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10-63691890 投稿邮箱:cehsds@126.com

“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山东实践”之乳山:“海陆”联动做强“乳山牡蛎”品牌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宋倩钰、记者尹明波报道  2023年以来,乳山市成功争创“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和生态养殖示范区”、省级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牡蛎产业是乳山渔业经济的特色产业,现已形成了集育苗、养殖、加工、销售等功能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产业链产值达100亿元。乳山牡蛎最突出的特点是品质好,当地人感慨这是“老天爷赏给我们的金饭碗”,近年来乳山市一直致力于端好擦亮这个“金饭碗”,努力把“小牡蛎”变成好产品、做成大产业。

多年来,乳山人“耕渔牧海”,围绕牡蛎育苗育种、绿色养殖、机械化加工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国家、省、市也给予了包括政策、资金在内的很大支持。比如在全省率先推出“牡蛎养殖风力指数保险”,财政给予参保养殖户50%的保费补贴,2023年投保面积3万亩,保费600万元,财政补贴金额300万元。特别是近年来,乳山市更是注重规划引领、科技赋能,重点做好海上、陆上、品牌“三篇文章”,全力推动乳山牡蛎走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海上抓生态养殖

科学合理布局。出台《乳山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合理规划养殖生产布局,科学划定养殖区、限养区和禁养区。

精准培育良种。长期与中国科学院海洋所等国内顶尖院所深度合作,培育了国际第一个三倍体牡蛎新品种“前沿一号”,实现了乳山牡蛎一年四季上市,目前牡蛎良种覆盖率达到95%。

创新养殖模式。制定山东省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产品 乳山牡蛎》《三倍体单体牡蛎浅海筏式养殖技术规范》及牡蛎生态疏养技术规程,对牡蛎生产作业区、养殖筏架间距、养殖笼数量、投苗时间等指标明确生产标准,有效提高牡蛎成活率和肥满度。目前已在全市30余万亩海域推广应用。采用了外海离岸浮筏吊笼养殖,这是世界上第一个使用这一模式的,实现了牡蛎成活率高、产量高、肥满度高,且具有较强抗风浪能力,破解了原来只能在近岸养殖的难题,推动牡蛎养殖向较远海域发展,海上粮仓大幅度扩容。同时,大力推广异地转场、生态疏养先进模式,实现牡蛎养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陆上抓示范园区建设

围绕牡蛎产业“规范化、集约化、绿色化”发展,乳山市投资7.1亿元在全国率先规划建设6处总面积约2200亩的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全部建成后可容纳近500户养殖户,能够满足全市80%以上养殖户的入园需求,实现生态环保兼顾、统筹发展和安全、集约高效运营。

目前,乳山市牡蛎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已建成投用5处。以南泓北村牡蛎融合发展示范区为例,项目投资3.11亿元,占地571亩,采用“国企统筹建设、大型企业自建、中型企业购置、小微企业租赁”的模式,科学设置入海通道、清洗平台、物资安放、加工物流、牡蛎壳处理等5大功能分区以及6千米污水处理管网、三级沉淀池等基础设施,为其他园区建设树立了标杆。

同时,乳山市着力健全市、镇、村三级联动的牡蛎技术推广服务网络,在养殖集中片区设置10个村级服务站,配备技术能手10名,每年解决技术问题200个以上。

乳山市还成立了全省首个牡蛎产业党建联盟,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养殖户”模式,在产业上下游串起育苗育种企业、科研院所、电商、物流、文旅公司等党组织,年产销牡蛎20余万吨、产值约20亿元,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1200余万元。

 

品牌抓推广保护

好产品要卖出好价格,必须有好的品牌作保证。围绕打造区域品牌,乳山市坚持推广、保护“两手抓”,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手抓品牌推广。主动走出威海、走出山东、走出国门,连续举办了八届“乳山牡蛎文化节”,承办第八届国际牡蛎研讨会产业交流分会、两届国际高峰论坛等活动,“乳山牡蛎”先后被国内、国外多家媒体宣传报道,用了10多年的时间真正把乳山牡蛎这个区域品牌做起来了,知名度也在逐年攀升,牡蛎单价上涨3—5倍,由论堆卖变成了论个卖。2023年以来,乳山牡蛎获“魅力农产品奖”,入选“2023中国农业百强标志性品牌”。乳山市牡蛎现代种业关键技术研发与规范养殖模式构建项目获评“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与山东省海洋资源与环境研究院合作开展的“基于风险评价的海水养殖贝类质量安全监控技术体系构建与示范”项目,相关技术成果荣获“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一手抓品牌保护。制定《“乳山牡蛎”品牌保护推介三年规划》《乳山牡蛎协会知识产权维权管理办法》,建成全国首个牡蛎质量安全追溯体系,为每只乳山牡蛎贴上防伪“身份证”,确保每只牡蛎都可以查到出处,只要扫描二维码就可以清楚看到养殖海域、生产厂家、出厂日期,目前已授权备案市场主体300余家,使用防伪标签1200多万枚。

近年来,从南到北,从沿海到内陆,坊间一说到牡蛎,很多人都会想到乳山牡蛎,主要因为乳山牡蛎有“四个第一”。一是品牌第一,“乳山牡蛎”入选首批“好品山东”品牌,品牌价值达193.85亿元,位居“国家地理标志品牌价值”排行榜首位,被誉为“中国牡蛎之乡”。二是产量第一,现有养殖面积60万亩,年产量50万吨,均居全国县级市首位,产量比世界排名第二的韩国(32万吨)还多。三是价格第一,高端牡蛎鲜品市场售价20—30元/只,高于国内其他地区同类产品30%左右,被公认为“全球十大顶级生蚝之一”。四是市场占有率第一,在天猫、京东、抖音等主流电商平台线上占有率超过70%,线上和线下总销量将近全国的10%,每销售10只牡蛎就有1只乳山牡蛎。

发展改革·区域聚焦

济宁印发202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明确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和重点任务
山东推出28条具体措施,加速人工智能赋能重点领域高质量发展
创新“三聚焦”机制 山东寿光全面打通小微企业融资“最后一公里”
山东临沭:用好考核激励“指挥棒”,激发干事创业“新动能”
山东栖霞:强化梯度培育,激活企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山东省发改委农村经济处党支部与省水利厅有关党支部联合开展“党建聚力担使命 水润农经促振兴”主题党日
山东省发展改革委评督处开展“筑牢国家安全防线 永葆初心使命担当”党建共建主题党日活动
一季度山东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增速好于去年0.1个百分点

绿色能源

促进新能源消纳,山东省能源局将重点抓好三项工作
山东持续提升煤电机组调峰能力,推动煤电向兜底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转变
山东: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引导和促进新能源高比例消纳
扛牢央企责任,国网山东电力全力确保新能源“量增率稳”高质量发展
结合技术创新和政策引导,山东多举措激励用户主动参与电网调峰和新能源消纳
山东聚力实施“八大行动”,全力保障新能源高水平利用
枣庄市发展改革委开展“五段式”分时电价政策宣传进社区活动
“智汇齐鲁 绿动未来” 2025中国(山东)电力行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济召开

齐鲁粮油

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中国办公室到山东开展粮食南南合作技术调研
把好四个关卡,枣庄高质量完成市级储备油轮换工作
以青春之力护航青岛粮安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组织党员干部赴省廉政教育馆开展警示教育
以学促干 学用相长 山东举办粮食和储备行业安全生产培训班
山东省粮食和储备局举办2025年全民国家安全教育主题活动
国家粮食和储备局调研组在山东调研粮食经纪人工作
滨州召开全市粮食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会议

价格调控·价格服务

淄博价格指数解读(5-16)
泰安:肉蛋价格小幅波动,蔬菜价格季节性下降(5月8日-5月15日)
山东蒙阴:本周居民生活消费(食)品价格总体上涨1.23%
临沂商城周价格总指数为103.48点,环比持平(5月8日—5月14日)
5月15日枣庄市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行情稳定
青岛:本周部分粮食价格小幅波动,生猪价格止跌上涨(5.10-5.16)
青岛市价格认证和监测中心开展2025青岛春季国际车展价格监测工作
山东莒县百姓餐桌行情周分析(第660期)

价格监测

发展视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