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禹城:“四聚工程”精准探索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新路径
中国发展网 山东省禹城市充分发挥自身在产业基础和区域方面的优势,主动承接京津冀科技溢出效应和产业转移,探索产业转移协作、人才交流互动、资源协同互补新模式,全力打造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聚焦优化机制保障,建立融入发展路径
率先设立对接机构。坚持“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原则,在北京市海淀区设立“德州高新区京津冀科技人才联络处”,主攻“五个渠道”,即主攻央企国企、行业百强、协会商会、科研院所以及与禹城企业上下游配套和链条企业五个渠道,先后成立北京市禹城商会、天津市山东禹城商会,组织开展“学党史 看变化 谋发展”家乡行联谊交流活动。同时,建立禹城市驻京流动党员党委,进一步加强两地沟通联系。
禹城市德州高新区驻京人才联络处揭牌。供图: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
强化建章立制保障。制定《各专业招商队伍对接央企指导性清单》,20支专业招商队分类对接有关单位、企业,大力开发培育“高新区+乡镇产业园区”全域平台,坚持“每天电话汇报、三天碰头互动、五天专题调度、十天通报评比”,做好产业承接转移。
发挥人才培养优势。与首都师范大学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跟岗研修、专题培训、示范讲学等方面,建立常态化对接交流合作机制,每年常态化实施预定交流合作培训项目,以点带面提升禹城师资队伍整体水平。
聚焦抢抓战略机遇,深化产业对接合作
强化招引首位意识。一方面聚焦思想转变,实施“一队两组”招商机制,采取“上门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方式,新引进京津冀亿元以上项目18个,实现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6亿元。另一方面聚焦发展定位,探索建立“基金+产业+产业园”模式,将新能源新材料作为主导产业,引入社会投资基金,建立北京柒零新材料产业园。有重点引进集聚深加工高新技术企业,军钛钛合金新上航空航天用钛合金材料研发制造项目;北京微焓科技投入生产,成为德州首个卫星组件项目。
强化项目落地建设。确立万宝力、宝冠助剂、天津预制菜等10余个重点京津冀协同发展项目,推行项目经理负责制,盯靠一线、服务一线,问题解决在一线,按一名党政领导牵头推进、一套政策扶持发展、一班队伍全程服务的方法,调动全市要素为项目推进服务。目前,万宝力、宝冠助剂、河北胜一等9个项目相继落地建设,到位资金7.5亿元。
中农现代与山东诚乾集团签订合作协议。供图: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
强化资源协同贯通。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擦亮“禹快办”政务服务品牌,打造“行政审批服务联盟”,先后与河北等4省25市签署“跨域通办”合作协议912项,实现与京津冀等地区政务服务“跨省通办”。推荐禹王生态、智禹水利、功达环保等企业入驻德州驻京“人才飞地”,快速集聚京津冀创新要素。积极申报万宝力为2023年省重大项目,争取土地点供指标扶持;积极推荐京津冀地区创业企业类李建明和创业团队类邓雪娟申报第二批泰山产业领军人才。
聚焦发挥自身优势,释放科技创新活力
拓宽科技合作领域。建设总面积8平方公里的科创新区,搭建“一院两园六中心”,即现代产业学院,四海汇才智家园、高端人才服务园,双创中心、金融中心、商务中心、职教中心、医疗中心、文体中心。发挥国家德州高新区优势,全面与京津冀合作科技项目,获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3项,分别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百龙创园与北京工商大学的“大宗油料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新产品创制”);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项目2项(禹王生态与中国农业大学的“大豆蛋白加工关键技术研发及新产品创制”,浩阳环境与天津工业大学的“PP/PE双组份超宽幅高强土工布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加快科技平台建设。做强创新平台,打造省级以上创新平台86家,布局国家级孵化载体3家。以项目为载体,深入推进“一企一平台”计划和科技成果转化,推荐保龄宝、百龙等30余家企业申报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平台,其中京津冀平台5家。与高校新达成科技成果转化引进意向23项,其中京津冀7项。
强化数字技术赋能。依托省级数字经济园区,加快5G基站建设,促进保龄宝数字工厂、禹王工业互联网、迈特力数字化车间等主导产业项目发展。邀请技术服务商为企业提供智能制造诊断服务,打造市级以上工业互联网应用标杆企业、数字化车间和智慧工厂等3家以上,通过工信部两化融合贯标认证和DCMM贯标认证企业2家以上。开展信息化专题培训,争取新增“上云”企业10家以上。积极引进、培育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新增规上电子设备制造和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企业3家以上。
聚焦挖潜协同资源,促进互利共赢
壮大优质企业群体。鼓励本土龙头企业对京津冀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垂直整合,探索多元化对接合作模式,打造“高新区+10个乡镇产业园区+7个专业园区”的全域平台,在技术研发、标准制定、专利布局等方面定向培育紧密协作的产业集群,有效拉开项目落地的广阔空间,今年新增工业用地占德州近三分之一。
增强政策揽才引力。成立德州首家县级人才发展集团,建成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深入实施“人才兴禹”行动,对行业领军人才给予最高50万元项目补助、100万元厂房补助,大学生给予最高每年4万元生活补助;对与企业柔性合作的“假日专家”给予薪酬总额50%的项目补助。今年,禹城市新引进京津冀高层次人才12名。
德州高新区获评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供图: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
融入绿色发展格局。用好全省唯一的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加大企业技改力度,推进旧动能加速出清、新动能快速成长。打造“风电、装配式建筑、新能源汽车、环保设备、绿色能源”五大绿色产业链条,绿色产值占比达55%。松果成为比亚迪、北汽配件供应商;建设海尔日日顺智慧物流科技产业园国家级绿色产业示范基地项目,打造华北智慧物流产业示范区。同时,进一步提升外资引进能力,与华润集团、光大集团等央企深度合作,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2.6亿元,利用外资7031万美元。(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 杨艳莉、张曦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