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四新”经济跑出动能转换加速度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崔彤彤、记者殷晓旭报道 济宁聚焦新兴产业崛起,培育壮大新动能,组织实施《“四新”经济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精心打造“十六条工作线”,开创了“四新”经济加速发展的新局面。“四新”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由2017年的12.7%提高到今年上半年的21.9%;1-10月份,全市“四新”投资增长17.8%、高于全部固定资产投资增速14.9个百分点;占比达到59.8%、居全省第一位。
聚力攻坚新产业。精准绘制重点产业链发展路线图,突出专业化招商,着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延链项目,连续两年高规格举办“济宁四新经济投资洽谈会”,累计签约项目40个,总投资191.6亿元,持续提升“四新”经济规模和竞争力。加快先进制造业“231”产业集群发展,建立链长制、群链长工作体系,一链一策一专班,重点培育10个核心产业链,依托龙头企业加强企业梯队培育,抢占产业链话语权。济宁产业集群的高地优势和平台效应逐步突显,新能源、精品旅游(研学旅游)、工程机械智能装备等3个产业集群入围省“雁阵形”产业集群,山推、如意等21家企业入选集群领军(储备)企业;正在建设的济宁市智能终端产业园,将引进100家以上智能终端类企业,建成后产值预计将超过50亿元,成为国家级智能终端特色产业示范园区。
加快研发新技术。高质量打造济宁“创新谷”,精准对接国家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谋划布局高水平研发机构。成立省内首家地市级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营造全要素创新创业生态环境,累计孵化培育企业1000余家,成为区域创新创业沃土。全市12个省级以上开发区设立40个产业研究所,实现“一区一业一所”全覆盖,为主导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战略咨询、科技中介、项目孵化、产业化培训、资本管理等一体的综合性创新服务。发挥龙头企业协作引领、技术溢出等核心作用,加快山推协同研究院、中国重汽汽车研究院、如意新材料研究院等院所成果转化,带动产业链企业创新发展,集中攻克技术难题。全市高新技术企业总量达503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升至39.36%,取得历史突破;拥有省级以上科创平台289家,获省级以上科学技术奖41项,其中如意纺新技术被授予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蓬勃发展新业态。印发《关于推进现代物流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大力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着力打造运河物流和兖州国际陆港,济宁高新保税物流中心(B型)申建获省政府批复,“兖欧班列”直通欧洲六国,中欧(济宁)国际合作产业园、高新区中日韩产业园加快建设,梁山二手车出口成为国家首批二手车出口试点,广安车联获评“首批山东省省级物联网示范平台”和“2020中国商用车车联网金牌运营服务商”,阿里巴巴、京东、苏宁云商先后进驻,电商交易额2700亿元、增长30%,外贸综合体、跨境电商、海外仓等飞速发展。积极培育现代服务业载体,入选全国家政服务业“领跑者行动”试点城市,深度挖掘发展汽车、健康、信息、家政服务、文化娱乐服务等消费新热点,发展体验式购物、休闲式消费,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夜间经济发展的实施意见》,尼山圣境开启夜游季,成为集修学启智、休闲度假于一体的“网红打卡地”,规划建设了印象吟龙湾、仙营北里美食街等一批特色街区,推动夜间消费提质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