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可替代标煤约29万吨 三峡集团在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并网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段文奇、刘朋朋、柏贞杨、记者尹明波报道 渤海之畔,浪潮澎湃;追风梦想,捷报再传。近日,山东潍坊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海上升压站里,一副副面孔紧张地注视着眼前屏幕。“并网啦!”随着一句呐喊声起,海上升压站一次倒送电成功,霎时间欢声笑语响彻整个控制室,以此为标志,三峡集团在鲁首个海上风电项目建设画上圆满句号。
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供图:山东省能源局
该项目从开工建设,到全容量并网,用时不到一年,有力彰显了三峡速度、三峡效率,而这一切的背后是迎风而上、向海图强的三峡担当!
昌邑海洋牧场与三峡300兆瓦海上风电融合试验示范项目,由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三峡新能源山东昌邑发电有限公司建设。项目位于潍坊昌邑境内北部莱州湾海域,场址中心南距昌邑市区约45.5公里,西南距潍坊市区约66.4公里,施工水深6.43—9米。风电场规划海域面积47.92平方公里,总投资约36亿元,总装机容量300兆瓦,规划建设50台6兆瓦风电机组,配套建设一座220千伏升压站,以2回220千伏XLPE绝缘海底电缆送出,接入柳疃60兆瓦陆上风电场升压站集控中心,转架空导线接入电网输送至千家万户。建成投运,年可发电9.4亿千瓦时,替代标煤约29万吨,减排二氧化碳79万吨。
作为山东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之一,项目建设兼顾生态与发展,创新探索海上风电与海洋牧场深度融合的发展方式,在风机基础周围50米海域内布置养殖区,结合海域实际地质、水文条件,“定制化”投放集鱼礁、产卵礁、海珍品礁等不同型式人工鱼礁,为鱼类、贝类和藻类等海洋生物提供良好的栖息和产卵场所。截至目前,海洋牧场已投放礁石2000空方。项目通过立体式开发,实现集约化用海,提高海洋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为山东乃至全国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海洋牧场与海上风电融合发展新样板,构建“绿色经济+蓝色粮仓”新模式。同时,项目配套建设海上风电场监测观测站,动态监测项目建设对水流、水质、海洋自我调节能力及鸟类、海洋生物繁殖的影响,为海上风电场与海洋牧场融合共建对海洋环境影响与综合评价提供数据支持。
“今年以来,在上级公司和省能源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三峡新能源山东分公司克服疫情影响、征海困难、平价政策、施工窗口期短等难题,以务期必成、舍我其谁的决心,全力以赴、攻坚克难,大力推进昌邑海上风电项目建设。”项目负责人告诉记者,公司成立保障专班,与潍坊发展改革、自然资源、海洋等部门共同成立多个专班,政企联动,协调项目用地用海、手续审批、组件运输等难题,通过专题研究,开辟绿色通道、网上审批等渠道,确保项目有序推进;坚持质效并重,依靠集团公司技术支持,进一步优化设计方案、设备选型、风机基础结构等,鼓励参建单位开展技术创新,同时强管理、精组织,有效降低项目造价,在满足投资收益率的情况下,实现项目高质高效建设;狠抓调度管理,实施进度计划动态调整,不断优化施工顺序、合理调配人员物资船舶,高峰期40余艘船舶在施工海域内交叉作业,风机吊装工效缩短为50小时。项目于2022年9月完成升压站吊装,10月底完成全部风机吊装,12月16日实现全容量并网发电,充分展示了“为我中华 志建三峡”的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