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矿策”趟新路开新局
中国发展网讯 崔鑫、记者尹明波报道 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山东能源临矿集团半年工作会议上获悉:今年上半年,临矿实现商品煤产量、营业收入、利润均实现较大幅度增长,实现了时间任务“双过半”,趟出了一条疫情时代、非常时期增产、增收、增利的新路子。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大危机,临矿何以能够从一季度的谷底“爬坡过坎、一路上扬”,交出一份让人眼亮的成绩单?临矿的策略,一言以蔽之: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云”领战疫:疫情大考露“锋芒”
早在4年前,临矿集团新领导班子在全省率先提出实施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并在全国煤炭行业中率先提出以构建财务、人力资源、设备管理、安全生产和党建“五大共享平台”为基础的大数据建设,把大数据牢牢嵌入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2017年4月25日,财务共享平台率先启动建设。3年来,“五大平台”相继建成并成功运行,临矿管理逐步由“人治”向“云管”、“智理”悄然转变。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面对大考,临矿集团敏锐反应、统筹联动,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针对权属企业大都分布在济宁及省外内蒙、陕西、新疆等地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系列防疫方案和应对举措。他们充分发挥大数据平台和网格化管理优势,通过大数据人力资源平台迅速检索出17名湖北职工和24名与湖北籍人员密切接触者,并检索汇总出2万余名职工、近8万条家庭成员信息。对疫情严重地区人员进行重点管控,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防范,形成了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大数据疫情管控模式,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创造了条件。
非常时期非常之举。面对严峻的新冠疫情,临矿大数据中心用最短时间研发出临矿员工踪迹、体温、居家办公、网上申报、出入门登记等于一体的健康平台,每天对职工健康情况采集分析、预警提示。同时,搭建“云办公”平台,实行网上办公、网上例会、网上审批和视频会议等无接触办公业务。制定了集团统一的《防疫工作内控流程》,突出把好复工复产关、外来人员切断关、复工人员隔离观察关、错时就餐关、宿舍居住关、班前班后会议关、上下井和洗澡关、井下作业关、公共场合消毒防疫关、返程人员等安全“十关”,确保了全集团安全复工、健康复产。特别是与任城监狱相邻、处于“重灾区”的鲁西煤矿,由于措施得力、管控到位,全体员工无一传染、安然度危,创造了战“疫”奇迹。
临矿大数据在疫情大考面前的崭露头角、初露锋芒,正是对临矿大数据建设成果的一次成功检验。同时也催生了线上线下的新生态、新模式。
“针对不能按时返校学习的学生群体,我们借鉴‘学习强国’慕课教学,授课教师将录制编辑的视频课程传到网上,供学生们居家学习。”临矿集团技师学院新型学徒制教学培训负责人张军介绍说,在疫情严重时期,为保障教学、培训工作不间断,这种打破时空限制的“云培训”模式,为学员打开了求知大门,减少了人员流动,为做好疫情防控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与往年省内外“各路人马”云集总部开会不同的是,今年的半年工作会是通过钉钉视频会议形式举行的。“这种‘云直播’会议现已成为临矿后疫情时代常态化‘智会’模式。”临矿集团董事会秘书、办公室主任尉光说,据统计,今年1至6月份,1万人次通过线上参加视频会议,较线下现场开会累计节约会议成本高达400余万元,预计全年可节约成本890万元。
“智”赋临矿:引领智慧开采新潮流
“这是‘敬业号’无人机车,它是今年5月份投入运行的,另一台‘诚信号’无人机车正在调试,目前已接近尾声,投入运行后我们铁矿将成为省内应用5G技术实现智能运输里程最长的矿区。”前不久,记者在全宝岭铁矿生产智控中心大屏幕前,听该矿无人电机车技术攻克团队成员沈龙介绍5G应用情况。
如果说5G技术在铁矿的应用是“小试牛刀”,那么它在“透明化”工作面攻坚推进中可用“堪当大任”来形容。
“目前,5G和基于透明化工作面截割模板的采煤机自适应割煤功能调试即将完成,整个工作面有望于7月26日具备演示条件。”在7月20日召开的临矿集团党政工作例会上,大数据分析室有关人员汇报阶段重点工程时说。
2018年下半年开始,临矿菏泽煤电公司与北京龙软科技公司、北京大学等8家单位组建高水平研究团队,利用郭屯煤矿3301智能化工作面,联合攻关透明化工作面智能化开采技术。通过两年多努力,基于5G+高精度导航定位+龙软科技“一张图”透明化管控平台+3D动态地质模型自适应割煤的智能化开采“郭屯—彭庄”模式成果即将发布,它将为我国煤炭工业智能化开采技术迈入3.0时代助一臂之力、立汗马功劳。
“‘郭屯-彭庄’模式代表了中国煤矿智能化开采的新方向,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煤矿智能化开采。”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副局长桂来保在调研郭屯煤矿透明化工作面时表示。
从2017年开始,临矿集团以“砸锅卖铁”“赶鸭子上架”“有条件要上,没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精神和气魄,投入10亿元开启建设普及化高效采煤、整体化快速掘进、一站化精准运输、智能化自动控制、系统化效能提升、平台化大数据建设等10大类26项临矿工业3.0+装备和“云上临矿”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新旧动能转换工程,强力推进机械化换人、智能化换人、大数据换人,为新旧动能转换工程注入新动力,也给智能智慧临矿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三年来,这些“第一生产力”项目相继完工投用,彰显了动能转换的强大威力。目前,临矿已装备了12个智能化采煤工作面、14套掘进远程操控系统,采掘工效大幅提升。彭庄煤矿4307胶顺施工打出“差异化支护+‘996’工作制+高性能掘进机”组合拳,人均工效达到0.173m/工;邱集煤矿1105工作面原煤回采工效达到45.7t/工,创出同类型煤层国内先进水平。
工业机器人的研发、推广、应用,也是临矿打造智能智慧矿山具体体现。王楼煤矿通过在集控设备上安装具备智能模块的微型机器人,实现了一键集控,两个小时内,仪表上的100多个数据便可传回监控室,每年可为企业减少人工成本40万元。该矿通过承办集团首届机器人大赛,开阔了视野,强化了动手制作能力,王楼矿机器人创客团队还与多所高校重点实验室建立产学研合作基地,取得了步进电机三轮底盘研究制作等成果。与此同时,皮带机巡检机器人、压滤机煤泥清理机器人、智能测灰机器人、智能选矸机器人等矿用机器人,每天24小时不知疲倦地在各矿区、各个角落“辛勤”工作着。
非煤板块的智能化建设毫不逊色。2018年年底,临矿玻纤集团副总经理崔宝山高举接力火炬,为子公司卓意玻纤8万吨无氟无硼玻璃纤维数字化生产线窑炉点燃了第一把火焰,标志着山东玻纤首条“数字玻纤”生产线正式诞生。前不久,记者走进卓意车间看到,忙碌的AGV智能输送纱车,根据指令完成了原丝传递,替代原有人工运纱方式,实现了运输方式的智能化提升。在中控室,大型电子屏幕上即时显示着窑炉生产重要技术数据。
“目前我们基本实现了‘物流机械化、设备自动化、控制信息化’的目标”。崔宝山表示。
“云上”临矿:数字员工“以一当十”
“嗨,大家好!我是临矿集团第一位‘数字员工’,我的名字叫‘临矿煤亮子’,是我们新时代煤矿人的自豪和荣光……”在今年6月6日召开的临矿第一位“数字员工”卡通形象和命名发布会现场,“临矿煤亮子”一亮相,便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点赞喝彩。据悉,这位“数字员工”,已经在临矿财务共享中心上岗5月有余。
据悉,这位临矿“新人”干起活来“一马当先、以一当十”,既快又准。比如,对于资金结算岗位的智能对账,过去11人每月需花费4天时间,现在“煤亮子”仨小时即可完成。再如,资金日报涉及22家银行320多个账户,原由11人每天约需1个小时,而“ta”仅需每天1个小时即可搞定,以一己之力替代了原来10多名财务人员的工作,而且报表准确性百分百。
“这位‘数字员工’是由11000余条代码形成的流程自动化机器人,是一个不分昼夜、安全可靠、连续工作的‘忠实员工’。它可以模仿1500种人为操作,能按时把每日资金情况以日报形式及时发送给相关领导,以便及时了解资金状况。”临矿大数据中心主任、中国大数据技术与应用联盟智库专家委员会专家崔希国介绍说。
临矿数字员工的诞生得益于该集团实施的大数据工程和“云上临矿”建设。通过打造“5+N”共享平台,培育具有临矿特色的“云服务管理、大数据支撑、互联网共享”的生态圈,全面推进企业上云,形成了“云边端”为核心的一体化智能数据中心,让企业走上了精细管理、精益运营、精准决策的数字化时代,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工作机制日益形成。“大数据赋能企业数字化转型项目”,成功入围工业和信息化部2020年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临矿成为全国煤炭行业第一家提出并深入践行大数据应用的企业。
据介绍,目前,大数据“5+N”平台模块达到230个,归集标准数据1.8亿条,数据涵盖财务、人力、物资、安全生产、销售、设备、舆情、党建、合同、工业视频等业务领域,且每天以10万条速度增加。同时,与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签署5G战略合作协议,借助5G赋能;与浪潮“云+”、阿里云、电信天翼云等公有云对接,实现了“腾云驾物”。目前云平台中已建有虚拟机160余台,承载集团20余套平台系统和部分数据库系统的运行,“云上临矿”雏形基本建成。
“警察的梦想是天下无贼,煤矿人的梦想是井下无人。临矿将持续攻关建设‘透明化矿井和矿山’,打造煤炭工业‘新基建’样板,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智能化开采提供‘临矿方案’。”临矿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刘孝孔强调,在后疫情时代,要加快线上线下数字化连接的进程,用大数据管理推动商业模式和运营范式革命,以数字化激活重资产、以数字化打造轻资产,实现大数据时代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