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创建区域性服务经济中心的战略思考
2017年国家发改委发布《服务业创新发展大纲(2017—2025 年)》,提出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现代服务经济中心(提到的有北京、上海和广州—深圳)、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超大城市和部分特大城市)和区域服务经济中心(大城市)三个层级的服务经济中心。当前,通常使用“规模定义法”来定义服务经济,即“服务业GDP占比50%以上,且服务业就业占比50%以上的为服务经济”。
济宁是经济大市、工业强市,资源禀赋优越,产业基础良好,2017年被省政府确定为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近年来,济宁市委市政府将服务业作为推动经济转型升级、打造区域发展高地的战略举措,取得了显著成就,成为全市经济稳定增长的新引擎、新动力、稳定器,2020年服务业总量达到2207.0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49.1%,2017年服务业就业人数占比已达到42.2%,随着服务业的发展,接近成为区域服务经济中心城市标准。就淮海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圈来讲,与徐州、临沂等区域重点城市相比,济宁市在文化旅游、医养健康、科教服务、现代物流等方面,具有增强服务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更好服务区域发展、成为区域服务经济中心的巨大比较优势,具体列举如下:
——济宁拥有三个城市中最好的文化旅游资源。济宁人文景观和自然风光交相辉映,拥有曲阜、邹城两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孔府、孔庙、孔林和京杭大运河两个世界文化遗产,有北方最大的淡水湖微山湖,有水浒故事发生地水泊梁山,尼山圣境一期建成开园,成功举办承办央视春晚、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国际孔子文化节,国内外影响力逐步增强。在疫情影响下,2020年济宁市接待国内外游客5015.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53.1亿元,分别比徐州、临沂多129.5亿元、27.1亿元。“十四五”期间,国家大运河文化公园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实施,将助力济宁加快布局建设一批具有影响力文旅项目、打造成为区域文化旅游中心。
——济宁有成为区域性医养健康中心的能力。济宁是国家文明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也是山东省确定的全省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市,建成省级区域医疗中心2个(占全省三分之一)、各类卫生机构7201个(徐州4552个),拥有辰欣药业、鲁抗医药、方健制药等一批知名药企,济宁医学院、济宁卫校、曲阜中医药学校每年输送大量医学专业人才,生命科学中心、金科生命健康城、中古基因、中印国际等医疗诊断和研发合作平台加速建设,医疗卫生资源居徐州、临沂等地市前列。未来随着“五大中心”投入使用,将不断完善覆盖全生命周期的医养健康产业体系,建设成为区域医养健康区域中心。
——济宁有成为区域性科教服务中心的潜力。济宁是淮海经济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创新型城市,创新发展实现历史性突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614家,省级以上科创平台达到430家(徐州339家,临沂288家),在全省率先实体化运作产业技术研究院,济宁创新谷破题起步,太阳纸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拥有成为区域科教服务中心的基础力量。济宁人力资源富集,各级各类学校3724所(徐州2419所、临沂不含学前教育2019年共有1706所),普通高等院校7所,在校学生14.1万人,分别比临沂市多3所、5.18万人。随着大学城立项建设,高等教育将进一步壮大,为济宁科教服务中心的创建提供了重要的支持。
——济宁拥有成为区域性物流中心的实力。从现状看,济宁路上货运量不如临沂,港口吞吐量不及徐州,但是随着鲁南高铁、雄商高铁、济商高速、京杭运河“三改二”、济宁港建设,借势我国东西部的重要煤炭资源运输通道瓦日铁路,济宁的货源腹地不仅局限鲁西南区域,将进一步深入河南东部、山西、内蒙古等地,成为连接西部煤源产地和长江三角经济区的重要枢纽,同时在国家黄河流域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省支持济宁建设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国际陆港、空港开放等政策机遇下,济宁物流中心的优势会进一步显现,成为区域物流中心。
“十四五”时期,济宁将抓住供给侧结构调整和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增强服务业集聚效应和辐射能力,创建区域性服务经济中心城市,凸显在鲁南经济圈中的辐射带动作用,打造淮海经济区中心城市。济宁市将以提升在全国全省的产业影响力、资源配置能力为目标,增强文化旅游、现代物流、金融服务、医养健康、科创服务、特色消费等服务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两城三中心一枢纽”为核心的区域服务经济中心城市。
世界文化旅游名城。主动服务国家文化战略和文化强省建设,进一步优化文化发展布局,整合全域优势文旅资源,打造国家优秀传统文化“两创”先行示范区,成为人人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全力推广“孔孟之乡、运河之都”名片,全面打造“两轴(孔孟文化轴、运河文化轴)、一街(“运河记忆”历史文化街区)、两区(尼山片区、太白湖新区)、两镇(尼山圣地•鲁源小镇、南阳古镇)”,打响济宁旅游整体品牌,建成世界文化旅游名城。深入挖掘泰山文化、大汶口文化、水浒文化、桃文化、“和”文化等历史人文资源,提升文化服务内涵和品质,培育新型文化业态,加快建设结构合理、门类齐全、科技含量高、富有创意、竞争力强的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全国医养健康名城。实施“全域医养健康城”工程,依托主城区规划建设济宁大健康产业城,沿运河、泗河布局西部生态康养产业带、儒释文化康养产业带,建设微山湖康养基地、太白湖康养集聚区、莲花湖休闲养生基地,建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智慧养老服务中心、养护人才培训中心、中医药传承发展中心,形成“一城两带三湖四中心”的大健康产业格局。大力发展医疗服务、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产业,推广医养结合特色养老服务,引进国内外高端医疗资源,突出发展高端医疗、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养生保健等高端业态,建设集医疗、康复、养老、养生、体育休闲健身为主体功能的健康产业链,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健康养生基地,打响“文化圣地、康养名城”品牌。
国家物流枢纽城市。以兖州国际陆港、京杭运河“一点一线”为牵动,搭建高铁、水运、航空、保税等物流业态为支撑的物流大平台,构建“河海统筹、兖欧班列、快捷路网、空中走廊”物流大格局,打造全国重要综合物流枢纽城市。以梁山港为龙头带动,加快建设集装箱港口,大力发展多式联运,规划建设临港产业园,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建设中国北方内河航运中心,形成全省“东有青岛海运辐射全球、西有济宁河运连接全国”内河航运大通道。高标准建设兖州国际陆港,依托兖州北站和中铁十四局国际物流园,以中欧班列为平台,建成海关监管中心,开通一类开放性铁路口岸,研究开行海铁联运全程提单专列,打造国际陆港公铁联运货运中心。规划建设城市轨道交通、济宁至曲阜市域铁路,开工建设济济高铁,加快建成鲁南高铁、雄商高铁、济枣高铁,建设一批中铁快运项目,打造高铁快运基地。依托济宁新机场,规划建设空港物流园,争取开通航空口岸,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地位,力争纳入全国干线机场,形成“水陆空铁、国内国际”的大枢纽。
鲁南现代金融中心。积极对接济南、青岛省域金融中心,以太白湖金融聚集区建设为核心,济宁高新区科技金融和任城区普惠金融为支撑,统筹全域金融产业发展,加快推进一批现代金融项目建设和招商,提升地方金融品牌辐射能力,打造服务鲁南、辐射淮海经济区的现代金融中心。依托济宁资本中心、吴泰闸金融街,构建政府、创投、银行、担保、保险、证券、租赁等协同支持创新发展的科技金融模式,建立适应科技创新全生命周期需要的金融服务体系。发展养老金融、教育金融、文化金融、旅游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等新业态,提高对新兴产业企业股权和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大力发展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产品和服务,积极推广仓单质押、应收账款质押贷款、票据贴现、保理、国际国内信用证、供应链融资票据等融资方式。
区域科创服务中心。以济宁中央商务区为带动,突出济宁创新谷核心作用,推进济宁国际会展中心建设,重点突破科技服务、商务会展、人力资源服务产业,打造成为全省科创服务中心城市。依托清华启迪之星孵化器、中关村信息谷创新中心等国家级综合性科技信息服务平台,引进一批组织化、专业化、市场化的科技服务机构,满足全市科技创新需求。依托济宁市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济宁市科技文献云服务平台,全力打造科技服务示范区。构建以太白湖新区为中心,任城太白楼路、济北新区、高铁新城等区域为支点的总部经济发展框架,积极引进区域总部、总部型机构,打造立足济宁、辐射鲁南的总部基地。推动人力资源服务创新,拓展人力资源外包、高级人才寻访、人才测评等新兴人力资源服务领域,打造全省人力资源服务业高地。
地方特色消费中心。以新消费引领新供给、满足新需求,打造鲁南消费中心城市。超前布局现代信息网络,部署IPV6、区块链、二级节点解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高质量建成5G通讯网、城市窄带网,打造低时延、高可靠、广覆盖的新一代通信网络。大力发展商圈经济,重点打造太白湖新区京杭路商圈,支持颜店新城构建枢纽型商圈,提升任城区太白楼路、金宇路两大核心商圈,建成太白湖吾悦广场、高新区奥特莱斯、邹城铜锣湾、梁山爱琴海等20个商业综合体。支持“夜间经济”“假日经济”发展,高水平打造“尼山之夜”“太白夜游”“运河记忆”“济宁风味”等品牌。大力发展养老、家政、托育、教培等与群众生活需求息息相关的家庭服务业,形成从教育培训、母婴幼儿护理到养老陪护的全链条产业体系。(叶慧珍、张茂斗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宁市发展改革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