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 振兴乡村
——记市开发区陈集镇七一村党支部书记张海玉
近日,记者来到市开发区陈集镇七一村,在村服务大厅,党支部书记张海玉正在为村民办理水卡。“有啥事往大厅跑一趟就行了,张书记最热情周到了。”村民们说。
作为市开发区评选出的“头雁”书记,张海玉提出“带强一支队伍,带富一方土地,带热一村民心,带正一片民风,带强一个产业”的工作思路,如今,正带领着村“两委”和村民们按照这个思路朝实现乡村振兴的方向迈进。
“头雁”先行强队伍
上任伊始,张海玉多次与村“两委”成员进行开诚布公的思想沟通,针对班子和村内的情况查摆问题、制定整改方案、建立工作制度,逐人明确分工,将班子拉回了正轨。
上任后,张海玉便开始了长达半年的走访之路,他带着“两委”成员把七一村的2300多户群众全部走访了一遍,白天不在家的,晚上再去,上班走得早的,就比他们起得更早。一趟不行两趟,两趟不行三趟,有矛盾必须靠上去解决,坚决不让小事成积怨,结成干群疙瘩。同时成立了调解委员会、打更巡逻队,村里更安全、干群更和睦。
几年来,在张海玉的带领下,七一村党支部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干部队伍后备军不断扩大,2015年以来发展党员4人,目前有17名入党积极分子、3名正在培养的后备干部。
“头雁”引领带民富
在张海玉的办公桌上,记者发现,《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案例选》这本书被反复翻阅的痕迹清晰可见。从企业到农村,他不断学习,更新发展思路,努力壮大村集体经济,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张海玉多次组织村“两委”召开清产核资工作会议,对村内道路、坑塘等地进行实地丈量,登记造册,清理出零星地130余亩,拍卖绿化权3个,实现收益5.8万元。同时借助土地增减挂钩项目,复耕土地310亩,除43亩用于规划安置区,共实现复垦净增土地267亩,新增耕地归村集体所有。
他争取上级财政、结合企业帮扶,采用“村企共赢”的模式,种植200亩桑树,每亩收入2000元。2019年,七一村物业公司、七一村建筑队陆续成立,与天智绿叶等公司达成合作协议,让群众在家门口实现了就业。目前,七一村负债全部还清,村集体年收入达到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15000余元。
“头雁”筑巢美乡村
2016年,张海玉争取多方支持,筹资近200万元,建成了占地15亩,集办公、为民服务大厅、文体娱乐、文化大院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服务中心。抓住土地增减挂钩机会,在村里陆续建起了精美的联排别墅和气派的小高层,能容纳345户群众入住。几年下来,七一村修路10公里,修下水道3000米,安装路灯300余盏,新建文化广场3个。
七一村始终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断深化移风易俗,开展文明乡风行动,为村里配备了音响,成立了秧歌队、广场舞队,年年评选道德模范,连续三年被评上还另有奖励。现在,大操大办的不见了,丧事上响器没有了,张海玉带头树起了好的乡风,激起了村里正气。2017年,七一村被评为“省级文明村”。张海玉先后荣获第八届全国青年致富带头人、山东省“齐鲁之星”、“山东省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
“乡村面貌是变美了,但不能安于现状,下个五年,把劳务合作社、农机合作社、运输公司都成立起来。我要当好‘头雁’把群众带富,把队伍带强,把村庄带美,把产业带大,踏踏实实,问心无愧!”谈及七一村的未来,张海玉充满信心。 记者 杨飞 张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