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聚焦结构调优 推进能源转型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建佩、李继花、记者尹明波报道 截至2020年11月底,山东省济宁市新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216.09万千瓦,占全市发电总装机的17.29%,同比增长2.94个百分点,居全省前列。其中光伏发电装机规模达174.66万千瓦,风电装机规模达24.63万千瓦,生物质能发电装机规模达16.8万千瓦,提前完成“十三五”新能源发展目标。
图为济宁市采煤沉陷区“渔光互补”项目。供图:山东省能源局
近年来,济宁市紧紧围绕省委、省政府能源结构调整目标要求,坚持问题导向,聚焦“发展绿色能源,助力动能转换”核心任务,积极作为、综合施策,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优化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构建清洁、高效、可持续的现代能源体系,推动全市能源结构由偏煤向绿色低碳转型。
做足做好国家级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这篇文章。作为典型的煤炭资源型城市,面对70余万亩中度和深度采煤沉陷区带来的产业结构失衡、土地大面积塌陷、生态破坏等严峻挑战,济宁市创新采用“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的新型开发模式,通过生态渔业、高效农业与新型科技有机结合,最大限度将采煤塌陷地进行综合利用,打造出国家级采煤沉陷区光伏领跑技术基地项目。目前,光伏基地7个发电项目已全部投产运行,新增新能源装机规模48万千瓦,年发电量约5.5亿度,年可实现电价收入约4.6亿元,年可节约标煤18.8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约16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45万吨,带动塌陷地农民2200余人就业,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
克服疫情不利影响,以壮大新能源产业规模为总抓手。2020年以来,面对疫情影响,济宁市新能源产业主管部门发挥专班作用,积极深入企业调研,宣传最新扶持政策,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全力推进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实力企稳回升。截至三季度,济宁市新能源产业集群企业89家(其中重点企业60家),营业收入共约41.3亿元,与去年同期同比增长0.55%,与今年二季度环比增长64%,成功入选2019年度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名单。预计到2020年底,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可达50亿元左右。此外,泗水县、邹城市纳入省级生物质能源推广应用示范县建设,泗水县高峪镇和鱼台县鱼城镇纳入首批省级绿色能源示范镇。
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不断增强新能源产业生产制造实力。目前,济宁市已在高效太阳能电池组件、太阳能集热装备、逆变器与无功补偿器、智能微网、储能电池等领域创建具有地方特色的自主品牌,逐步形成了以微山、曲阜、汶上、金乡、泗水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集聚区,培育了润峰电力、圣阳电源、新风光电子、华尚电气、亿九电气等一批领军骨干企业。积极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培育中材大力、新来电、金士曼等新能源特种车辆生产企业突破技术难关,成为行业排头兵。馨联动力、中北润良、德朗能、曲阜天博等驱动电机、动力电池和传感器等关键零部件制造企业逐渐壮大发展,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主力军。在氢能产业建设上,依托邹城市及兖州煤业,加快推动济宁建设新能源研发和氢能制取储运基地建设,依托嘉祥县及山东中材大力专用汽车公司,加快推进氢能储运装备制造项目建设。
据悉,“十四五”期间,济宁将持续培育壮大新能源产业发展,争取到2025年,新能源重点企业达到100家,营业收入达到300亿元,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300万千瓦以上,占电力装机比重超22%,创建国家新能源产业示范基地,逐步形成较为完备的新能源产业体系,为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培育新动能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