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持续两推动”山东积极推进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然、记者高杨报道 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是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更好服务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重大改革任务。9月7日,在山东省政府新闻办召开的解读《关于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新闻发布会上,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张立祥介绍了关于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的相关情况,2021年12月,国家中医药局等5部门确定山东省为首批建设省份。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省卫生健康委会同医保、药监等部门深化改革、狠抓落实,积极推进示范区建设,具体概括为“一持续两推动”。
持续加大政策机制创新力度。围绕制约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机制瓶颈,省卫生健康委以省政府办公厅名义出台了示范区建设方案,卫健、医保、药监等多部门联合制定医保专项方案,又专门出台了《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这一系列文件从促进中医药机构发展、产业发展、支持中医诊疗技术发展、支持中医医疗机构区域辐射力提升、深化中医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等方面提出了系统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重要举措,不断强化政策保障支撑作用。为了强化各级贯彻落实政策的成效,创新将示范区建设纳入对各市年度改革考核,并创新建立了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建设“揭榜挂帅”机制,遴选确定示范区“揭榜挂帅”改革项目35项,仅医保支付方式改革项目就有7项,以点上突破带动面上改革,让具有独特优势的中医药更多更快惠及广大群众。
协同推动中医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落实落地。中医优势病种收付费方式改革实现16市全覆盖。全省累计遴选中医优势病种99种,其中,济南、青岛等8市推广中医优势病种数量达20种以上,威海市达到50种。截至目前,全省按病种治疗已累计开展3万余例,节约费用8500万元。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实现16市全覆盖。对以针灸及部分中医药适宜技术治疗为主的99个病种,开展中医日间病房试点,合规费用按住院或门诊慢特病待遇报销。患者住院期间每天完成治疗后允许回家休养,实现了患者享受医保报销待遇,基金支出下降,医院床位使用率明显提升的三方共赢改革效果。目前,淄博等8市试点病种数量达20种以上,累计受益患者8万余人次,节约患者负担及医保基金2亿余元。
聚力推动中医药服务提质增效。以“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百日攻坚中医药专项行动”为契机,在全省扎实推进14项惠民便民举措落实落地。优化服务流程。制定全省中医药特色服务电子地图,所有三级公立中医医院全部实现多方式精准预约诊疗、一站式服务、床旁出入院、诊间结算等功能,方便群众全流程就医。创新服务模式。134家二级以上公立中医医院全面实施中医“五个全科化”(中医经典、治未病、外治、康复和护理)创新服务模式,建立全省“身边名中医——山东省名中医健康服务云平台”,把优质中医药服务送到老百姓身边。遴选中医药适宜技术66项、中医治未病干预方案19项并在全省推广普及。扩大服务供给。在全省开展中医药特色疗法“四送四进四提升”义诊等活动近2000余场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全部提供中药代煎配送到家服务。建设智慧共享中药房48家,为患者提供调剂、煎煮、配送等一站式服务,极大方便群众使用中药的需求。取得了“患者得实惠、医院得发展、医保得节省、特色得弘扬”多方共赢的成效。
下一步,为落实《山东省进一步加强医疗保障支持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政策措施》,高质量建设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示范区,为群众提供更加方便可及的中医药服务,省卫生健康委将着力做到“三优化、一加强”。
优化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推广机制。加强中医药适宜技术挖掘整理,按照安全有效、成本低廉、简便易学等原则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遴选,完善适宜技术库和推广目录,鼓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推广使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不断彰显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和作用。
优化中医优势病种遴选推广机制。按照优势突出、临床路径明确、疗效确切等原则,继续遴选确定中医优势病种,由医保部门按规定及时纳入按病种收付费范围,对同病同效的,参照西医病种合理确定收付费标准,探索实行按疗效价值付费。
优化中医日间病房中医病种遴选推广机制。按照临床路径清晰、诊疗规范明确、诊疗技术成熟、治疗周期长、风险可控、需持续治疗等原则,继续遴选中医病种,按规定纳入中医日间病房服务管理并逐步扩大范围,2024年底,全省二级及以上中医医疗机构、有条件的综合医院中医类科室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面推行中医日间病房服务。
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鼓励县级中医医院牵头在中医医共体建设形式、运营机制、管理模式等方面进行探索,形成可复制的经验做法。进一步提升基层“互联网+”中医药服务品质,到2025年,每市至少建成1个智慧共享中药房,推动医疗机构中药饮片采购存储、处方流转、医保结算、调配煎煮、集中配送、质量管理“六环节”一体化发展,成为探索方便看中医、放心用中药、群众得实惠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