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记者高杨报道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消息,2017年4月份,山东省作为落实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省份,得到了国务院办公厅的通报表扬。今年9月份,宁夏回族自治区代表国家发展改革委对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进行了全面评估核查,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11月份正式反馈的核查情况,对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给予充分肯定,评价山东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取得了决定性成效。
据悉,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下发《关于全国“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典型案例的通报》,山东省鄄城县被授予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成效明显县,泰安市发展改革委、临沂市发展改革委被授予全国“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工作担当有为集体,东平县大羊镇西王社区、鄄城县左营镇左南社区被授予“十三五”美丽搬迁安置区,东平县发展改革局赵典鲁、费县发展改革局王娜、鄄城县左营镇沈欣等3名同志被授予奋进易地搬迁干部,济南南部山区积米峪安置区尹朝连等(还有其他3个安置区)共4名群众,被授予励志易地搬迁群众。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王燕琴介绍,在实际工作中,山东严格遵照国家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的安排部署,坚持底线思维,严守政策红线,实施精准搬迁。一是严格建档立卡搬迁贫困户的识别程序,公开宣讲政策、公开评议搬迁对象、公示评议结果,进行了多次核实摸底,及时剔除不符合条件的搬迁对象,严守精准识别建档立卡搬迁对象的“界线”。二是严控住房面积,对建设初期部分住房超面积问题,通过房屋产权分割、重新修改房屋设计和按国家标准重新房屋建设等措施,主动有序完成整改,严守“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安置住房建设面积不超25平方米”的“标线”。三是严控群众自筹资金,按照人均不超3000元,户均不超1万元的标准,严格控制豪华装修,严守建档立卡贫困户不因建房而大额举债的“底线”。四是严格项目管理,强化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资金的管理,实行易地扶贫搬迁项目质量终身负责制,严守项目规范管理的“红线”。
——搬迁贫困户住房安全有保障。山东省所有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住房均通过竣工验收或质量验收,安置工程满足可靠性、安全性、耐久性的要求。为保障房屋质量,通过建立完善工程质量管理维护长效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程和台账制度,强化监督管理。针对群众反映和日常发现的质量常见问题,成立专门的维护队伍,及时发现安置住房的质量安全隐患,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确保房屋质量安全。
——基础设施和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完善。全省39个集中安置区和分散安置点,全部实现了安全饮水到户率100%,生活用电到户率100%,广播电视信号覆盖率100%,通讯网络覆盖率100%,集中安置区道路设施硬化率100%,排污设施配套率、垃圾转运处理配套率100%,安置区内绿化亮化水平明显提升。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日趋完备,幼儿园、小学、初中、卫生室等配建或共享情况达标率100%,较好地解决了安置区群众医疗、教育等问题。社区管理用房、室内外活动场所、便民市场等配备齐全,社区管理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
——搬迁群众实现稳定脱贫。按照全省“十三五”易地扶贫搬迁规划要求,各县区根据贫困户致贫原因,因户施策,详细制定了扶持方案。通过引导发展产业、创业就业、孝善扶贫、社会保障等措施,让建档立卡搬迁户获得稳定收入,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对有劳动能力的搬迁户,加强就业创业培训,确保每户至少有1人实现稳定就业。强化兜底保障,符合低保条件的,全部纳入低保,社会兜底保障覆盖率均达到100%。在国家和省开展的评估验收检查实地核查工作中,共走访了566户建档立卡搬迁户,占现有建档立卡搬迁户数(4028户)的14%,通过查看了解收入情况统计表及与搬迁群众交谈了解到的情况看,均能达到稳定脱贫。据统计,2020年度,6县区建档立卡搬迁人口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0570元。
——社区管理和社会融入良好。建档立卡搬迁群众搬迁后,生活居住条件大幅改善,社区组织、制度和服务体系也逐步健全。每个安置区均有党支部,确保服务搬迁群众工作不断档、不脱节、不漏人。有的较大安置区还聘请了物业公司管理服务社区。通过组织广场舞、秧歌队,开展五好家庭评比、讲文明树新风等活动,丰富搬迁群众文化生活,使搬迁群众的精神面貌和人文素养有了较大的提高,搬迁群众已较好融入了社区新生活。
下一步,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将按照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的要求,会同省直有关部门,结合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强化宏观指导,加大扶持力度,助推有易地扶贫搬迁任务县区加快发展,确保搬迁群众稳定脱贫、逐步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