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水利以工代赈”曲阜样板,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中国发展网讯 山东济宁曲阜市积极响应国家、省、市有关要求,在水利领域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推动实施以工代赈方式,以高质量推进水利“以工代赈”项目为契机,着力改善水利灌溉配套基础设施,不断拓展以工代赈“赈”的时代内涵,聚力打造“水利以工代赈”曲阜样板,有力带动项目辐射区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三个精准”见实效
坚持“三个精准”确保项目落得实、建得好、效果好。
精准谋划项目。紧扣新时期以工代赈政策要义,按照补短板与增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围绕巩固脱贫成果、助推乡村振兴、加强水利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发展四大重点来谋划项目,建立实行“科室申报、部门初审、政府审定”的审核机制,优先将水利融资成效好、辐射带动作用强的项目纳入储备库,为争取和实施项目打好基础。
精准选优项目。项目谋划好后,统筹考虑市域资源禀赋、水利发展现状、当地群众意愿、项目发挥的效应等因素,择优遴选项目向上申报争取。近年来全市遴选的以工代赈项目(曲阜市泗河竹子园橡胶坝工程、曲阜市尼山灌区白村坝除险加固工程和曲阜市农村供水提升工程)都位于尼山镇、姚村镇、王庄镇等覆盖全市3个街道、8个镇,辐射性强,带动面广,综合效应好。
精准实施项目。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坚持规划先行,先建机制,后建工程,做到因地制宜不盲目、大胆创新不走样、依法推进不违规。2023年以来实施的4个省级以工代赈项目,都是结合实际,精心编制以工代赈项目实施方案,有力有序推进项目建设,切实做到了花钱必问效、无效必问责,确保项目落得实、建得好、能见效。
“三种模式”保增收
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项目带着就业走”的思路,推行“三种模式”将以工代赈项目与带动群众就业、特色水利发展等方面有机结合,努力拓展增收渠道,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赈”的作用。
水利融资保增收。按照储备新建一批、提升扩展一批、完善配套一批的工作思路,高标准谋划、高水平建设、高质量推进,结合曲阜水务发展实际,谋划落实了曲阜市水系连通和水生态治理工程。项目总投资18.7亿元。建设内容分为9个子项目,其中子项目曲阜市红旗闸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曲阜市农村供水提升工程和曲阜市泗河竹子园橡胶坝工程纳入省级“以工代赈”项目。2022年10月项目利用开放性金融工具政策获得农发行基金18700万元,2023年5月,曲阜城源水务投资有限公司与国家农业发展银行曲阜市支行签订了投贷结合合作框架协议,承诺授信10亿元。水利项目成功融资保证了“以工代赈”顺利实施。
劳务用工保增收。深刻把握以工代赈“工程项目是载体、群众务工是目的”的政策内涵,鼓励项目所在镇、村组织通过劳务公司、施工队等方式,参与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中优先使用项目辐射区农民工,按照不低于中央资金比例要求发放劳务报酬。2023年至今实施以工代赈5个项目,参与工程建设务工人员高达400人,中央财政支持918万元,累计发放劳务报酬323.2万元,占中央以工代赈资金的比例达到35.2%。
强化培训保增收。按照“项目+公益培训”的思路,项目建设单位在组织务工农民群众参与项目建设前,统一进行安全生产知识培训和业务技能培训,培训合格后方可上岗,不断提高务工群众安全生产意识和劳动技能。突出以工代赈“工”和“赈”相结合的政策初衷,将脱贫群众实现在家门口务工、培训和增收致富作为项目建设出发点,对已参加项目技能培训的产业工人,在项目竣工后,根据个人意愿,优先安排到其他水利建设项目就业,真正将群众稳固在水利“以工代赈”项目链上,确保了群众就业稳定、收入稳增。
“三项机制”提效能
为保障以工代赈项目的健康有序推进,确保中省资金的规范使用,做到三个健全。
健全公开公示机制。严格执行公示公开机制,开工前对项目名称、资金来源及金额、建设地点、建设周期、建设内容及规模等进行公示;项目实施期间,对群众务工信息、劳务报酬发放情况、监督举报电话进行公示;竣工后在项目点设立永久性公示牌,公示项目建设相关信息、当地群众务工、获取劳务报酬等受益情况,有力确保了以工代赈项目公开、透明,在阳光下运行。
健全监督检查机制。成立以工代赈项目工作验收组,按照以工代赈项目管理规定,对资金拨付使用、组织务工及劳务报酬发放等进行全程跟踪监管,实施开展核查,促进项目高效、规范、阳光实施。
健全审计跟踪机制。建立健全全过程跟踪审计制度,把事后审计变为事前、事中、事后全过程跟踪审计,做到及时堵塞漏洞,减少损失浪费,降低审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益,充分发挥审计监督的预警作用,确保政府投入的每一分资金都有实实在在的成效。
曲阜市实施水利“以工代赈”项目,补齐了水利基础设施短板,撬动了社会资本投入,拓展了就业岗位,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显著增强了水利发展后劲,有效激发了农民自主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了市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山东省曲阜市水务局 孔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