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用好管好百姓“钱袋子”
资料图片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荆文娜
“近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化,人民健康状况和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可及性持续改善。看病贵问题取得重要突破。”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日前举行的政策例行吹风会上,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国务院医改领导小组秘书处副主任王贺胜表示,2019年,我国推动医改取得新成效。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方面,提出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健全监管机制,加快发展商业健康保险。医保在缓解民众“看病贵”问题上效果明显,持续减轻药品耗材费用负担,17种医保谈判抗癌药共报销约52亿元,使96万人次受益。医保部门不断调整优化国家医保目录,完善城乡居民高血压、糖尿病门诊用药保障机制。逐步推开国家组织药品集中采购,25个中选药品价格较2018年最低价平均降幅59%。
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医保制度改革
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见》,这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后首批出台的重大改革方案之一,是对新时代医疗保障制度改革重要的顶层设计。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表示,作为首份以党中央、国务院名义印发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文件,《意见》的出台是医疗保障事业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指导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必将对于今后较长时间的医疗保障制度改革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国家医保局将把贯彻《意见》作为今后的重要工作,特别是按照《意见》明确的“1+4+2”框架,以制度建设为主线,深入推进各项制度改革任务。
具体包括明确一个目标,即全面建成以基本医保为主体、医疗救助为托底,补充医保、商业健康保险、慈善捐赠、医疗互助、共同发展的医保制度体系。健全四大机制,即完善公平适度的待遇保障机制,健全稳健可持续的筹资运行机制,建立管用高效的医保支付机制,健全严密有力的基金监管机制。加强两个支撑,即协同推进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优化医疗保障公共服务。
“结合今年医改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我们将在深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中重点做好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加强医保基金管理等工作,同时抓好打赢医保扶贫攻坚战、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工作、推进药品耗材集中带量采购、优化公共管理服务、推进医疗服务价格改革等重点任务。”熊先军说。
生命至上,使便民举措常态化制度化
一直以来,医保是人们看病就医的基本保障,在今年疫情特殊时期,本着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的原则,国家医保局迅速反应,按照党中央、国务院部署要求及时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政策,指导各地医保部门强化应对疫情工作措施,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有力保障。
熊先军介绍,疫情发生后,国家第一时间出台“两个确保”政策:确保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对承担新冠肺炎救治任务的医疗机构拨付专项资金,缓解医疗机构资金压力,并及时与医疗机构进行结算。截至7月19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13.55万人次,涉及医疗费用18.47亿元,医保支付12.32亿元,支付比例达到67%。
随着人们看病就医模式的逐渐转变,打通线上就医的医保结算是近年来有关部门和机构持续努力的方向,疫情的发生为这项工作的推进按下了加速键。熊先军介绍,医保部门根据疫情特点,创新管理方式,实行“及时办、不见面办、便民办、延期办、放心办”的“五个办”医保经办服务,将常见病、慢性病“互联网+”复诊服务费用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对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实行长处方政策。此外,医保部门还支持复工复产,各地从2月起减半征收职工医保单位缴费部分,减征期限不超过5个月,预计为企业减负1500亿元以上。
熊先军表示,下一步,医保部门要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做好结算清算,不留后账。坚持全国一盘棋,统一组织参保地核实并进行全国清算。二是总结经验、完善制度。对疫情期间出台的“互联网+医保”、长处方等便民措施,使其常态化、制度化,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三是加强形势分析与研判。压实基金管理责任,做好基金运行监测分析。继续支持医疗机构渡过难关。连续发文已确定了对确诊和疑似患者实行先救治后结算的总要求,各级医保部门需落实提前拨付定点救治医疗机构定向资金工作,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提供有力的资金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