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流程再造“加速度” 倾力打造医保服务“汶上路径”
中国发展网 井兰朋、记者殷晓旭报道 “救护车刚走不到半小时,这边医保转外就医备案就办好了,啥事都不耽误!”近日,到山东省立医院给弟媳办转院手续的汶上市民张静,在汶上县人民医院医保服务站窗口,办好了转诊备案,“没有它在济南就没法直接报销!”
同样是转院,去年,患有肿瘤的表姑父需要到市外医院放疗,张静忙着先找医生领表签字,然后再去医院医保办盖章,接着再去医保中心备案,跑了整整一上午。“那边病人等着我去照顾,这边还得来回跑,急得我满头冒汗!” 张静说,“这回连医院门都没出,两三分钟就拿到了转院表,没想到办得这么利索!”
让张静由衷感叹“利索”的,是汶上县在全省率先设立的医保服务站。今年以来,汶上县医保局深入基层调研,发现群众在看病就医办理医保业务时存在来回跑、周期长等难点、堵点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县医保局考虑将医保窗口前移,把医保服务搬到第一线。将转外就医备案、门诊慢性病申办、谈判药品用药申报、职工生育津贴申报等8大类18项高频服务事项下放到“医保服务站”,真正实现了医保业务的“全县通办、就近能办、一窗多办”。自医保服务站设立以来,为群众一站式办理慢性病 3600余人,一站式享受慢性病待遇 68000余人次,医保支付3200余万元;零跑腿办理转诊转院2200余人次;出院即时发放生育津贴400余人次;一站式查询医保个人权益记录18500余人次。
“三级服务网”,推动县乡村协同“立体化”。汶上县在首批医保服务站运行成功的基础上打造了“1+5+15”和“一个中心,两条主线”的覆盖县乡村三级的医保服务体系,“1”代表经办机构县医保中心;“5”代表5处首批建立的“医保服务站”,“15”代表15处乡镇(街道)。“一个中心”是县医保中心;“两条主线”分别是“县医保中心--乡镇(街道)医保服务站--村级便民服务点”、“县医保中心--基层医院--村卫生室”。“1+5+15”和“一个中心,两条主线”构建起覆盖县、乡、村三级的组织架构,把医保业务经办服务网络延伸到乡镇街道、村居社区,让参保群众在家门口即可实现“零跑腿”办理业务。
“六大功能区”,推动窗口服务“标准化”。该县围绕“全省医保经办服务标准化示范窗口”创建目标,在医保中心服务大厅倾力打造咨询引导区、自助服务区、取号等待区、填单服务区、综合服务区、宣传阅览区为核心的医保“六大功能区”。大力推进医保经办服务“六统一”(统一事项名称、统一申办材料、统一经办方式、统一办理流程、统一办结时限、统一服务标准),将工作落实落细落到位,推动医保服务提质增效。实行“综合柜员制”,以务必做到让申办材料再少一点、办事流程再简一点、办理时间再短一点、服务质量再好一点的钢性要求,精选业务骨干担当“第一梯队”,通过同步培训、骨干带动、快速提升的工作模式,探索出医保业务“七个一”(即一键取号、一口说清、一站导办、一窗受理、一链办理、一网互通、一次办结)工作法,确保实现“一窗受理、一站办结、一次办好”,使医保服务形成了深受百姓欢迎的“汶上样本”。
“四个一标准”推进医保服务“亲情化”。在创优医保服务的实践中,汶上县咬定“一次办好”目标,倡导“店小二”、“保姆式”服务,让医保服务更具亲和力。引导服务窗口设立党员“先锋岗”。叫响服务先锋身份,针对年老弱病残、行动不便、业务不熟等特殊情况的办事群众,给予亲为代理服务。实行“一对一陪跑”。以全程陪跑为推进“放管服”助力,形成了“一声亲切称呼、一通暖心话语、一张温馨笑脸、一个细微关切”的“四个一标准”。三是创新“AB 角模式”。按照“前后台、立体式”窗口服务理念,推行岗位配置前台受理、后台处理的工作形式,带动全体窗口人员提升业务执行力。
“互联网+医保”,跑出经办服务“加速度”。为解决群众办理医保业务排队等待、来回跑等赌点难点问题,在全省率先推行医保经办网上精准预约服务功能。该县依托政务新媒体、局网站等平台,在预约系统设计上下细功夫,将服务指南、政策法规、通知公告、药品目录等项目列入预约内容,将居民医保、职工医保、医疗救助3类42项业务全部纳入精准预约服务范围。预约服务精确到分,办事群众可根据自己的情况提前预约到窗口办理业务的时间,实现办事无需等待,即到即办,有效避免等待长、来回跑等问题。同时该县充分利用“互联网 + ”带来的便利,通过网上申报服务系统、手机 APP、微信小程序等多种方式,创新实施“不见面办理”,打造零起点“小白办理”新模式,90%以上业务全部实现“掌上办、网上办”。手机线上预约、无纸化取号等方式,为群众减少排队时间,提高办事效率,让群众着实感受到医保经办服务跑出了“加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