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前列 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山东召开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缪久田、车路、记者尹明波报道 金秋九月,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现场推进会在山东召开,来自全国煤炭行业会议代表齐聚一堂、现场观摩、交流经验、共谋发展。此次盛会,为山东加快煤矿智能化建设再提档、再升级,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增强了信心、鼓舞了干劲、指明了方向。
山东是经济大省、文化大省、人口大省,市场潜力巨大,对能源有着旺盛需求。煤炭作为主体能源,在山东有着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目前,该省共有煤矿102处,其中,基本建设煤矿3处,生产矿井99处,产能规模1.3亿余吨。一直以来,山东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煤炭产业发展和煤矿安全工作,同时也深切感受到,山东煤矿受赋存条件影响,冲击地压、水、火、瓦斯、煤尘等灾害威胁具有普遍性,安全生产风险多、管理难度大。多年探索和实践,山东深刻认识到,以智能化引领煤炭行业创新发展,不仅是煤炭行业应对安全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煤炭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更增强几十万煤炭从业人员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客观要求。
截至目前,山东已有61处煤矿开展了智能化建设,建成智能化采煤工作面85个,远程控制掘进工作面98个。近年来,山东立足煤炭为基础产业和主要能源的省情,着眼全省煤炭行业安全发展、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坚持把煤矿智能化建设摆在大局上认识、放到全局中谋划,做到“四个引领”,推动煤炭行业生产方式实现根本变革。
——突出战略引领,在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中统筹部署,推动全省煤炭产业向智能化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统筹推动,为实施智能化建设奠定基础、腾出空间;在“十四五”规划中统筹谋划,加速打造煤炭现代化发展的山东样板。
——突出目标引领,明确目标方向,坚持高起点、高标准谋划,提出了“12345”智能化发展思路;强化建章立制, 2019年颁布全国首部冲击地压防治地方政府规章——《山东省煤矿冲击地压防治办法》,将冲击地压煤矿智能化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加强标准建设,出台《煤矿智能化验收办法》,明确6方面、225项内容,着力打造采掘少人化、机运无人化、防灾动态化、信息集成化、定位精确化的“五化体系”。
——突出示范引领,按照“试点探索、总结积累、全面推开”的工作思路,坚持分类施策、选树典型,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智能化建设经验。采取激励措施,引导企业加快智能化建设。督促各市、各煤矿企业健全完善领导机构和工作制度,明确目标任务、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监督执法,对未按照时间节点和建设要求完成智能化建设的煤矿,以严格的执法倒逼企业加快智能化建设。
——突出政策引领,争取中央预算内安全改造投资向智能化项目倾斜,省市县配套资金向智能化项目倾斜,企业安全生产投入向智能化项目倾斜。扎实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平台、技术交流合作平台、技术推广应用平台建设。加大技术咨询、技能培养、招才引智力度,加强煤炭行业科学家、企业家和工匠大师三支队伍建设,为煤矿智能化建设提供智力支撑。
“我们把科技创新作为加快转型发展的重中之重,‘十三五’以来投入科研经费177亿元,强化煤矿智能化建设等关键技术攻关,340项成果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引领企业转型升级、智能化建设。”据山东能源集团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该集团已经建成80个智能采煤工作面、71个智能掘进工作面、10个智能矿山示范点,累计减少井下作业人员9700余人。
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山东将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以更高站位、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煤矿智能化建设提档升级,努力在高质量发展上趟出一条路子来,为全省能源行业创新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为全国煤矿智能化建设贡献“山东智慧”、提供“山东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