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要素保障创新聚焦“五个更加注重”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3月8日山东省政府新闻办举办“创新引领走在前 聚力实现新突破”主题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五场,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一级巡视员许竹升在发布会上解读了《要素保障创新2022年行动计划》(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聚焦能耗、土地、资金、环境容量、数据五大资源要素,坚持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相结合、省级统筹和分级配置相结合、用好增量和挖潜存量相结合、破解制约和完善机制相结合,提出了27项年度主要工作任务及5项保障措施。总的来看,相较于前期要素保障工作,《行动计划》表现为“五个更加注重”。
一是更加注重扩大有效供给。《行动计划》主要通过两方面扩大有效供给,为经济发展直接注入活力。一方面,准确把握国家政策导向,有效利用国家利好政策。国家明确指出新增可再生能源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考核,据此《行动计划》提出鼓励各市大力发展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光伏发电形成的能源增量全部留给所在市,海上风电和核电形成的增量50%留给所在市,用以保障非“两高”项目建设用能需求。土地使用上,用好省级以上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和农村村民建房新增用地由国家配置用地指标的政策,并适度购买跨省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另一方面,用好省级统筹要素,加大向基层释放力度。向各市下达1500万吨省级统筹能耗指标增量,指导各市按照用能预算管理要求分年度、分批次科学使用。落实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政策,从今年到明年6月份,对符合条件的地方法人金融机构,按照发放贷款余额增量的1%提供资金支持。
二是更加注重挖潜现有存量。坚持节约优先,实施全面节约战略,积极挖潜各类要素内生动力,为破解资源要素制约“做减法”。在用地方面,积极推进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实施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处置任务动态管控,在完成国家下达任务量的基础上,根据山东实际再上浮10%作为省级任务,增加“增存挂钩”核补指标数量,同时深入推进“标准地”供地改革,在省级以上园区将“标准地”供地比例由30%扩展到全部工业用地。在环境容量方面,鼓励排污单位实施污染物减排措施,对减排形成的可替代总量指标可优先用于本单位新建项目。在数据要素方面,加快推进公共数据深度利用,按需拓展数据字段项,推进供水、供气、供热等公共数据汇聚治理。
三是更加注重发挥市场手段。《行动计划》以要素市场化配置为突破口,在能耗指标、排污权、资金保障、数据要素等方面加大交易力度,推动生产要素从低质低效领域向优质高效领域流动,切实盘活“沉睡”要素资源。3月底前,启动2022年度能耗指标收储交易,对符合条件的项目,允许通过依申请使用或市场竞购方式,给予原则上不超过项目能耗总量50%的指标支持。6月底前,指导数据交易公司制定相关数据产品登记工作细则及标准规范,加快建设完善数据交易平台。9月底前,完成全省排污权交易平台搭建,指导东营、临沂2市完成收入管理、价格管理、交易流转等试点配套政策制定。推动更多企业挂牌上市,2022年计划全省新增上市公司超过30家。
四是更加注重健全工作机制。注重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在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不影响市场手段发挥的前提下,强化“先立后破”,通过流程再造、制度重塑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完善现有工作体制机制,促进要素利用水平进一步提升。实施重大项目新增用地指标提前预支政策,在国家明确2022年新增土地计划指标管理方式前,对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和省市县重点项目允许预支用地指标。新(改、扩)建项目所需污染物总量指标,可从“十四五”期间拟替代关停的企业项目形成的污染物削减量中预支。对有力促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重大“两高”项目,允许通过省级能耗指标收储交易以“过桥”方式先行保障。实行金融精准“滴灌”,对2022年2000个省级重点项目开展“咨询-对接-培育”全链条融资服务。
五是更加注重完善保障措施。围绕更好发挥市场作用,《行动计划》提出了若干条有力保障措施。一是按照国家要求,加快编制山东省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实施方案,争取纳入国家试点范围;二是加快推进公共资源交易数字化建设,年底前交易平台 实现交易数字化、见证数字化、监督数字化和信息记录数字化;三是大力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推动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在政府部门全覆盖,对妨碍要素和商品自由流动的政策文件及时修改或废止。同时,持续深化“亩产效益”评价改革,9月底前组织各县(市、区)、开发区完成2021年度企业分类评价,探索开展省市县分级、分区域、分行业评价工作,根据评价结果实行资源要素差异化配置。
“回顾近年来,围绕要素保障,山东省作了大量工作并取得积极进展。”许竹生表示,2020年,山东率先在全国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在土地、能耗、环境容量、水资源、资金等方面出台实施细则,为项目落地创造良好环境和稳定预期。2021年,进一步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实施5个方面20条政策措施,切实激发各类要素潜能和活力,有效对冲疫情影响。截至目前,山东省已在多个领域探索出先进经验,要素利用水平得到明显提升。能耗方面,在全国创新实行能耗指标收储交易,率先开展单位能耗产出效益综合评价,“十三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率好于国家下达目标任务3.4个百分点,2021年能耗强度下降圆满完成省定目标任务。土地方面,坚持节约集约发展导向,把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情况作为确定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的重要因素,加强项目建设用地保障,2020、2021年分别处置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5.75和7.91万亩。环境容量方面,以市域为单位统筹使用污染物排放总量指标,鼓励企业参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率先在全国研究起草“两高”项目碳排放减量替代办法。水资源方面,出台《关于落实和完善节水激励政策的意见》,通过政策引导、资金奖励、价格调节等手段,增强节水内生动力,选树一批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域、节水型高校和节水标杆单位。资金方面,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专项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设立并用好新旧动能转换基金,率先实行金融辅导员制度,全社会融资规模连续3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下一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会同省有关部门,加快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定期进行总结评估督导,不断增强政策联动性和协调性,确保要素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