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建引领金融赋能乡村振兴”的聊城实践之高唐:破除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瓶颈”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刘云军、孙祺、记者尹明波报道 去年以来,山东聊城高唐县紧盯村集体经济发展“资金瓶颈”,从供给侧到承接端全环节发力,形成“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负责整合农户土地+托管公司进行规模化种植+银行提供贷款作为启动资金+农担公司提供担保和信息化支撑”模式,为乡村振兴注入澎湃动力。今年2月,全市挂职金融副书记工作现场推进会议在该县召开。
据高唐县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全县涉农贷款余额164.38亿元,同比增速13.48%,其中信用贷款占比23.48%;“鲁担惠农贷”业务在保2.74亿元,年度新增2.07亿元,新增金额列全市第2位。今年一季度,全县农担业务新增51户、金额5663万元,列全市第1位。
做活金融供给,让政策对得准、沉得下
系统谋划布局。县委、县政府研究出台《2023年金融赋能新突破推进方案》,安排实施“金融富农行动”,对金融机构加强同省农担整县密切合作、鼓励银行机构制定特色产品、用足优惠政策、减少手续环节、加大金融政策宣传和金融知识普及、完善农村基础金融服务等提出重点要求,明确县委组织部、中国人民银行高唐县支行等5个部门单位及各金融机构具体责任,搭建起完整系统的工作体系。县委组织部联合县农担公司、县地方金融监督管理局及县域银行机构定期组织政策宣传和融资需求对接座谈会,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推动“鲁担惠农贷”业务深入开展,与省农业发展信贷担保公司签署政担合作协议,县财政的分险比例由原来的20%提高到40%,解决涉农贷款担保难题。同时,制定《高唐县银行机构服务实体经济评价激励办法》,在普惠金融考核项基础上设立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考核项,引导金融机构向乡村振兴重点领域转移工作重心。
瞄准需求投放。推出“锦鲤贷”“大棚贷”“托管贷”“绿色光伏贷”等一大批地方特色涉农信贷产品,助力打造“一镇一业、一村一品”产业模式。工行高唐支行为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定制“大田规模种植贷”,将每亩授信额度从1400元提高至1800元,强化了政策供给精准性。农行高唐支行投放全市首笔“农业生产托管贷”150万元,积极推动“托管贷”落实落地。建设银行高唐支行积极开发农村供应链金融业务,实现全省第一笔供应链E农通业务投放,为解决农业生产主体缺乏信用信息和抵押物问题提供了破题思路。目前,全县推广乡村振兴类信贷产品20余款,有效推动了信贷资源精准投放。比如,梁村镇刘百户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利用“强村贷”160万元、“农耕贷”40万元流转土地800亩发展油葵和粮食规模种植,既有效解决了运行资金难题,又为村集体实现增收14.7万元。
强化担保支持。县委、县政府注重发挥农业信贷担保作用,搭建政、银、企(社)、担融合平台,最大程度发挥财政金融协同支农工作合力。创新政担合作模式,邀请省农担公司在高唐县农发行开立共管账户,存放风险补偿基金,资金专项用于农担业务代偿补偿等。整县推动与省农担公司深入对接,围绕肉鸭养殖、康养食品、锦鲤养殖三个特色农业产业集群,制定专项担保服务方案,通过“方案+白名单”的方式,推动“鲁担惠农贷”业务深入开展,为相关农业产业提供更大资金支持。比如,将“锦鲤贷”引入省农担政策,创新担保额度测算方式,从“养殖成本核算”转变为“销售额核算”,实现贷款额度翻番。目前,全县“锦鲤贷”贷款余额2166万元,康养食品客户在保金额约5000万元。
做精居间服务,让资金下得去、落得快
组建专业优质的服务队伍。县级层面,组建金融调研员、金融联络员、金融调解员、金融辅导员、金融网格员5支队伍,全方位开展需求摸排、对接辅导、纠纷调解、安全保障全方位金融服务工作,覆盖全县200余家小微企业和50余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对接融资需求3.4亿元。镇村层面,在银行系统选择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行级党员干部,到镇街挂职金融党委副书记;优选村“两委”干部、网格员,组建755人的村级金融专员队伍,实现镇村金融服务人员全覆盖。
搭建便捷高效的服务平台。搭建“高速贷”政银企服务平台并开设普惠金融与乡村振兴专区,实现乡村振兴金融产品系统整合和线上查询,推送108款政府部门惠企政策和金融产品,形成金融需求对接“绿色通道”,发展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用户43户,完成放款1580万元。同时,创新线上“强村贷”,实行“无感授信”,构建24小时“线上+线下”一体化数字普惠金融服务网络。
建立常态长效的服务机制。制定《高唐县金融局派驻开发区,镇街和银行机构调研员的意见》,在银行系统中为每个镇街选配一名金融调研员,每月到镇村调研乡村振兴和金融政策对接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不足、提出改进措施。县地方金融监管局制定专项文件,引导金融机构与镇街党组织进行结对共建,推动金融服务下沉。以文件形式明确镇街金融副书记和村级金融专员具体职责,规定定期走村入户开展金融知识宣传、业务答疑等服务,摸清各类涉农主体信贷需求并建立清单,促进金融服务系统化常态化。目前已累计开展调研活动100余次,走访50余家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推动贷款投放2000余万元。
做强承接载体,让基层接得住、用得好
强化基层干部金融思维。常态化开展金融政策宣传,引导村干部特别是村党组织书记破除“抱残守缺”“小富即安”的思想,鼓励“借船出海”“借梯登高”,用好用足金融政策,大力发展农村集体经济项目。加强基层党员、干部金融业务培训,将金融知识纳入乡村振兴培训课程,开展村级金融专员专业知识培训80余次5000余人次,推动村干部掌握政策、用好政策。比如,姜店镇魏庄村党支部书记魏天海结合全村生产托管种植,依托金融赋能贷款40万元,通过专业化的管理与农业技术提升土地收入,近两年村集体实现增收26万元。
推广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挥村党组织作用,整合农户土地,大力发展土地托管和土地流转,形成“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社会化服务公司”的运行模式。目前全县托管土地面积达126万亩,占全县粮食种植面积的86%,全县8.3万农户参与其中。累计为114家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担保贷款6281.4万元,带动村集体增收近1000万元,为党支部领办农业合作社开展集中连片土地托管服务、规模化种植等解决资金需求。比如,琉璃寺镇安阜屯村党支部领办的合作社,依托省农担担保完成聊城市首笔粮食规模种植贷62万元,先行支付村民每亩900元的保底费用及托管费用,既增加了村民对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的认同感和信任度,当年又增加村集体收入7.2万元。目前,全村1600余亩土地已全部签订全程托管协议。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研究制定《关于推动全县村级集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支持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十条措施》等文件,支持通过居间服务、农村电商、特色种养殖等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引导指导村党组织领办合作社针对不同产业合理使用信贷资金。赵寨子镇北街村利用鲁担惠农贷争取贷款300余万元,先后建设两座山药冷藏间,一座500平加工车间,实现了山药产业从一产到二产的转变,去年每亩收益超过了5000元,带动北街村集体收入达到14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