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 各地发改部门开展市场巡查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杨虹
吴承坤 张自芳 范纪安
春节临近,人员聚集流动增加,疫情防控压力明显加大。各地发展改革委盯紧“米袋子”“菜篮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加大重要生活物资保障力度。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日前召开会议强调,要扎实抓好生活物资保障各项工作。充分考虑疫情防控和凝冻天气叠加影响,全力做好生活物资保障各项工作,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供得上。压实生活物资保障主体责任,加强统筹协调,强化粮食、食用油、食盐等生活物资的生产、调运和储备;要加强市场监测和预警,严厉打击价格违法行为,切实做好肉蛋奶等各类生活必需品保供稳价工作;要扎实做好生产物资保障,确保水、煤、电、油、气供应充足。
贵州省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强调,进一步健全生活物资保障应急预案,强化值班值守,加强应急演练,确保一旦发生疫情,能迅速转入战时状态。加强宣传引导,消除群众恐慌心理,防止盲目抢购,坚决维护市场正常经营秩序。
福建省发展改革委牵头会同本省多家单位,召开视频会议,共同部署做好疫情条件下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和能源供应保障等工作。福建省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张灿民表示,要聚焦“米袋子”“菜篮子”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进一步强化基本保障,提升保供稳价能力和水平。要强化价格监测预测预警,全面掌握市场供求情况。要统筹兼顾好疫情防控和重要民生商品保障需要,确保产供储销全链条畅通运行,以供应稳保障价格稳。配合市场监管部门加大价格监督检查力度,严厉打击哄抬价格、串通涨价等价格违法行为,切实防范价格异动。要始终坚持民生优先,认真执行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确保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不受大的影响。发挥好平价商店的稳价惠民作用,切实减轻老百姓的“米袋子”“菜篮子”负担。要围绕重要民生商品产供储销全链条,加强部门间、地区间统筹协调、上下联动,切实发挥好组合政策效应。
为进一步做好2021年春节及“两会”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日前,河南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刘琦一行先后到部分农贸市场、商超开展市场巡查。
刘琦向相关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详细了解近期重要民生商品销量、价格和备货情况,重点询问了进货渠道、运输和经营成本、疫情防控措施对价格影响等情况,并向现场群众征求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意见建议。从群众、商户反映及市场巡查的情况看,当前郑州市重要民生商品供货充足、购销两旺,市场价格运行总体平稳,但受季节性因素叠加全国范围内寒潮低温天气、散发疫情等不利因素影响,近期部分蔬菜、肉蛋等商品价格涨幅较高。相对而言,大型商超商品价格更趋稳定、果蔬和鸡蛋等商品价格低于农贸市场,农贸市场肉类价格普遍略低于商超。
刘琦指出,传统佳节临近,短期内影响市场供应和价格的复杂因素仍然较多,发展改革部门务必要有新认识新举措。一是健全工作机制。要建立多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专班,及时协调解决重大问题;要建立舆情监测和引导制度,及时回应社会关切。二是加强产销衔接。积极主动作为,会同相关部门抓好生产组织、物流运输和终端销售等各环节工作,确保全链条畅通。三是强化监测预警。认真细致抓好价格监测,定期开展市场巡查,凡是发生重要民生商品价格异常波动等情况务必第一时间向当地党委政府和上级机关报告。四是积极平抑市场价格。及时投放各类储备,确保春节及两会期间重要民生商品供应充足、价格总体稳定。会同有关部门严厉打击囤积奇居、串通涨价、哄抬价格等违法违规行为。五是完善应急预案。针对疫情、寒冷天气等突发事件,做好应急处置准备,确保有备无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