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心帮扶落心坎 脱贫路上不掉队
张杰,山东省广饶县乐安街道申盟亭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员,今年57岁,45年前被确诊患有肝豆状核变性。正值张杰五彩斑斓的童年时光时,她的身体却悄悄出现了异样,走路腿脚发软,跑也跑不动,严重的时候手脚抖得厉害,连床都起不来。刚上初中半年就因病情加重,不得不辍学在家,从此踏上了求医问药之路。本来家境就不好,父母为了给她看病,四处借钱,街坊邻居、亲朋好友都借遍了。
到现在张杰依然清晰地记得,在滨州青医附院诊室外偷听到医生对她父亲说的那些话,“她得的这个病是没法治的,药品也不好买,像你们这样的家庭根本承担不了”。但父亲没有放弃对她的治疗,到处打听并托人从上海购买药品,当时并没有药费报销政策,高昂的药费让这个本不富裕的家庭变得一贫如洗。小小年纪的张杰本该享受无忧无虑的生活,但每天看着父亲紧锁的眉头,吧嗒吧嗒抽烟,经常禁不住偷偷落泪。随着年龄增长张杰慢慢了解到,治疗她病的药叫“青霉胺”,很难买到,还很贵。父亲托人从上海买来也舍不得吃,只有感觉病情很重的时候才用点。
真是“福不双至、祸不单行”,张杰16岁那年本来这个家已穷的家徒四壁,父亲又查出了癌症,没钱医治,不久就撒手人寰。每当回想起母亲拉扯着姊妹几个过着衣不遮体、食不果腹的日子,张杰就抹眼泪。生活所迫20岁的张杰经人介绍认识了邻村的27岁的刘大哥,家庭也不富裕,婚后三年,女儿出生了,让这个没有生机的家庭有了一点希望。女儿渐渐长大,也比同龄的孩子懂事,早早就担起家庭的重担。张杰的病情这些年不但没有得到很好控制,反而逐年加重,不仅家务活干不了,还需要人照顾。懂事的女儿看着母亲每天被疾病折磨着,急在心里,到处打听能治疗母亲的医院和药物。前些年听说安徽合肥有家医院能治母亲的病,一问治疗费用较大,不得不又放弃了。
2017年,广饶县将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病种扩大了22种后有了“肝豆状核变性”。政策出台后广饶县医保局工作人员第一时间打电话告诉了张杰的女儿:“贫困人口门诊慢性病病种范围扩大了,你母亲的病能办理慢性病了,用的药能报销了”。工作人员听到电话那头张杰的女儿哭的泣不成声,“我母亲终于有救了!”。当时的张杰病情已经很严重,四肢抖得厉害,碗筷都拿不住,吃饭靠人喂。县医保局及时为张杰办理了慢性病资格,新的问题接踵而至,市内及周边地市都买不到她用的药。通过多方协调,问题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了解决,县医保局协调了离她家很近的一家医院作为定点医院单独为她进药。张杰的丈夫第一次去买药时,听到平时近100元一瓶的药只需付9元,还以为自己耳朵出了问题,听了工作人员耐心解释了医保报销政策后,他不知说啥好,眼里流出了激动的泪水,给医保局领导打电话连声感谢感谢。
享受慢病待遇几个月后,医保扶贫工作人员再次看望张杰时她的身体状况变化很大。问她:“还不舍得吃药吗?”她高兴地连声说:“舍得,舍得,我现在能按医生的要求吃药啦,从来没敢想在家门口就能买到药,花钱也很少了。”随后几次回访中,工作人员了解到由于按时按量用药,张杰的病情得到了有效控制,效果非常明显。在张杰一家人的心里,广饶县医保局给他们解决了天大的困难,张杰没想到自己能活到今天,身体还越来越好。常挂在她嘴上的一句话就是“感谢党和政府,感谢好政策,感谢县医保局,帮我解决了大难题。”医保扶贫让张杰看病不难了、吃药不贵了,一家人重新点燃了生活的希望。她的女儿也不用整天在家照顾母亲了,可以放心的外出打工了。街坊邻居们也说她像变了个人,都能骑着电动车到离家5里之外的村庄赶集了。现在的张杰,不仅不用别人照顾了,还能做饭喂鸡种菜养花,喜悦之情挂在脸上,感激之语化作她优美的歌声时常飘荡在房间院落。
像张杰这样通过医保扶贫发生变化的还有很多。广饶县医保局坚持把医保扶贫作为重要政治任务,以落实各项政策切实保障贫困人口基本医疗待遇为出发点,以解决贫困群众实际需求为着力点,瞄准靶点,精准发力,全力打好医保扶贫工作“组合拳”。随时动态监测“四类人员”参保情况,确保应保尽保;系统梳理住院结算信息和拉网式大排查相结合,及时筛查贫困户患病情况,确保不拉一户不漏一人享受医保待遇;走村入户进行慢性病鉴定,把真情服务送到家门床头;实行“医保账单”定期推送上门工作制度,为贫困户算清医保账,确保他们清楚明白医药费报销情况;个性化精准帮扶特殊贫困对象,确保他们摆脱困境和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山东省广饶县医保局 刘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