽仕兰乳业通过进博会让产品销售到了宁夏、黑龙江等地区。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乳制品专区看到,乳制品世界排名前8的知名境外企业有6家企业同台“比武”,这些乳企都希望通过进博会扩大中国市场份额。
通过进博会,各国企业的展品很快就会变成中国市场上的商品。“中国是全球商家、品牌都不可或失的一个市场。”从事跨境电商业务多年的天猫进出口事业群总裁刘鹏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这些年的突出感受是“中国消费市场对全世界的经济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过去一年,天猫国际进口新品首发数量同比增长130%,4月份以来海外新品牌入驻同比增长125%,成交额同比增长113%。进博会为海外品牌搭建大舞台,阿里巴巴为他们铺上入华快车道。刘鹏特别提到,中国三四线市场的进口消费正在快速增长,蕴藏巨大潜力。
进博会不只是“买全球、卖全球”,众多企业还借助进博会深入理解中国,不仅将中国当作重要的消费市场,更将工厂、实验室、研发中心等设立在中国,把中国当作重要的生产基地和全球创新的策源地。
莱奥纳多公司在前两届进博会上展出的“大块头”直升机引人关注,而今年在嘉兴平湖生产的直升机亮相第三届进博会,正是这家意大利企业和上海正阳集团携手在张江长三角科技城平湖园建设的总装生产线及交付中心拿出的最新合作成果。
中国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正在更好联通。作为全球首个以进口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互利共赢的进博会是展馆内的合作,也是展馆外的携手,讲述中国的精彩故事,也在引领世界的“大合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