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组合拳”推动绿色消费提质扩容升级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贾丽玉 记者尹明波报道 枣庄地处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是鲁南门户、交通枢纽城市,面积4564平方公里,人口422万人。近年来,枣庄坚持在消费各领域全周期全链条全体系深度融入绿色理念,致力于打造“高质量”生态产业链条,探索“高效率”价值转换路径,守护“高颜值”自然生态环境,建设“高品质”和谐美丽家园,助推企业绿色转型,拓展绿色消费新场景,全力促进绿色消费提质扩容升级。2024年上半年,枣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553.1亿元,同比增长5.5%,增幅与全省持平,高于全国1.8个百分点。
作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枣庄市拥有“天下第一庄”台儿庄古城、2000多年历史冠世榴园等A级以上景区67家,拥有全国首个“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被央视经济生活大调查评为山东省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枣庄先后被评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国家绿色出行城市、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城市、全国大宗固废综合利用示范基地、中国国际闲置品循环链示范区、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全国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市、国家千兆城市。
以“绿色生产”为引领,推进绿色产品消费
立足产业基础,着力抓好绿色生产,加大绿色产品供给,牵引消费结构绿色转型升级。
积极推广绿色有机食品、农产品。支持山东信华新格林高效现代农业示范园等企业采用全球最先进的半封闭玻璃温室生产模式,打造国内顶尖的精品果蔬生产基地,进行数字农业专业定制未种先销。枣庄获评国家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区;滕州市获批创建“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台儿庄区获评2022年全国县域农业农村信息化发展先进县。
推进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实施绿色制造提升行动,山东正凯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成功创建2023年省级绿色工厂、山东山亭经济开发区荣获国家级绿色园区。鲁南高科技化工园区入选国家第二批清洁生产审核创新试点。
打造绿色能源基地。突出锂电首位度,培育精工电子、丰元化学、中材锂膜等本地“链主”企业,招引吉利、欣旺达等国内锂电头部企业相继落户枣庄,全力打造“北方锂都”。山东精工电子科技有限公司锂电池取得山东省首张锂电池产品碳足迹认证证书,产品占全球高尔夫球车市场95%。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重点发展大宗固废综合利用、二手机动车等产业,培育胖虎科技集团、中安旧机动车公司等废旧资源回收利用标杆企业,加强与京东集团、中国旧货业协会合作,加快建设城市矿产循环利用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全国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体系示范城市。连银山新型建材产业园在国内首创固废梯级利用技术,基本做到无废物出园,被评为国家级“绿色矿山”。
以新业态模式为导向,打造绿色流通和金融消费
加快发展绿色直播电商流通主体等新业态新模式,打造绿色消费亮点。
促进电商绿色发展。引导电商企业节能增效、快递包装绿色转型,培育电商平台绿色发展生态。鼓励电商企业结合网络促销活动,开设绿色产品专场,加大绿色产品的销售力度;通过积分奖励、绿色购物券等方式引导消费者绿色消费。12家电商基地入选山东电商直播基地和电商供应链基地,形成了主播、电商平台、短视频平台和服务商互利共赢的发展业态。2024年上半年,枣庄网络零售企业达到4999家,网络店铺56949家,直播场次2.5万场。
大力培育绿色流通主体。持续开展绿色商场创建行动,打造一批提供绿色服务、引导绿色消费、实施节能减排的绿色商场。加快信息服务业绿色转型,引导鲁南大数据中心等数据中心运营企业,应用分布式供能、高压直流供电等先进技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会展业绿色发展,2023枣庄国际锂电产业展览会使用可循环利用的环保材料,设计了沉浸式的场景互动,带来低碳消费新体验。
推动碳排放权质押贷款增量扩面。在山东省率先出台《枣庄市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操作指引》,推动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规范化、标准化、规模化发展。建立“全市碳配额保障企业名单”,累计发放碳排放权抵质押2400万元。农业发展银行枣庄分行发放全国农发行系统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400万元;日照银行枣庄分行推出“绿碳贷”,发放全省首笔碳排放权“双质押登记”贷款;枣庄银行印发《枣庄银行“碳排放权”质押贷款管理办法》,积极对接碳配额重点企业。
以“文旅融合”为抓手,激活绿色旅游消费
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发展符合枣庄地域特色的生态低碳绿色旅游。
建设绿色低碳景区。全面加强绿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以文塑旅复建台儿庄古城,顶层设计坚持绿色低碳的原则,按照“百馆、百庙、百业、百艺”的古城文化空间规划,从低碳交通、低碳设施、低碳能源与技术等方面,采用绿色建筑材料和能源,建成绿色低碳景区。持续推进抱犊崮国家森林公园、微山湖红荷湿地景区等景区绿色升级,将绿色旅游体现在食、住、行、游、娱、购各个环节,打造全域绿色旅游特色品牌。
打造“慢城”旅游。顺应“慢旅游”发展趋势,着力打造山亭五彩公园“花慢城”、滕州微湖泛舟“水慢城”、台儿庄古运流芳“文慢城”、峄城榴光溢彩“田慢城”、市中诗意桃源“山慢城”、薛城绿道环翠“林慢城”等六个“慢城”,积极推进乡村生态绿色低碳旅游发展。“台儿庄古城船妹子”荣获十大年度国家IP文旅赛道金奖,山亭区冯卯镇小李庄村成功创建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村,持续擦亮“鲁风运河·生态枣庄”品牌。
推动文旅绿色融合。大力发展古城旅游、运河旅游、红色旅游、乡村田园旅游和湿地休闲旅游,推动绿色文旅产业与农业、工业、交通、体育等跨界融合,实施全要素场景革命,打造文旅消费新爆点。先后建成绿道265公里,打造多彩森林片区10余万亩。丰富绿色文旅产品供给,推出黄花牛肉面、谭氏丝绸等系列伴手礼,推动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建设,打响“寻梦古城”夜品牌。开展“绿‘动’枣庄‘碳’路未来”网络主题宣传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绿色出行、理性消费,创造文明、健康、绿色旅游新风尚。枣庄是我国石榴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产业链最完整的地区之一,石榴深加工和石榴盆栽培育有力带动了农民增收。
以“快速公交”为重点,推进绿色出行消费
稳步推进公交专用道建设,陆续开通19条BRT线路,成为全国首批绿色出行城市。
路权专用,推动公交绿色增效。积极推动公交专用道网络建设,BRT线路全部设置公交专用道,实行标线隔离、路权专用,中心城区公交专用道长度为177.4公里,公交专用道设置比率为42.74%。BRT沿线设置高密度视频监控设备和电子警察抓拍系统,及时查处违规车辆,确保BRT车辆畅通运行。建立主干道交叉口BRT专用信号系统,采取红灯早断、绿灯延时的方法,减少BRT车辆通过路口时间,最大限度保证快速准点。
换乘免费,便民惠民温暖人心。开通BRT免费换乘普通公交线路16条,在BRT线网重要的换乘节点建设联通换乘中心、换乘站,实现不同线路之间的多线、多向免费换乘。优化公交站点选址,减少换乘步行距离,构建紧密配合、无缝衔接、可靠舒适的绿色出行网络。
优化服务,提升绿色出行体验。积极推进“城市公交+慢行交通”出行模式,在完善公交网络的基础上,逐步改善步行和自行车出行环境,打造绿色、便捷、舒适的慢行系统网络。不断优化城市道路等公共服务设施无障碍环境建设,营造全龄友好型绿色出行场景。大力推进城市绿道网络建设,建成步道400多公里,相继建成环城绿道6条、265.77多公里。开展绿色出行宣传大赛、绿色文明安全出行等活动,培养群众绿色出行习惯,营造绿色出行浓厚氛围。
“三举措”催生绿色消费“三成效”
枣庄市注重从建立制度体系、产供销全链条、全生命周期供应链入手,夯实基础、拓展空间、强化保障,为绿色消费提供支撑,催生出三大成效。
举措一:建立制度体系。枣庄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推进消费绿色低碳转型,出台《促进绿色消费重点任务贯彻落实分工方案》《枣庄市激发活力提振消费政策措施》《枣庄市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全面推动吃、穿、住、行、用、游等各领域消费绿色转型,统筹兼顾消费与生产、流通、回收、再利用各环节顺畅衔接,强化科技、服务、制度、政策等全方位支撑,促进节能降碳,枣庄实现了由传统消费向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消费转变。
举措二:健全产供销全链条。推动产业链式发展,发挥“链长+链主+联盟+基金”融合联动工作机制,坚持链长统筹、链主带动、联盟引导、基金赋能,鼓励材料生产企业通过资源勘探合作、股权收购等方式建立市外资源基地,延长产业资源链;支持企业开展废旧锂电池梯次综合利用和绿色环保拆解回收,补充产业回收链;推动枣庄锂电终端产品在文化旅游、公交、物流、环卫等领域推广应用,强化产业应用链。制定颁布了首部锂电产业法规——《枣庄市锂电产业发展促进条例》,设立了百亿元的锂电产业发展基金,搭建“政银企盟”四方合作机制,为锂电企业累计授信超200亿元;成功创建山东省唯一省级锂电产业创新创业共同体,持续提升锂电产业竞争优势。
举措三:完善全生命周期供应链。推进枣庄节约机关、绿色旅游、绿色交通、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绿色化转型升级。加大政府绿色公共采购力度和范围,尤其促进强制性绿色公共采购。在绿色金融支持下加快产品从设计、制造、采购、消费、回收、再制造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循环。鼓励企业绿色产品升级,构建绿色生活、生产、生态、生命的绿色供应链,使得绿色消费与绿色供应链协同一致,促进产业迭代升级、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为绿色消费新模式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
成效一:绿色消费方式蔚然成风。绿色消费理念正在全社会逐步普及,绿色成为普遍形态为社会广泛接受。绿色出行比例达80.7%,绿色出行服务满意率达85.83%;2022年上线了“枣庄市文旅电子地图”,选择绿色旅游游客占90%以上。
成效二:绿色消费激发市场活力。绿色消费为消费市场带来新的增长机遇,滕州马铃薯、峄城石榴分别成为全国区域公用品牌,美果来、枣店香等60余家企业入驻“齐鲁农超”,“厚道枣庄人、放心农产品”绿色品牌逐渐打响。台儿庄古城成为全国首家海峡两岸交流基地、首个国家文化遗产公园、国家级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天下第一庄”金字招牌效应凸显。
成效三:绿色消费推动转型升级。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枣庄拥有国家绿色工厂16家,省级绿色工厂17 家,国家级绿色园区1家,省级绿色园区1家。鲁南大数据中心纳入全国一体化工业大数据中心省级区域中心建设体系,枣庄市创新打造了全国唯一的国际闲置品循环链试验区并被纳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综合督查发现的典型经验做法,入选国家二手车出口业务试点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