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临沭: 青云镇文旅大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中国发展网 郝会会、记者殷晓旭报道 山东省临沭县青云镇以境内青云山冠名,历史悠久。总面积164.11平方公里,辖36个行政村82个自然村,常驻人口10万人。近年来,青云镇依托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坚持文化引领,深度挖掘青云的乡土文化旅游资源禀赋,系统推进文旅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走出了一条文旅引领乡村振兴的新路子。
文旅新坐标,让青云美誉度更高
临沭县作为临沂市后花园、东部经济发展新高地,已逐步融入临沂“一小时通勤圈”。青云镇与临沂一衣带水,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天醁山旅游度假区,以生态田园资源为本底,以诗酒田园的意境打造为宗旨,以田园养生为特色,集观光游觅、生态休闲、运劢娱乐、养生度假等多种功能为一体,属综合型高品质养生庄园。
——临沭亿龙水上风情园,依托沭河优质的水资源、沙资源,集休闲观光,水上娱乐,沙主题娱乐,文化体验,餐饮等功能于一体,属综合水上游乐区。
——金滩栗海,沭河东岸沿线绵延15公里河滩,板栗面积2万余亩,400余万株,百年古栗林最长树龄系沙窝“千岁板祖”,现为国家级板栗标准化示范基地。
——龙神柳老爷庙即柳毅庙,坐落沭河之滨,建于唐朝以前,距今已有2000年的历史。柳毅庙初建时名为“九龙寺”,盖因庙内有九龙槐一株。
——钟华山海拔86米,总面积300亩。宋代建有奶奶庙,现为国家2A级景区。
——柳编文化体验。青云镇以盛产白柳驰名中外,获国家地理标志,系国内最大的柳条集散成交地,柳编工艺品总计17类1万多个花色品种,先后荣获山东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国家轻工部“优秀产品金龙腾飞奖”。
抓住临沂由“一河为轴”迈向“两河时代”的重大机遇,先期引进了亿龙水上风情乐园项目。该园区占地1000余亩,目前是临沂地区最大的水上乐园,是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漂流戏水、餐饮住宿于一体的综合性旅游度假项目,园区已于今年7月28日盛大开园。园区的运营,可以为周边柳庄、西朱崔等3个村居每年带来40—60万元不等的村集体收入,为周边村民提供260个就业岗位,带动52户贫困户脱贫。
新打造的栗园花海。占地286亩,园区集科普、亲近自然、运动休闲、摄影爱好、情侣旅行、慢活享受等元素于一体,服务于老中青幼各类群体,各类苗木花圃种类多达30余种,形成休闲新地标。栗园花海是今年全县沿沭河美丽乡村片区“水之线”的重点项目,项目总投资1500万元,占地286亩,今年3月份开工建设,是集科普体验、运动休闲、婚纱摄影、亲近自然等元素于一体的片区休闲新地标。其中,园内道路1.5万平方米,荷花池1.5万平方米,摄影造型园3万平方米。目前,项目建设接近尾声,共栽植紫薇、樱花、海棠等乔灌木3万余株,芝樱、柳叶马鞭、粉黛、万寿菊等时令花卉400余万株。
节会新品牌,让青云向往度更强
柳庄文化庙会:柳庄龙神柳老庙会是沭河两岸首屈一指的民间盛会,会期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柳庄以柳毅之“柳”而得名,是鲁东南柳文化的发祥地,柳毅创立了柳编技艺,百姓称之为“柳圣”,立庙祭祀,以为纪念。柳庄作为“临沭柳编”的起源地,柳庄的“老柳街”由此而得来。为了传承柳编文化,柳庄庙会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举行了“三月三龙神柳老爷庙会暨首届柳编文化节庆典”,同时进行锣鼓大赛。依托柳老庙这一品牌举办的庙会,至今成为彰显临沭地方个性和形象的一张重要名片,成为推动全县旅游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平台。庙会的举办,不仅掀起了城乡居民逛庙会的盛况,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实现了“一片产业发展一片景区”,在带动柳编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发展了乡村旅游经济。
板栗采摘节:依托金滩栗海景区万亩板栗园,2019年10月1日,青云镇举办了“迎国庆,庆丰收”首届板栗采摘节。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充分展现了青云特色的地域文化和板栗、地瓜、柳编等特色农业产业,把生态观光、休闲娱乐及文化活动感受融于一体,让游客在感受采摘之乐、体验田园生活的同时,感受青云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感受板栗之乡的无穷魅力。2020年9月26日,青云镇“振兴乡村、喜迎国庆”第二届板栗采摘节暨农产品展销会开幕式在西朱崔广场举行,来自县内外的各界嘉宾、游客共话发展变化,分享丰收喜悦,感受采摘乐趣。当天通过市、直播平台观看的有二十余万人,带动了当地板栗的销售,让更多游客知晓和品尝了临沂当地的经典美食栗子鸡和糖炒栗子。
“以栗为媒,以节为缘”是青云镇举办采摘节的主旨。近年来,青云镇抓住临沂由“沂河为轴”迈向“两河时代”的重大机遇,认真做好农旅结合,深挖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产业。围绕美丽乡村片区、亿龙水上风情园、栗园花海、金滩栗海、民俗文化馆等,串珠成链、连线成片,塑造点上精致、线上出彩、面上美丽的现代农旅复合产业带,结合临沭县后花园风景区和“柳编小镇”等风景名胜打造板栗生态旅游业,构成了青云镇全域旅游的新主题、新名片,全镇特色旅游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向往度不断攀升。
柳庄柳毅文化庙会也是青云镇节会文化的一个文化品牌。柳庄龙神柳老庙会是沭河两岸首屈一指的民间盛会,会期在农历的三月初三。柳庄以柳毅之“柳”而得名,是鲁东南柳文化的发祥地,柳毅创立了柳编技艺,百姓称之为“柳圣”,立庙祭祀,以为纪念。柳庄作为“临沭柳编”的起源地,柳庄的“老柳街”由此而得来。为了传承柳编文化,柳庄庙会已申报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9年举行了“三月三龙神柳老爷庙会暨首届柳编文化节庆典”。庙会的举办,不仅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激发了城乡居民逛庙会的热情,更推动了青云乡村旅游业的大发展,极大提升了青云的向往度。
文产新业态,让群众获得感更实
青云镇种柳编柳由来已久,是中国柳编文化的诞生地,以盛产白柳驰名中外。据民风文献记载,青云柳制品“发軔于唐,兴起于宋元时期,沂、沭河岸遍植柳林,柳编业兴旺”。建国以后,随着柳条大面积的种植,传统的柳编制品得到进一步发展。1970年,青云镇柳制产品首次打入国际市场,1975年新华社转载了青云镇柳编生产的情况。之后外省、市、县的有关单位数次到青云镇参观考察。全镇杞柳种植面积达5万余亩,成为全国四大杞柳产地之一,柳编产业从业人员3万人,开发柳编工艺品2万多个品种,年柳编工业总产值20亿元,产品畅销欧、亚、非、北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青云镇立足柳编产业这一传统优势,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扶持,建立强有力的执行机构,镇政府连续三年出台了《青云镇关于推动电子商务发展扶持和奖励暂行办法》,自2015年以来,每年都设立电商发展专项资金100万元,扶持柳编电商快速发展,涌现出了临沭县宜然家具工艺品有限公司、沂蒙村媳妇农家店等一批柳编电商特色销售户和淘宝村。2015年11月阿里巴巴正式授予白旄西居“淘宝村”称号。白旄西居成为临沂市首个淘宝村,被誉为“中国淘宝村—沂蒙淘宝第一村”,至2016年10月,青云镇成为临沂市第一个淘宝镇。2017年11月,郭家山村建成淘宝村,2018年10月,云白常村、王庄村建成淘宝村。2018年,青云镇包括跨境电商在内的电商交易超过2亿元。目前,青云镇有6个村入选阿里巴巴集团淘宝村,青云镇成为临沂市第一个淘宝镇。王庄籍在外经商的成功人士管其龙瞄准家乡柳编产业发展的前景,毅然回乡发展电商,目前已经成为全镇电商孵化中心,发展电商400多家,所在白旄西居被阿里巴巴授予“淘宝村”称号,成为临沂市第一个淘宝村。基地实现了以一带百的跨越式发展,带动电商开设网店3000多家,其中注册公司的有100多家。
美丽新片区,让群众幸福感更高
近年来,青云镇党委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上级领导及部门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担当,深精心谋划推进乡村振兴的“青云路径”,着力改善营商环境发展产业,让田园变公园、产区变景区、农民变市民,真正实现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好环境是根本,首先,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着眼于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在赵窝村、卢官庄村、前齐庄村、西朱崔、中朱崔、银马庄、埠东村、前叶埠、后叶埠、周官庄10个村启动了美丽乡村片区建设工程,在全镇36个村全部启动了“清洁村庄”工程。截至目前,片区共投入资金2160万元,对沿线所有村居主次街道全部进行了高标准绿化,栽植银杏、水杉、海棠、栾树、樱花等高档树种1.5万余株,草花11万棵,对村居所有墙面进行了高标准粉刷。投入资金 260万元,高标准打造节点5个。针对沿线村居基础设施欠账的实际,投入资金310万元,安装路沿石6500米,修葺下水道16000米,安装路灯366盏。另外,按照上级有关部门的统一部署,结合城乡环卫一体化、污水治理、改厕等重点工作,大力推进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三大革命”,受到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其次、深入开展乡村文化兴盛工程。按照差异化、特色化、品牌化的工作思路,依托青云镇特有的产业文化资源,建成村史馆、青云柳编馆、柳庄民俗馆等各类展馆6个,依托万亩板栗园、天禄山等天然资源,建成农业公园2个,依托各柳编企业、柳编种植基地,建成柳编体验基地26个。同时,还培养了一批乡土文化能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使乡村成为有历史记忆、地域特色的文化源泉。通过“田园变公园”,闲置的田地变成了人们休闲娱乐的好去处,既改善了乡村人居环境,又提高了村民幸福指数。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培育人才是关键。一方面,着眼于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抓好人才培育。推动和引导各村在外能人回乡创新创业,为他们在资金、政策等方面提供更多的支持,全力为他们搞好保障。同时,对于本地在农业种植、养殖等领域的“土专家”、“田秀才”,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对他们进行实用技术、特色技能培训,提升他们的整体素质,让他们技能更出众、示范作用发挥更突出。目前,全镇已有30多人成功返乡创业,100多名“土专家”、“田秀才”已经成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领力量。另一方面,着眼于提升群众文明素养,抓好人才培育。按照镇里的统一部署,在各村居先后开展了文明一条街、美在农家、好婆婆好媳妇评选等活动,建立了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大居民的行为规范明显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