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潍坊:十三五迈上新台阶 十四五站上新起点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张乐宾、石琳、记者尹明波、殷晓旭报道 1月6日,2021年开年之际,山东省潍坊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全面、系统介绍潍坊“十三五”时期重点领域、重点工程取得的发展成效和经验启示,展现了“十三五”以来潍坊经济社会发展的辉煌成就。
图为潍坊城市夜景。供图:潍坊市发展改革委
“十三五”以来,潍坊市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以赴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有效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新冠肺炎疫情冲击和“温比亚”“利奇马”等超强台风灾害,稳中求进、攻坚克难,加快建设“生态、开放、活力、精致”的现代化高品质城市,全市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竞争力取得了长足进步。
综合实力再上台阶
“十三五”期间,潍坊市地区生产总值稳定增长,由2015年4667.2亿元增加到2019年5688.5亿元,预计2020年达到5880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由2015年50389元增加到2019年60760元。2019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18元,比2015年增长38.9%,年均增长8.5%,跑赢GDP增长速度。2019年,在全省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中潍坊市取得全省第四位好成绩。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三次产业结构已经由10.05:44.07:45.88优化调整到9.1:40.27:50.63,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突破50%。”潍坊市发展改革委主任肖培灵告诉记者,“十三五”期间潍坊市工业规模效益持续增长,全国41个工业行业大类中,该市工业已拥有38个行业大类,包含154个中类、350个小类。2020年1-11月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7867.8亿元,同比增长2.4%;利润总额增长20.4%。外贸进出口总额稳居全省前三位,占全省比重提升到8%以上。
2020年以来,潍坊市委、市政府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加大“六稳”“六保”力度,深入推进十大攻坚行动,经济社会发展活力不断增强,总体呈现全面恢复、快速回升、持续向好的特点,主要经济指标好于全国、好于全省、好于上半年、好于预期,在全省的位次有较大跃升。
2020年前三季度,潍坊市GDP同比增长2%,高于全省0.1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3.4%,高于全省0.2个百分点。2020年1-11月份,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7.4%,高于全省3个百分点。工业用电量,同比增长3.8%,高于全省2.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4.5%,高于全省1.1个百分点。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3.6%,居全省第6位。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较年初增长15.2%,居全省第6位。
动能转换初见成效
潍坊市建立完善新旧动能转换“6个1”工作推进体系和“1+5”财政政策体系,圆满完成“三年初见成效”目标任务。
重点产业规模持续壮大。目前,潍坊市的高端装备、新一代信息技术、现代高效农业等省“十强”产业规模,均居全省前5位。全市创建8个省级产业集群、11家产业集群领军企业,数量分别居全省第2位、第3位。
龙头骨干企业竞争力不断提升。全市培育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3家、省级“隐形冠军”企业64家、省级“瞪羚”企业71家,潍柴集团列世界500强第449位,歌尔股份市值突破1000亿元,成为全市第2家、全省第7家市值过千亿元企业。
发展动能接续加力。2020年,潍坊市万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量10.1件,较2015年底增长180.6%,其中潍柴动力2017年荣获中国商标金奖。盛瑞传动“前置前驱8挡自动变速器(8AT)研发及产业化”项目和潍柴动力“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关键技术及应用”项目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市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落户潍坊,并建成潍柴内燃机可靠性国家重点实验室等一批国家级创新平台。
“三大攻坚战”如期收官
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如期完成。潍坊市扎实开展脱贫攻坚“五个专项行动”,累计选派帮扶干部3.2万人,选派1811名市县“第一书记”,实现精准帮扶全覆盖,全市共有脱贫享受政策户5.2万户、9.4万人,脱贫不享受政策户11.7万户、27.4万人,即时帮扶户2119户、4253人。据了解,潍坊市有2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奖,9个单位、22人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奖。不止于此,潍坊市还扎实开展与重庆开州区的对口扶贫,持续深化对省内聊城市扶贫协作,取得了良好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明显改善。全面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化学需氧量、氨氮、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比“十二五”末削减12.5%、15.8%、28.9%和29.8%,均超额完成约束性指标任务。省控及以上重点河流全部达到水环境功能区目标要求,市控重点河流全面消除劣五类水体。特别是,“十三五”期间潍坊市圆满完成了多年想办但没有办成的中心城区6家污染企业关停搬迁任务。
金融运行总体平稳。通过加快推进政府隐性债务化解,稳妥处置银行金融机构担保圈风险,潍坊市守住了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十三五”以来共处置不良贷款1058.58亿元,累计处置非法集资案件145起。全市本外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到10076.5亿元、7574.2亿元,分别为2015年末的1.62倍、1.59倍。上市企业、“新三板”挂牌企业、齐鲁股权交易中心挂牌企业分别达到35家、52家和1092家,数量分别居全省第4位、第4位、第1位。
重点改革硕果累累
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深化公共资源和要素市场化改革。实施工业用地供应制度改革,探索实行“先租后让”“长期租赁”“弹性年期出让”三法并存的供应模式,打破工业用地一次性50年出让模式,降低企业初期用地成本。降低实体经济企业成本,大规模推进减税降费政策落实,自2019年实施大规模减税以来,全市新增减税130亿元,预计2020年减轻企业和社会负担180亿元。
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深入推进“放管服”、制度创新、流程再造,开展优化营商环境评价。全面完成政府机构改革,编制政府部门职责任务清单,梳理权责事项4830项,划清部门职责边界。推行政务服务标准化。持续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持续提升信用环境,归集53个部门、1.8亿余条信用信息,对4万余个严重失信主体实施联合惩戒。
深化财税金融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2017-2019年连续3年综合公用经费维持压减5%,2020年压减幅度提高到10%。建立“政府资金+社会金融资本、项目投资+资本招商”的市场化运作模式,先后设立各类基金61只,撬动社会金融资本1091亿元,支持优质项目、企业179个。累计落实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27.2万户次,减免所得税额33.35亿元。
深化企业改革。新组建、优化重组8家集团公司,对11家市管企业所属19家公司进行混改。推进“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列入省改制范围的2645家企业全部完成改制。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16万户,居全省第3位。
深化要素改革。出台能耗、环境容量、水、资金等专项实施细则,建立“要素跟着项目走”机制。在省级以上经济开发区、高新区等新增工业用地开展“标准地”供给改革试点,去年为市级重大重点项目供地1万余亩。省级兰炭基金落户该市,成立总规模15亿元、首期6.5亿元的基金,百万吨兰炭可替代煤耗指标180万吨。
其他重点领域改革。潍坊市成功创建国家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创新提升“三个模式”、军民融合、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公务用车改革等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成效。财政管理、棚户区改造、创新落实重大政策措施、河长制湖长制改革等获得国务院通报表扬,成为2020年国务院大督查及专项督查“免督查”单位。
对外开放日升月异
外贸方面,潍坊市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扎实推进“千企百展”市场开拓活动,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十三五”前4年,全市货物进出口年均增长11.1%,高于同期GDP6个百分点。近年来,潍坊市成功获批国家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和跨境电商零售进口试点,获批山东省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省级服务外包示范城市。
图为潍坊港一角。供图:潍坊市发展改革委
外资方面,新引进落户世界500强企业4家,累计到账外资35.1亿美元、年均增长46%。新设立境外企业(机构)157个,新增对外直接投资17.8亿美元。
内贸流通方面,“十三五”前4年潍坊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699.1亿元,超过“十二五”的7352.7亿元,年均增长7.6%。潍坊市创建全国唯一的国家农商互联标准化示范市、山东省农商互联示范城市,并争创国家冷链流通标准化示范市、国家流通领域现代供应链体系建设城市、国家城乡高效配送试点城市等一批试点示范。
开放平台方面,16家省级以上开发区成为开放发展的主阵地、主窗口。全国唯一的国家农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建设,综合保税区北区获批设立。潍坊机场实现临时对外开放。风筝会、鲁台会、中日韩产业博览会等展会影响力和承载力持续增强。
城乡发展统筹协调
城镇化水平提升加快。“十三五”期间,潍坊市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5.8%增长到64%左右,年均增长约1.64个百分点、增加城镇人口约15万人,是该市城镇化率增长最快的历史时期,2个县(市)入选2020年全国综合竞争力百强县(市)。诸城市入选国家县城新型城镇化建设示范、省级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寿光市、诸城市城镇化试点经验在全省推广。1个镇列入全国特色小城镇创建名单,9个小镇培育创建省级特色小镇,29个村入选省级美丽村居建设试点。
城市建设跨越发展。“十三五”期间,潍坊市实施城建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约180亿元。高铁新片区和站南广场两大片区加快建设,高铁北站站房、火车站南站房建成投用。道路畅通工程集群推进,累计打通“断头路”127条,建设过街天桥8处,完成潍县中路准快速路提升改造。海绵城市累计完成74.9平方公里,完成地下综合管廊建设40.1公里。
村镇建设明显改善。潍坊市完成棚户区改造项目446个、21.9万套,完成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36个、18.2万户,惠及群众130余万人。完成农村危房改造4385户、农村户厕改造78万户。20个镇、152个村入选省乡村振兴“十百千”示范工程创建。
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快速推进。全市累计完成交通基础设施投资549.9亿元,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潍坊市境内现有铁路10条,通车里程830公里;高速公路里程现有564.6公里,较2015年增加138公里。累计新建改造农村公路6363.2公里,潍坊港综合通过能力突破4000万吨,济青高铁、济青高速改扩建、潍日高速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投用,实现县县通高速。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布局,完成5G基站建设数量4082个,已开通3312个。
主动融入区域战略。推动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率先出台《潍坊市推进胶东经济圈一体化发展行动计划》。主动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圆满完成对口支援各项任务,落实援藏、援疆和扶贫协作资金1.84亿元。
社会民生步入小康
民生支出稳步扩大。民生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保持在80%以上,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793.9亿元,比2015年增加181.7亿元,年均增长6.2%。
全力稳就业。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突出解决好失业人员、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就业。全市城镇新增就业55.44万人,完成规划目标的110.9%。帮扶困难群体再就业1.86万人,零就业家庭实现动态清零。
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全市养老保险、工伤保险、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694.71万、160.66万、112.39万人,分别比2015年增加38.19万、31.45万、19.69万人,增幅分别为5.82%、24.34%、21.24%。
教育事业发展加快。实施校园建设三年攻坚行动,在全省率先消除超大班额。2015-2019年,全市新改扩建中小学校308所,新增学位27万个,全部达到省定办学条件标准。教育综合改革破“五唯”经验在全国推广。
“健康潍坊”建设成效明显。潍坊市顺利通过国家医养结合示范省先行区创建评估,在全国首创基层首席公共卫生医师制度,“医共体”“智慧医疗”建设进展顺利。全面健身、竞技体育取得新突破,成功举办潍坊市第二十届运动会,全市建成社会足球场地122处,超额完成102处建设任务。
文化建设扎实推进。获批全省唯一的国家级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连续举办13届中国(潍坊)文化艺术展示交易会和10届中国画节,被誉为“中国画都”。建成国家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5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38家。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2家。
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持续提升供暖质量,积极推进供热立法,完成“大热源”改造,建成全省首个市级“智慧供热”管理系统,实现中心城区供热企业直供到户全覆盖,连续三年提前供暖,2020年11月7日正式供暖,比法定时间提前8天。加快改善老旧小区物业管理,在全国率先探索推广“1+3+N”物业管理新模式,为市区281个老旧小区解决了物业管理、安全保卫、卫生保洁等问题,1362个“三无”小区全部实现“兜底”管理,结束了无人管、无人问的历史。基本完成市区房地产领域历史遗留问题化解,解开了群众多年的“办证心结”。2019年度全省群众满意度测评,潍坊市居全省第1位,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过去的这5年,是潍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也是我市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五年。”肖培灵表示,潍坊在“十三五”时期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十四五”时期也将站上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