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此“青”绿 山东青州绘就城镇化绿色五图谱
中国发展网 山东青州,为古“九州”之一。《尚书·禹贡》记载“海岱惟青州”,“东方属木,木色为青”,故名青州。地处沂山山脉北麓,半山区半平原,林地总面积82.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6.6%,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41%、37.5%和15.34平方米,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地质公园、中国长寿之乡、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荣获中国人居环境奖综合奖等50多项国家级荣誉。
综合施治,绘好“绿水”生态环境质量图。编制《青州市重点河流水质提升治理工程实施方案》,投资1.27亿元,对青州辖区内重点河流进行全面体检,实施以雨污分流改造、水生态修复、总氮削减为重点的13项整治提升任务,系统提升辖区弥河、北阳河、南阳河等重点河流水环境质量。入河排污口综合整治工作按照“一口一策”的原则,制定针对性的源头整治方案。重拳出击企业雨污混排“顽疾”。制定印发《青州市企业雨污混排整治工作方案》,“边查边改、立查立改”督促指导69家雨污混流企业全部完成雨污分流改造任务。强化对经济开发区涉水机械企业整治,制定统一的整治措施,督促企业在重点产污、治污环节分别安装高清夜视监控摄像头,并按标准要求进一步规范排污口,进一步压紧夯实企业环保治污主体责任。以河湖长制为抓手,联合水利局以及有关镇街区定期对北阳河、茅津河、弥河等重点河流进行巡查,先后建成9处河流水质自动监测站。截至目前,省控弥河青银路桥断面已稳定达到III类水体,北阳河青垦路桥断面已稳定达到IV类水体,辖区水生态环境持续向好。
提档升级,绘好“绿地”盎然生机图。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大力实施荒山、水系、道路林网、镇村绿化和城市绿荫“五大工程”,实现宜林荒山绿化全覆盖,成功创建为“山东省森林城市”。全市完成国土绿化面积9735亩,其中:人工造林105亩,退化林修复5070亩,封山育林4125亩,村庄绿化435亩。组织全市168个部门单位和13个镇(街道)、王母宫发展区集体参加“我为森林城市添光彩”义务植树,共带动10451人次,栽植各类乔灌树木10.78万株。改造现有绿化带、城市废弃地、建设边角地等方式规划建设7处口袋公园。设计及建设过程采用透水砖铺装、透水沥青等海绵城市做法,有高差的区域设置坡度连翘缓冲带,栽植鸢尾等固土植物,对雨水进行层层拦蓄,层层消化,降低雨水径流速度,增加雨水渗透。村庄内开展“千家万户翠竹行动”,积极推广应用竹子这一经济实惠、四季常青、成片增绿的植物,合理搭配乡土乔灌木、宿根花卉等植物,加强街道庭院、公共场所及四旁绿化,体现大色块、大组团、大绿量,打造四季常绿、三季有花、两季有果的村庄绿化景观,打造生态良好、环境优美、村容整洁、人与自然和谐的绿色村庄。
升级转型,绘好“绿能”低碳集约消费图。严格落实节能目标责任制,全力推进节能压煤,加大节能减排技术推广。启动弘润工业余热引入工程,已完成管网铺设16公里,在潍坊各县市率先启动智慧供热平台建设。推广万信地热新能源供暖。进一步加大绿色出行力度,一方面,纯电动公交车占全市公交营运车辆的61.2%,年运营里程达到3000万公里,客运量达3600万人次,占全市公共交通运载量的18%左右;另一方面,采用峰谷电价低电价时段充电,公交枢纽充电站建成投入使用,降低运营成本。配合建设公共自行车站点600个,投放公共自行车10400辆,形成多元、绿色公共交通网络。同时,青州立足自身地理位置、依托年2354-2747h的日照小时数太阳资源,依托国家2030年实现碳达峰的目标和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愿景,积极谋求新能源发展路径,初步统计,青州市具有可利用屋顶光伏资源共约1250万平方米,可开发容量约1GW。《潍坊市青州市整县分布式光伏项目实施方案》2021年先后列入国家、省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规模化开发试点名单。邵庄镇、何官镇2个乡镇;邵庄镇邵庄村、北马村、黄鹿村、马东村、马西村、刘镇村、老营村、康家村,青州市何官镇南小王村共2镇9村纳入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乡镇和标杆村创建名单。
强化引领,绘好“绿产”发展内生动力图。连续20年举办花卉博览会,擦亮“青州花卉”品牌。推动形成完整的研发、培育、引进、营销体系。全市花卉生产面积达到13.1万亩,花卉生产专业村136个,从业人员15万人,花卉品种3000多个,年产量超过3亿盆,年交易额达120亿元,成为全国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交易中心。是我国北方最大的盆花生产中心、盆栽集散中心和花卉物流中心。2022年“青州花卉”品牌估值340亿元,名列全省农业品牌第1位;以青州市创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充分挖掘文化、生态优势,打造“青州全域旅游”品牌。充分挖掘文化、生态优势,培强做大文旅产业,实现绿色资源产业化,旅游精品项目打造成果丰硕,A 级景区达到15家。建成“夜游古城”等6个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2021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781.97万人次,增长27.07%,实现旅游总收入93.04亿元,增长42.13%。成功举办第五届青州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季,累计开展文化旅游公益活动、主题营销活动353项,直接带动消费10亿余元,间接带动消费12亿余元。
低碳运行,绘好“绿城”节约诗意生长图。突出精致城市建设,以“让城市更宜居”为导向,持续提升改造城市功能环境。2018年以来扎实开展市容环境、交通秩序等十大领域提升行动,累计投入资金36.8亿元,全面升级城市路网,新建改造市政道路51条,改造提升28条道路基础设施,新建各类绿地108万平方米、城市绿道111公里,开放全时段或限时免费停车位4.1万个,海绵城市汇水面积33.8平方公里,2020年成功创建为全国文明城市。以海岱路和尧王路为延长线将中心城区分为四个标段,实行拉网式绿化补植,补植裸露土地1951处,补植地被植物45200平方,硬化4000平方。先后创建省级节水型企业单位社区29家。推进再生水回用,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1.25%。持续优化小区配套服务,实施电动车充电棚建设行动,全市建成电动车充电棚650个、安装充电桩11000余个。自2010年9月开始,先后投资6500余万元,在公交点、居住点、公建点、商业点、旅游点和院校点等人员密集度高、出行需求量大的地点建成600个公共自行车租赁服务点,投放公共自行车10400辆,服务面积达到420多平方公里,覆盖城区和部分乡镇。目前全市办理公共自行车卡11万多张,日骑行超过6万人次,每年服务2200万人次出行,减少碳排放21000吨。为进一步提升市民骑行质量。促进市民健康出行的同时,进一步提升了“绿色城市”的生活理念。(青州市发展改革局 魏巍、吕洪伟、张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