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十三五”价格机制改革圆满收官
发挥市场决定价格作用 政府定价更加科学规范
山东:“十三五”价格机制改革圆满收官
日照市建立猪肉应急预案,积极储备、及时投放。日照市发展改革委/供图
尹云云 史华南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尹明波
2015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十三五”期间,山东各级价格主管部门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条主线,坚持市场决定、放管结合、改革创新、稳慎推进原则,扎实推进价格机制改革,各项价格改革取得辉煌成就,为山东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早在2014年10月,山东就在全国率先以省政府名义印发《山东省深化价格改革实施方案》。“2016年6月,《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价格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印发实施,价格机制改革有序向纵深推进。”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潘好亮介绍,山东不仅明确了重点改革事项和责任分工,而且将重点改革任务细化为29类74项,切实推进落实。“我们还举办多期培训班,强化跟踪督导,确保重点工作任务如期完成。”“十三五”期间,山东突出问题导向,推出了电价市场化改革、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高校学分制收费、建设价格指数体系等一系列具有针对性的改革举措,充分体现了促进效率提高、实现社会公平的改革宗旨。
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全面深化
重点领域价格改革,是“十三五”山东价格机制改革的重头戏,电、油、气、水和交通运输、教育收费、景区门票等相关改革全面深化、强力推进。
据悉,按照“放开两头、管住中间”的总体思路,山东深化燃煤发电机组上网电价改革,煤电发电标杆上网电价实行“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价格机制。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建设走在全国前列,煤炭、钢铁、有色、建材等四个行业以及10千伏电压等级以上、年用电量400万以上用户进入电力交易市场,2020年交易规模预计超过1800亿千瓦时,占工商业电量60%以上。
根据国家部署,山东缩短成品油调价周期,制定出台油品升级价格政策,试行推广车用乙醇汽油,全面落实居民用气实行阶梯价格制度,建立起天然气价格动态调整机制和上下游联动机制,实现了居民非居民天然气基准门站价格并轨。根据国家相关规定和要求,制定出台山东省内天然气管道运输价格管理办法和加强配气价格监管实施意见,指导各地制定出台配气价格监管规则。
同时,山东设区城市全面实行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县级以上城市基本落实了居民阶梯水价制度。同时,制定实施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实施方案、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逐步建立反映供水成本、有利于节水的农业水价形成机制。
山东严格执行高铁动车组列车旅客票价制度,放开省内地方铁路货物运输、部分道路班车客运价格,制定高速公路差别化收费政策,完善内河水运收费政策。2019年,山东实行载重货车计重转车型收费改革,圆满完成取消高速公路省界收费站工作。这些改革措施,有力推动了山东综合运输体系建设。
在全面完善基础教育收费政策保障体系的基础上,山东积极扩大县级中小学收费管理权限,授权各市开展非营利性民办中小学收费市场化改革试点,建立公办高中学费动态调整机制,促进基础教育健康发展。大力深化高等教育收费改革,扩大学校收费自主权,山东全省有59所公办高校完成学分制教学改革。
近年来,山东大力推动国有景区门票降价工作,2018~2019年全省共出台降价方案262个,平均降幅30%以上,累计减轻游客负担约4亿元。
市场价格调控体系不断健全
“十三五”期间,山东价格机制改革的另一大亮点,就是不断健全市场价格调控体系,为政府实施宏观调控提供了有效依据和强力支撑。
在严格执行常规价格监测报告制度基础上,山东创新开展生猪、重要能源价格监测工作,初步形成了覆盖全省的从饲料到生猪的全产业监测数据链,完善了煤炭、原油、成品油和天然气从源头到销售的全产业链价格监测体系。同时,规范各地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价格监测工作流程,强化劳动力市场价格监测,积极参与山东“智慧畜牧”平台建设。
2014年,山东省创新开展特色农产品目标价格保险试点工作,目前参保品种已有8个,蔬菜参保面积已累计近1000万亩,总赔付近20亿元,提供保障金额近200亿元。2019年,山东省大蒜目标价格保险被纳入第一批中央财政奖补支持试点品种,申请中央补贴资金3000余万元,2020年首度组织开展省级特色以奖代补工作。山东还及时落实小麦最低收购价制度,及时启动小麦最低收购价格执行预案,严格执行国家粮食收购政策。
2008年,山东在全国率先实施物价上涨与提高困难群众生活补贴和保障标准联动机制。2019年4月份以来,山东及时启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联动机制,今年3月~6月期间还“扩面提标”,目前已连续19个月发放价格临时补贴约24亿元,惠及困难群众近3000万人次。
“十三五”期间,山东先后编制发布寿光蔬菜、临沂商城、金锣生猪、烟台苹果、青岛橡胶、鲁花食用油、淄博化工、武城辣椒、荣成海鲜·海带、淄博新材料、青岛港原油等11支价格指数,山东价格指数体系渐趋成型,已经成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晴雨表,国内经济分析预测的风向标。
促进绿色发展政策机制基本形成
“基本形成绿色发展政策机制”是“十三五”期间山东价格机制改革取得的重要成果,为推动山东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围绕生活垃圾处理,山东各市基本上都制定出台了相关收费政策,并在农村探索实施。山东全省16市均制定了医疗废物处置收费政策,改革工业危险废物和社会源危险废物处置收费政策,促进了生态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
山东严格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调整政策,水资源费已达到国家规定的地表水每立方米(下同)0.40元,地下水1.50元标准,全省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也全部达到国家规定。
立足健全促进节能环保的电价政策机制,山东对高污染、高耗能、产能严重过剩行业执行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将阶梯电价政策实施范围扩大至炼化、焦化两大行业,并率先在钢铁行业建立基于污染物排放的差别电价政策。山东还积极引导用户错峰用电,落实环保行业价格政策。
“十三五”期间,山东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清洁取暖价格政策,积极贯彻落实光伏、风电等上网电价政策,垃圾焚烧发电电价补贴电量核定流程进一步完善,为推动清洁能源、新能源发展提供了保障。
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成效显著
“十三五”期间,山东大力开展降本清费减负工作,努力降低实体经济运行成本,成效显著,截至2020年6月,全省累计降低电价、气价、物流成本近620亿元。
2016年~2019年,山东采取一系列得力措施降低企业用电负担,全省一般工商业电价水平在全国排名在20位左右。今年疫情期间,为了大力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山东全省降低企业用电负担105亿元。2015年~2018年山东共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约53.5亿元,“十三五”期间全省4次降低省内管道运输价格、共降低企业用气成本约14.4亿元。
2016年以来,山东撤销一级公路收费站点26个,落实公路“绿色通道”优惠政策,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20.1亿元,今年疫情期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通行费负担91亿元,高速公路车辆救援服务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同时,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取消电气化铁路配套供电工程还贷电价政策,清理规范铁路货运相关收费,排查整治口岸收费,成效显著。
2016年以来,山东将对小微企业免征的国内植物检疫费等18项行政事业性收费免征范围扩大到所有企业和个人,降低特种设备检验检测收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减免或降低多项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取消或降低有关经营服务性收费项目、标准等,共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约49亿元。
政府定价更加公开透明
在整个“十三五”期间价格机制改革过程中,山东致力于规范定价程序,加强成本监审,最大限度减少自由裁量权,使政府定价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2015年底,《山东省定价目录》修订公布,山东省97%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2016年以来,山东废止了服务价格管理目录,放开131项医疗服务价格,放开部分铁路客运票价,减少港口收费定价项目。2018年修订公布的《山东省定价目录》,进一步增强企业定价自主权,促进资源优化配置。
山东先后修订完善了行政事业、涉企行政事业、涉企经营服务、涉进出口环节、省级政务服务事项中介服务等5个收费清单,并实行动态管理、接受社会监督。目前,山东省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国家级项目43个,省级项目8个,省级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已于2016年实现“清零”。在此基础上,山东积极探索对放开收费的监管、监测,形成了收费治理目标体系。
为规范政府定价程序,公布了《山东省定价听证目录》和《山东省定价成本监审目录》,增强了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和透明度,同时重点推进能源、环境、重要公用事业和公益性服务成本监审。2016~2019年底,山东省开展成本监审项目1255项,涉及诸多行业,核减不相关、不合理成本450亿元,并根据国家要求有序推进成本公开工作。
“五年来,我省价格机制改革不断向纵深推进,放开竞争性领域和环节价格的目标任务基本完成,全省99%以上的商品和服务价格由市场形成,政府定价项目大幅压缩,改革力度居全国前列,政府定价更加贴近基层和实际、更加科学规范。”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价格管理处处长李东方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山东将根据中央关于价格机制改革的政策精神,在加快推进重点领域价格改革和进一步完善绿色价格政策体系、增强价格调控能力、健全政府定价制度等方面持续发力,努力开创“十四五”价格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