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山东再现大手笔:德州天衢新区和菏泽鲁西新区亮相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尹明波报道  记者从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获悉,近日经省政府同意,省发展改革委印发《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和《菏泽鲁西新区发展规划》。德州天衢新区起步区将围绕“北产、中城、南居、东融”的功能布局,到2025年,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350亿元,占新区50%以上。菏泽鲁西新区起步区将围绕“一核双心、三轴三带、五片区”的功能布局,重点实施五大工程,到2025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5亿元以上,“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3%。

2020年3月,山东省召开全省重点工作攻坚年动员大会,提出规划设立省级新区,打造区域融合发展战略支点。经过对标学习、开展课题研究、研究比选方案、专题会议论证,山东决定在烟台、临沂、德州、菏泽开展省级新区试点。今年以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会同4市组建起草专班,在全面摸清新区底数、学习借鉴国家级新区及兄弟省份省级新区经验、加强与省“十四五”规划纲要衔接基础上,加紧编制新区发展规划。

 

德州天衢新区“一轴、两翼、三组团”

 

《德州天衢新区发展规划》共分3大板块、9章,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德州天衢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50亿元,占全市的16%,增长率明显高于全市平均水平,常住人口突破50万人,城镇化率达到76%,绿色低碳、文化繁荣、智慧宜居的现代化城区基本建成。统筹考虑新区功能定位、发展目标和现实条件,确立构建“一轴、两翼、三组团”的总体布局。

一轴:串联以行政办公区为核心的政务文化中心、以德州高铁东站为核心的新区科创中心、以马颊岛生态园为核心的新区商务中心,打造西北—东南走向的产城融合发展主轴,推动德城—陵城一体化发展,加快推进德州主城区“东进”步伐。

两翼:打造以赵虎镇、边临镇为主体的东北发展翼,形成集田园休闲、现代康养、生态研学、高端食品加工等于一体的生态经济引领区。打造以抬头寺镇为主体的西南发展翼,按照全域景观化目标,引导乡村景观提升,打造都市生态观光区。

三组团:打造以长河街道、宋官屯街道为主体的减河西发展组团,推动新能源产业聚链发展,形成绿色产业集聚区。打造以袁桥镇、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园和马颊岛生态园为主体的高铁新城组团,强化德州高铁东站枢纽地位,着力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建设京津冀鲁科创中心、会展中心,构建智造科创集聚区;依托马颊岛生态优势,布局金融服务、智库信息服务、数字经济等高端服务业,打造新区商务中心。打造以陵城经济开发区为主体的陵城发展组团,形成前沿材料集聚区。

新区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错位发展等因素,立足国际、国内和地域特色优势,确定了3个功能定位。

一是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深化拓展“一区四基地”功能,重点在科技协作模式创新、产业协同发展、绿色食品供应、多元人才互通等方面率先突破,打造对接京津冀产业协同先行区、成果转化先行区、服务保障先行区。

二是鲁北智慧活力新城区。对标国家级新区建设标准,以智能基础设施打造城市智慧生活场景,以数字信息技术促进城市精细治理,以独特文化景观塑造城市时尚活力风貌,以和谐生态环境提升美丽城市形象,打造时尚活力的现代之城、智慧融合的未来之城、蓝绿交织的美丽之城。

三是新能源新材料产业示范基地。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提升,全面实施“强链、延链、补链”工程,培育一批旗舰型领航企业,建设高能级产业生态圈,打造国内领先的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区在主导产业上重点发展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和电子信息产业,聚力打造“3大产业门类+16条细分赛道”的现代产业体系,到2025年,三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450亿元。

新能源产业。明确新能源产业发展路径、完善风电装备产业链、推动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打造地热能利用基地、前瞻布局新能源前沿领域等5个具体发展方向,聚力打造风电装备产业、太阳能多元化利用、氢能和燃料电池、地热能利用、储能产业等5条细分赛道。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2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50亿元。

新材料产业。明确新材料产业发展路径、培育壮大高性能纤维材料、联动发展新型能源材料、特色发展先进金属材料、前瞻布局新材料前沿领域等5个具体发展方向,聚力打造核防护材料、高性能纤维材料、先进金属材料、膜材料等4条细分赛道。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5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电子信息产业。明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路径、强化半导体材料上游布局、做大芯片制造与封装测试规模、延伸新硬件下游产品、提升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等5个具体发展方向,聚力打造新一代存储器、新型传感器、光电制造、半导体材料、芯片制造、封装测试、数字经济等7条细分赛道。到2025年,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0家,主营业务收入突破200亿元。

规划还提出德州天衢新区在打造对接京津冀协同发展先行区方面具体举措。德州作为山东省唯一纳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城市,将全力推进“一区四基地”(京津冀产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优质农产品供应、劳动力输送基地和京津冀南部重要生态功能区)建设,切实担负起国家赋予的战略任务。

具体来说,一是建设京津冀产业承接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特色型物流基地、功能总部集聚基地、区域性金融中心、现代化会展中心“两中心三基地”,定向引进与新区产业密切相关的龙头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配套项目。二是培育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创新科技协作模式,创建市级以上创新创业共同体,推动德州应用技术研究院和山东产业技术研究院德州分院等平台落地,建设中国(德州)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动形成“研发在京津、转化在新区”的科技协作模式。三是打响绿色食品区域品牌。实施种业提升工程、产业链联动工程、供应链提升工程、品牌提升工程,大力发展食品深加工,推动农产品由“原字号”向“制成品”转变,打造京津冀鲁区域食品保障供应基地和“放心农场”。四是打造多元人才集聚高地。支持新区内各类职业院校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融合化培养高技能人才,多元化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链条优化人才招引环境。五是绘就天蓝水绿美丽画卷。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坚守环境质量底线,推进马颊河生态岛绿色发展,统筹推进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

 

菏泽鲁西新区“一核集聚、双轴统领、三区联动、多点支撑”


《菏泽鲁西新区发展规划》共分3大板块、8章,提出了十四五”时期发展目标:到2025年,新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030亿元以上、比2020年翻一番,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速12%,“四新”经济增加值占比达到40%,生态环境持续优化,现代综合立体交通体系基本建成,综合经济实力、双向开放水平、科技创新能力迈上新台阶。规划坚持核心引领、轴带展开、融合互动,构建“一核集聚、双轴统领、三区联动、多点支撑”的总体布局。

一核:即在新区主要建设用地空间建设公共服务核心区。发展商贸物流、金融保险、科技研发等现代服务业,完善文化、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塑造复合型公共服务中心。

双轴:即产业创新发展轴和现代服务业发展轴。产业创新发展轴从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延伸至空港片区,串联东中西部多个产业片区。现代服务业发展轴从高铁新城东西向串联科创中心和新区公共服务中心等多个功能片区。

三区:即西部高新科创产业片区、中部产城融合片区、东部高铁及现代产业片区。西部高新科创产业片区以菏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为主,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等产业。中部产城融合片区包括老城综合服务片区、日兰高速以西产业发展片区等区域。京九铁路以东区域,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京九铁路以西区域,重点发展文化旅游、休闲康养、生态农业等产业,促进产城深度融合发展。东部高铁及现代产业片区包括高铁新城、航空港区等区域,重点发展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现代商贸物流等产业,积极培育高铁经济、临空经济、总部经济等业态。

多点:即若干个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节点。

另外,在综合考虑区位交通、资源禀赋、产业基础、错位发展等因素,立足国际、国内和地域特色优势,新区确定了3个功能定位。

一是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打造全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为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二是中原城市群对接合作先行区。发挥新亚欧大陆桥国际经济合作走廊、中原城市群重要节点作用,带动鲁南经济圈与中原经济区合作,增强山东向中西部地区辐射能力,构建双向开放新格局。

三是鲁西崛起战略引擎。做强创新引擎、产业引擎、城市引擎,激发创新创业动力活力,推动产业高端化、特色化、规模化发展,打造生态宜居崭新城市,引领鲁西地区加速崛起。

新区主导产业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到2025年,两大主导产业主营业务收入突破700亿元。

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药,持续发展化学药,创新发展现代中药,积极发展医疗器械,着力打造医药科技平台,推动生物医药全产业链发展。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0亿元,建成全国一流的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依托鲁西南大数据中心等,发展数据资源服务、数据云存储、数据交换等新模式,打造覆盖鲁西、辐射中原的大数据产业集聚区;发挥大唐网络5G产业山东总部基地带动优势,培育壮大5G产业;聚焦平板电脑、智能手机、智能穿戴设备等领域,培育提升智能终端产业。到2025年,主营业务收入100亿元以上。

规划还明确了菏泽鲁西新区在打造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方面的具体举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为山东省拓展发展新空间、厚植发展新优势、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菏泽是黄河入鲁第一市,黄河在菏泽境内全长185公里、约占全省的1/3。“地处黄河下游,工作力争上游”,设立菏泽鲁西新区,打造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具有较强的引领示范带动作用,有利于打造全省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突破口,为黄河流域新旧动能转换探索路径、积累经验。

菏泽鲁西新区将深入实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把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底色,把保护和修复黄河流域生态环境摆在重要位置,把水资源作为最大刚性约束,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要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的高质量发展道路,在推进黄河下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上率先引领突破。具体来讲,一是构建生态保护格局。以洙水河生态景观带、万福河生态景观带为骨架,大力推进城镇绿化、农林绿网和绿色生态廊道建设,建设生态景观廊道、城市公园、道路林荫、城乡林带等组成的城市绿道,加快形成“两带两心、三园四廊”生态保护格局。二是加强生态环境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实施赵王河下游、万福河、洙水河等水环境综合治理工程,谨守资源利用上线,制定完善生态环境准入清单。三是集约高效节水用水。落实水资源保护制度,加强魏楼、西城水库饮用水源保护区、水源涵养区等生态环境保护,实施思源河水质净化及中水回用、洙水河环境治理、洙水河下游湿地水质净化等工程。大力发展节水型产业,新建改建杜堂、青水清等污水处理厂。四是推进绿色低碳发展,严控“两高”项目建设,支持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商贸物流等产业改造升级,推进节能改造和节能技术产业化,打造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推行绿色生活方式。

据了解,国家把新区建设作为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抓手,1992年以来陆续设立19个国家级新区。实践证明,新区在承接国家重大区域战略、聚集要素资源、促进产城融合、培育经济增长极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山东省委、省政府高点站位,抢抓战略机遇,作出设立省级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具有深远战略意义。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济宁印发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山东推出28条具体措施,加速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三聚焦”机制 山东寿光全面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山东临沭: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山东栖霞:强化梯度培育,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山东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党支部与省水利厅有关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聚力担使命 水润农经促振兴”主题党日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评督处开展“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永葆初心使命担当”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一季度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增速好于去年0.1个百分点

绿色能源

促进新能源消纳,山东省能源局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山东持续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推动煤电向兜底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山东: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引导和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扛牢央企责任,国网山东电力全力确保新能源“量增率稳”高质量发展
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山东多举措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
山东聚力实施“八大行动”,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宣传进社区活动
“智汇齐鲁 绿动未来” 2025中国(山东)电力行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召开

齐鲁粮油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到山东开展粮食南南合作技术调研
把好四个关卡,枣庄高质量完成市级储备油轮换工作
以青春之力护航青岛粮安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组织党员干部赴省廉政教育馆开展警示教育
以学促干 学用相长 山东举办粮食和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培训班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举办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调研组在山东调研粮食经纪人工作
滨州召开全市粮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临沂兰山区五一节后居民消费品价格总体平稳,水果价格涨鸡蛋价格跌(5.5-5.12)
端午节前市场需求有所恢复 本周青岛生猪价格略有回升
本周青岛海产品价格基本平稳,鲅鱼和虾销量有所增长
5月第2周德州市居民生活消费品价格呈窄幅下降走势
5月12日青岛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监测日报告
山东沂源:鸡蛋价格持续低迷
烟台市牟平区发改局(国动办)扎实开展“5·12”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教育活动
临沂:粮油副食价格稳定,蔬菜鸡蛋价格下降 (5.8)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