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专访山东政法学院传媒学院院长—— 蒋海升:教育要仰望星空,脚踏实地

1

为国家、为社会、为时代、为未来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怎样培养人才,是教育部门及教育者必须思考的重大问题。山东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山政传媒学院院长蒋海升教授一直致力于做高等教育改革的思考者和实践者,并独创性提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丰”型人才培养理念。针对就业问题与诸多教育现象,他有怎样的观察和思考?

教育改革与人文精神

《齐鲁周刊》:近年来,毕业生就业已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问题。随着教育规模的迅速扩展,教育机会和教育产品供求矛盾的激化,您如何理解大学与就业、社会之间的关系?

蒋海升:解决就业问题从本质上必须加快高等教育的深层次改革,更新人才培养理念,探索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体系。21世纪是一个充满变革、竞争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科技和社会的发展,社会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层次更高,以创新能力为最重要的核心能力的智力资源成为越来越宝贵的资源。人才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所谓“西医治人的病,中医治病的人”,应从根本上做起。对于绝大多数的高校来说,应当致力于打造既仰望星空、又脚踏实地的有底蕴、有创新创造力的应用型人才,围绕时代的需求、社会的需求设计自己的课程,而不是关在象牙塔里闭门造车。

比如,作为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新闻传播与时代紧密共振。我们就进行了大规模的教学改革,对新闻传播史论等理论课程进行压缩或学期调整,增加了很多紧密结合时代的课程,开拓全媒体“十八般武艺”的鲜活的课程,使学生在大一大二就掌握了从业的基本技能。到了大三大四,学院教师带队组建工作室,与省内外传媒机构合作做项目,参加各式各样的学科竞赛,推动学生在实践一线中学习,如同打造了一张综合考卷,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提高综合运用能力,实现专业能力、综合素能的“会通化”。除了引进名牌大学的博士,我们还引进了许多来自一线的、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主编”级别的双师型教师。我们这些探索在全国新闻传播类专业教育中都是少见的,不少是“独家酿制”的。我们的新闻学专业系山东省属公办本科高校同专业中唯一的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系山东省第一家,编辑出版学专业也在“韬奋杯”等全国全省学科竞赛中取得许多重要奖项。

《齐鲁周刊》:您认为大学是否应该保持与时代的一定距离?

蒋海升:在20世纪50年代,以苏联教育模式为指向的片面强调“专业教育”,使作为主导的教育文化功能则遭到极大削弱,大学的人文精神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退,学生的综合的、全面的素养培养被忽视,影响了人才的全面发展、特色发展。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和培育品格情怀二者并不矛盾,甚至是互相贯通的。知识是一种载体,要在知识的传承中培养学生的人格、思维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我们不能脱离时代。真正的隐士不是在深山老林修行,有智慧有达观的人往往在闹市中。真正的大智慧应该是从现实中磨炼出来的。

“后农耕时代”

《齐鲁周刊》:近年来,一些大学生毕业后不打算马上就业,而是继续深造或者致力于进入体制内,“山东人为什么喜欢考公务员”也曾成为热搜话题,您如何解读这种现象?

蒋海升:就业反映了人们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当下出现了大学生不急于就业的“慢就业”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维不再受到“毕业即就业”观念的限制,家长和学生本人对工作期望值高,试图寻求更能实现自我价值的位置,就业观念从“要找到一个饭碗”转变成“要找到一个更好的饭碗”。很多学生想考研、考公务员、考事业编,考不上就想再战。今年很多学生本来是要考公务员和事业编,由于疫情造成时间延迟等原因,心态上也都处于观望阶段。其实,在工作岗位上的学习成长是更有效的学习成长。我在研究生中观察到一个现象,有过几年工作经历的学生往往比从学校门到学校门的学生的学习目标更清晰,学习态度更端正,从事研究的“问题意识”更强,在校时更受导师们欢迎,工作后更受用人单位欢迎。我建议我们的毕业生要转变就业观念,采用务实的态度,先找到一个工作,在岗位上先锻炼,在今后适当的时机再谋划更好的发展机遇、发展平台,对自己今后的成长会更有裨益。

这是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时代,社会为毕业生提供了丰富的就业岗位。但现在不少学生和家长还存在一种“非体制内不去”的就业观念。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当然是一种很好的就业理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也非常需要优秀的人才。但“非体制内不去”就不是正确的就业态度了。“非体制内不去”实际上是一种“后农耕时代”思维习惯在就业上的表现。我们国家已经进入到一个新时代,在迅速向现代社会迈进、在与全球化对接,但我们很多人在很大程度上还处在一个“后农耕时代”的思维习惯中,受到“农耕时代”的巨大影响。几千年以来,农耕文化是中国文化的底色,中国农业社会留下的浓郁传统文化氛围,发挥着强大的支配作用。摆脱“后农耕时代”思维习惯,需要有一个过程。

人才培养的“正、丰、精”

《齐鲁周刊》:作为师者,您对当下毕业生有什么建议?作为教育工作者,您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有何理念?

蒋海升:我希望我的学生有品格,有情怀,有对国家和社会的担当,既仰望星空又要做到脚踏实地。我向学生提出三个字:正、丰、精。做人要“正”,学识要“丰”,做事要“精”。

做人要“正”。汉字“正”包括五个笔画,我给这五个笔画分别赋予不同的含义。“正”字第一横叫“首要线”,寓意是“感恩”,我将“感恩”视为人的首要品质。我们为什么要孝顺我们的父母、热爱这个国家、热爱这片土地?家国情怀源于感恩之心。《诗经》中有句诗: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诗中满怀感恩之情。“正”字中间一竖叫“担当线”,上顶天下立地,寓意是“责任”,代表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感;“正”字前面一横叫“引领线”,寓意是“情怀”,做人要有高品格的情怀;正”字后面一竖叫“保障线”,寓意是“诚信”,诚信是人在社会立足的“保障”;最后一横叫“基底线”,寓意是“规矩”,规矩是做人的基础,是做人要守护的底线。中国传统价值观一直强调做人要正派正直、讲正气、走正道、做事公正、追求正义,文天祥的《正气歌》千古流传。在教育中倡树“正”的价值观,这既是从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中提炼出的精髓,也是我们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践行。

做事要“精”。“精”的具体内涵为人生态度要精进、团队合作要精诚、工作服务要精心、履职做事要精细、成果成效要精品。始终保持一种昂扬向上的精进的人生姿态,这是学生未来走好人生道路的精神支撑。

学识要“丰”。我们在全国首创提出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丰”型人才培养理念。我们也给“丰”字的笔画分别赋予不同的含义。“丰”字笔画中的三横从下到上依次为“基础线”“核心线”“高端线”,中间一竖为“纵贯线”,这一竖两头伸出的线为“指引线”。对照“丰”字的形体结构和含义,我们以“广学识”为基础线,以“精专业”为核心线,以“凝特色”为高端线,以“强实践”为纵贯线,以“重创新”为指引线,以“多面向”为开放形态,以“丰成果”为内涵外现,培养“丰”型人才。在构成“丰”字的七个元素中,“重创新”是魂,是引领。“创新”精神、“创新”思维、“创新”能力是开辟人类认识与实践新境界的先锋。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人才培养模式问题逐渐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重要议题。但时至今日,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依然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我们要基于时代需求和实践推进进行积极思考、探索,打造、创设、构建新的人才培养体系、新的人才培养模式。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第三届全国革命老区振兴发展现场经验交流会在临沂召开
山东省发改委国民经济综合处党支部联合卓创咨询开展“政企交流、共促发展”主题党日活动
山东省蒙阴县发改局:四“廉”动推进清廉机关建设
青海·海北有机农畜产品展销中心在山东临沂盛大开业
山东鄄城县发改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专题学习研讨
山东庆云70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开竣工投产
东营河口:多部门开展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工作联合专项检查
东营市河口区发改局召开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机制动员部署会议

绿色能源

山东庆云:一节电池的逐“绿”创新
山东庆云:充电桩下乡走上快速路
山东临沭加快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临沂兰山助力点燃“第一把火”,保障群众“过暖冬”
全国煤炭行业“劳模工匠助企行”暨第二届“院士·工匠论坛”系列活动在山东举办
烟台市牟平区发改局开展三季度能源类重点项目实地调研活动
三峡能源庆云储能电站:充一次电,可供6千户家庭用一个月
全国资源型地区转型发展现场会在枣庄召开

齐鲁粮油

准备仓容1235万吨、资金288亿元,2024年山东秋粮收购工作全面展开
2024年山东夏粮集中收购顺利收官!粮食市场运行平稳、流通顺畅
强化监管措施,山东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三措并举维护粮食收购市场秩序
山东:严把粮食质量关,加强粮食质检体系建设
济南市开展秋粮生产和市场情况调研
枣庄市市中区成功举办首届国有粮食仓储企业粮食储备岗位业务技能“大比武”
山东:粮食储备管理确保平时备得足储得好,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藏粮于“技” 山东推动实现粮食“住得好”“过得好”“管得好”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山东平邑:完成天然气价格调整,形成上下游联动机制
山东平邑:开展普惠性养老服务定价成本调查工作
山东沂源:与上周相比,菜蛋价格略有下跌
济宁:11月上旬肉禽蛋价格涨跌互现,蔬菜价格持续回落
临沂:肉类价格稳定,鸡蛋蔬菜价格下降
临沂商城价格指数环比分析 (11月7日—11月13日)
山东平邑:粮油肉蛋价格稳定,蔬菜价格下降(11.07-11.14)
山东省价格认证中心调研日照大宗商品价格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