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巨野:用好政策“活水” 壮大扶贫产业
为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巨野县充分发挥扶贫资金“活水”作用,推动产业发展,目前,全县扶贫项目已形成经营性固定资产7亿元,每年稳定收益达到5000万元以上,走出了独具特色的产业扶贫之路。
从送猪羊到“送”工厂
12月11日一大早,巨野县大义镇吴楼村58岁的贫困群众李秀英步行5分钟来到菏泽美菲服装加工厂上班,每月近3000元的工资收入,对李秀英家来说是一笔不小的收入。谈到自己年近花甲当工人,李秀英感到很高兴。
菏泽美菲服装项目为巨野县与青岛市城阳区扶贫协作项目,项目整合利用青岛市和城阳区帮扶资金以及省扶贫专项资金400万元对原巨野润宇玻璃厂进行盘活,生产阿拉伯服装全部出口中东地区。项目不仅可吸纳务工就业600人,每年还可产生项目收益136万元,用于增加扶持村村集体收入和贫困户受益。
送猪送羊不如给“送”个工厂。像菏泽美菲服装加工厂这样的扶贫工厂,巨野县有56个,辐射全县500多个村庄,贫困群众不仅可以从扶贫受益中分红,还可以在家门口的扶贫工厂就业,实现收入的长期稳定性。
按照“先有项目、后建车间”的原则,巨野县与优质企业对接,升级扶贫车间,推动扶贫车间进园区、变工厂,投入扶贫资金4亿元,建设扶贫车间50万平方米。兆明针织、即发服饰、祥博服装、优衣库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先后落地,带动务工就业7136人,贫困人员实现就地就近就业721人,人均年增收2.5万元,成为群众家门口的“幸福工厂”。
从“洒洒水”到育“龙头”
扶贫资金投向与其分散“洒洒水”,不如集中投入培育壮大龙头企业,使扶贫资金长期“以钱生钱”,让贫困群众在产业链条上实现脱贫,保证贫困群众长期受益。这是巨野又一典型经验。
“这笔资金注入得太及时了,我们建起了20000平方米的车间,上了全自动设备,鸭苗孵化量由原来的每天20万只猛增到现在的60万只。”12月6日,巨野县麒麟镇恒业惠生农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石磊说。
石磊所说的“这笔资金”是2018年省国资委“国资惠农”帮扶巨野县的1500万元扶贫资金。扶贫车间建成后租赁给恒业惠生,每年产生扶贫收益105万元,其中70%用于贫困群众分红,30%作为扶持村村集体收入。
在巨野源泉食品有限公司,一座10000平方米的5层熟食车间刚刚落成。为了培育源泉食品这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巨野县注入扶贫资金1500万元用于企业深加工项目。项目建成后,镇村不仅每年有105万元的扶贫收益,还可增加就业400多人,带动周边镇村3000余户群众发展肉鸭养殖。
近年来,巨野县整合扶贫资金,用足扶贫政策,大力发展肉鸭产业,培育了恒业惠生、源泉食品、润邦食品等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形成了从种鸭养殖、鸭苗孵化、肉鸭育肥、宰杀分割到熟食加工的肉鸭全产业链。全县种鸭养殖70万只,日孵化鸭苗60万只,肉鸭育肥700万只,日宰杀肉鸭30余万只,肉鸭产业已达到百亿级,规模位居全国前列,带动4000余名群众就业增收。
从小拱棚到“大基地”
眼下正是温室大棚芹菜栽种的时节,巨野县龙堌镇沙窝村村民安春云每天天不亮就准时来到基地里整理土地,栽种秧苗。“耕地流转给基地,每年有5000多元的租金收入,俺两口在大棚里打工,每人每月又有2000多元的工资收入。” 安春云说。
2017年,巨野县整合扶贫资金9477万元,实施建设龙麟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基地总占地2000余亩,共建设高标准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300栋。据县扶贫办高级农艺师欧阳德民介绍,巨野县建设的冬暖式日光温室大棚是在山东ⅴ型棚的基础上进行改进的,这种棚体结构更加合理,安全系数更高,相比其他大棚使用年限可延长10年以上,达到35年,效益也更好,可保障茄果类蔬菜安全越冬。
截至目前,全县共使用扶贫资金1.6亿元,建设万丰镇巨丰、万丰镇亿丰、太平镇勇冠、龙堌镇龙鳞等扶贫农业产业园区、生产基地9个,推动了全县农业产业化发展。
“为让扶贫资金‘活’起来,近年来,我们整合资金集中使用,重点发展种养加、光伏、绘画、旅游、电商等特色扶贫产业,培育产业基地27个,扶贫收益作为低收入群众的分红,同时还有效解决了村集体‘空壳村’问题。这种收益是长期的,可持续性的。”巨野县扶贫办主任张天栋说。
通讯员 谢新华 张心迎 记者 苏成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