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邹城全力打造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新高地
高质量发展的孟子故里新风貌。邹城市发改局/供图
陈伟 王延亭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尹明波
近年来,山东省邹城市以发展园区、城市、生态“三大经济”为抓手,积极构建“一区一圈一带”发展格局,努力打造以先进制造业为主导、现代服务业为引擎、现代农业为基础,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道路。该市先后荣获国家首批创新型县市、国家新型城镇化试点、国家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工程试点、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等示范典型,并成功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等荣誉称号。2019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07.64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77.8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营业收入达到2366.5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0586元,交出了一份靓丽的成绩单,在山东省政府公布的“2019年度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差异化评价结果”中成功荣获“高质量发展先进县”。
做强经济开发区,打造高质量发展的前沿阵地
“近年来,我们注重树牢平台思维,把园区作为新旧动能转换的主阵地,着力打造科技创新的引领区、深化改革的试验区、对外开放的先行区、新旧动能转换的集聚区、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区。”济宁市委常委、邹城市委书记张百顺指出,开发区的份量,决定了邹城打造工业强市、制造强市,必须把做强经济开发区作为主抓手,不断提升发展层次、壮大整体实力,把开发区打造成为全市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邹城市坚决落实省委《关于推动开发区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精神,把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合并为邹城经济开发区,税收收入占到了全市的6成,固定资产投资占到了7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到8成,外贸进出口占到了9成。
突出大园区承载。为加快现代工业新城建设,邹城市重点抓好新城市、新基建、新机制、新空间“四新”发展格局,建设“配套型、服务型、生态型”园区特色功能区,建全“全员聘任、绩效激励、市场导向、公司运作”的全新工作机制,坚持集约用地与标准厂房建设一体推进,突出“亩均论英雄”,着力提高园区单位面积土地投入和产出水平,全面提升承载能力。
突出大产业支撑。围绕本市主导产业,邹城全面推行“链长制”,按照一条产业链“一位市级领导负责、一个工作方案、一套支持政策”的模式,加快延链补链强链步伐。比如,制定实施机器人“产业强链行动计划”,目前已集聚了近30家相关企业,成为全省规模最大的工业机器人生产基地;加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力度,积极推进泰山玻纤产业链项目建设,带动形成了品类丰富、配套齐全的新材料产业集群;围绕荣信集团打造煤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基地,陆续实施了粗苯加氢、焦炉气置换等技改项目,有力引导了行业发展,荣信集团成为中国民营企业制造业500强、山东企业100强、国家级绿色工厂。邹城市还制定出台了《加快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强市的若干意见》,壮大“3+3”细分产业,力争到2025年装备制造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
突出大企业主导。邹城市着力深化“510”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程,打好“个转企、企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组合拳,积极引导荣信集团、太阳宏河纸业、泰山玻纤等龙头企业持续做大做强、争当行业领军,奔腾漆业、金鼎实业等退城入园企业加快壮大实力,珞石科技、天河科技、米能生物等企业创新发展、加速成长,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做精城市经济圈,夯实高质量发展的强力支撑
邹城市城市建成区近5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45万人,住户存款余额超过500亿元,本身就是一个强大的内需市场。邹城顺势而为,以“大组团、大民生、大生态、大治理”为方向,优化城市布局,增强城市功能,拓展城市经济,提升城市品质,努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中等城市。
组团式加快城市建设。按照城市建设样板区和产城融合示范区的定位,邹城市加快孟子湖新区建设,不断完善东城区,重点围绕高品质生活完善配套,推动老城区有机更新,推动孟子湖新区、老城区、东城区“三区组团”发展,2019年全市新增和提升绿化面积100万平方米,成功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城市功能得到了有效提升。
引领式布局高端业态。一方面,加快壮大生产性服务业。大力引进的京东云数字经济产业园项目吸引了34个相关产业链项目落地,带动形成完整产业链条,有力推动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工业深度融合。围绕工业产业链条的后端,积极引进一批物流、金融、会展营销等项目,重点突破铁水联运物流园、白马河航道升级改造和正方港等项目,提升服务工业经济发展水平。另一方面,繁荣发展生活性服务业。突出抓龙头、促升级,加快推进铜锣湾、商业水街等项目,结合城市规划引进一批城市综合体、大型商场等项目,不断丰富商业业态。大力发展夜经济,先后举办孟子湖悦夜水街嘉年华等活动,提升城中城等示范街区建设水平,进一步丰富夜经济形态,满足群众多元需求。
融合式提升文化内涵。邹城市以搭建平台载体、加强研究阐发、推进文化交流为重点,持续放大文化品牌效应。按照“现代精品、未来遗产”的定位,高标准规划建设孟子研究院一体化项目,为深化孟子思想研究搭建了高端平台。持续深化文化研究,开展《孟子》《中庸》《大学》等系列解读,形成了《孟子文献集成》200卷等成果,为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滋养。统筹两孟景区、周边历史文化街区规划布局,按照5A级景区标准,策划实施了“两孟”片区改造项目。“在此基础上,我们秉持环境让城市更美好的理念,下大力气集中解决城市环境突出问题,坚决抓好扬尘管控、非煤矿山治理、重型柴油车治理、打击行业偷排偷放等工作。”张百顺告诉中国经济导报记者,通过加快传统行业绿色动能和公路运输绿色化改造,实施清洁取暖改造和清洁煤推广工程,积极开展统防统治、绿色防控,邹城市从源头上减少了污染物排放,推动了绿色低碳发展。
做美生态经济带,深挖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
邹城共有8个山区镇,生态资源富集,美丽乡村覆盖率达到78%,蘑菇、草莓、核桃等产业基础较好,拥有发展生态经济的独特优势。该市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规划及5个专项方案,成立5个工作专班,统筹推进“五大振兴”,2019年邹城被评为山东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县,成为农业农村部典型范例县市。
坚持试点引领示范。邹城市把大束片区作为示范样板,以蘑菇小镇为龙头,与匡衡湖健康小镇、云梦桃源小镇形成“一体两翼”发展格局,突出做强食用菌、医养健康、生态旅游等产业,走出乡村振兴发展的新路子。大束片区被评为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同时,我们坚持统筹布局,全市打造了近郊游、邹东山区、文旅融合、湿地观光4条示范带和凤凰山、十八趟等6个示范片区,创建了10个省乡村振兴示范村和22个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形成了以点带面、连线成片的良好格局。”张百顺强调,特别是围绕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推动食用菌工厂化生产企业、上下游配套项目向大束镇集中,目前已汇聚了友硕、恒信、友泓等多家龙头企业。友和庄园、葛庐山珍等食用菌品牌成功打入京津冀、江浙沪市场,邹城蘑菇成为国家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
全力推进产业发展。切实依托本地生态资源,大力发展美丽经济,大力发展农业“新六产”,形成了大束食用菌、中心店草莓、张庄大樱桃、石墙核桃等特色农业种植区,加快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经济。依托丰富的山水文化资源,打造了上九记忆小镇、伏羲文化产业园、太平国家湿地公园、康王谷花世界等一批特色文旅项目,打响了“邹东深呼吸”旅游品牌,高标准推进峄山、邾国故城、邹鲁生态园“山城园”一体开发,着力建设大峄山景区,打造两大具有重要区域影响力的旅游项目。2019年,邹城市4A级、3A级景区达到19处,入选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接待旅游总人数近450万人次。
不断夯实组织保障。把着力点放在“让村级有钱办事”上,围绕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策划实施“扶弱促强”工程,探索出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发展物业经济、打造电商平台等十种模式,实现了村级集体经济持续稳定增收,2019年所有村集体收入达到3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上的占到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