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领先 山东东岳集团投产氢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车路、赵楠楠、记者尹明波报道 11月18日,倍受行业和全社会关注的山东东岳集团15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工程在淄博投产,这标志着我国氢燃料电池核心材料质子交换膜在技术和装置生产规模达到全球领先水平。
“质子交换膜作为氢能核心技术实现国产化,将为我国氢能产业规模化、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中国科学院院士欧阳明高表示。燃料电池质子交换膜被称为燃料电池汽车发动机的“芯片”。东岳集团历经十几年科研攻关,突破了这一核心技术,成为全球为数不多掌握这一技术的公司之一。据介绍,东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工程年产量为50万平方米,全部达产后,可实现年产量150万平方米。
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6.2亿元,分为南北两个厂区建设,计划占地面积约为308亩;截止目前,南北区一期项目总投资已达到4.39亿元,目前建成投产的是氢能北区一期项目。
北厂区主要产品定位为燃料电池膜配套化学产品,为基础原料生产场地,包括三套生产装置,产品及规模分别为500吨/年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ETFE)、100吨/年全氟正丙基乙烯基醚(PPVE)及20吨/年含氟绿色表面活性剂、1000吨/年六氟环氧丙烷(HFPO)、配套公用工程车间、中心配电室、综合仓库、控制中心、质检中心、污水处理等辅助工程。南区一期建设研发中心、1#燃料电池膜生产车间以及相应的配套装置,用于生产燃料电池膜及辅助增强材料。
北厂区项目于2019年5月份开工,11月份完成主体施工,2020年6月1日完成安装调试施工,6月18日取得试生产许可,截止目前已稳定运行5个月,生产出合格产品。通过项目建设,实现了由实验室装置向工业化装置的平稳过度,为今后实验室和中试项目向工业化装置转化积累了一定经验;生产自动化程度大幅度提升,自控率有原来的51%提升至现在的85%;优化同类工艺,对同类型工艺的实施进行了细节调整,如配料系统、干燥系统、脱水系统、水碱洗系统、精馏系统,借鉴东岳集团内各装置的优秀工艺设计,实现生产系统的平稳运行再提升;实现生产系统环保设计:向设计要环保、向环保要效益;从反应机理出发,将副产物合理回收,实现副产物经济效益化。
随着氢能北区一期项目的顺利建成投产,二期项目也在按部就班地进行。项目二期工程,北区计划建设185吨/年含氟功能单体一期项目、50吨/年全氟离子交换树脂。截止目前,单体项目勘察报告、装置立面图、规划文本、安全预评价及环保评价已基本完成。南区二期计划建设全氟磺酸树脂粉末项目。截止目前,勘察报告、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安全设施设计专篇已完成,完成施工图纸的出图。
业内专家表示,在环保形势日益严峻的今天,清洁能源的使用势在必行,氢燃料电池是其中的佼佼者,尤其在汽车领域,而燃料电池膜更是电池中的关键一步。东岳氢能150万平米/年燃料电池膜及配套化学品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可为我国燃料电池汽车的落地提供坚定的后备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