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发布七大类93个项目长“清单” 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殷晓旭报道 10月19日,以“绿色发展 低碳未来”为主题“2021碳达峰碳中和烟台论坛”在山东烟台国际博览中心开幕。开幕式上,烟台市委副书记、市长郑德雁发布了《双碳驱动中的烟台机会》,郑德雁表示烟台开展“双碳”工作有基础有优势也有需求,且烟台形成的“双碳”机会清单十分巨大。
据郑德雁介绍,烟台市的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等产业近年来发展成效显著,目前全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850.8万千瓦、占比达45.5%,占山东省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的1/5;清洁能源年发电量288.8亿度,占比达到37.4%;清洁能源年消费量280亿度,占比接近50%。
据了解,预计到“十四五”末,烟台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将达到1300万千瓦,占比达到55%左右;到2023年,该市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48%左右,产业产值达到800亿元;到2025年,清洁能源装机容量占比达到55%左右,产业产值达到1200亿元。
绿色低碳发展,尤其是在清洁能源产业方面的积极探索和实践,烟台市走在了山东省前列。其中,烟台市发出了山东省第一度核电、第一度海上风电,位于烟台市的海阳核电核能清洁供热工程在国内首开先河,今年将具备450万平方米的供暖能力,海阳将成为全国首个“零碳”供暖城市。
“烟台推动“双碳”工作目标明确、机会众多,我们愿与各方开展密切务实合作”,郑德雁坦言,烟台将率先建成国际领先的智能低碳城市。全面贯彻落实中发〔2021〕36号文件精神,在“1+233”工作体系下,按照科学路径和系统思维,做好智能低碳城市的系统规划,从区域综合能源、绿色基础设施、数字系统,到产业园区、居民社区等基本功能单元通盘考虑,整体推动城乡全域智能低碳规划建设,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深度调整产业结构,以智能低碳城市规划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动态生成项目机会,探索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城市全域智能低碳发展的综合实践方案,通过不懈努力,建成国际知名的绿色、智能、低碳发展示范区,全面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和吸引力,全面提升全体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打造新时代烟台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和竞争新优势。
“烟台形成的‘双碳’机会清单十分巨大。目前,烟台已形成省级、市级与“双碳”相关的重大项目7类、93个,总投资规模预计超过4000亿元,包括新能源供储输用、高端化工、新能源高端制造业、低碳交通、数字经济基础设施、绿色智慧矿业、生态治理和环保产业等领域。”郑德雁介绍,按照从基础设施架构到功能单元的项目形成方式,今年烟台还将新增加五网融合基础设施、绿色低碳产业园区、绿色低碳城乡建设、工业和服务业智能低碳节能改造、数字孪生和智慧城市、绿色低碳科技攻关推广等6类、近3000亿元的项目机会。在此基础上,烟台正在形成“三年7000亿”的第一批机会清单。“今天展示的是初步研究成果,我们将在条件成熟时,尽快向全社会公开发布第一批‘双碳’行动机会清单,期待更多企业和机构成为烟台的城市合伙人。我们也希望广大金融机构在烟台积极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项目提供长期限、低成本资金,设立绿色低碳基金,多发绿色债券,赢得绿色低碳发展先机。”郑德雁对烟台“双碳”未来信心满满。
郑德雁表示,面对“双碳”发展的巨大机遇和挑战,烟台市有信心、有决心,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下,在与会众多专家、企业和机构的大力支持下,努力实现“双碳”目标背景下的换道超车,为全省乃至全国碳达峰碳中和贡献烟台智慧、烟台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