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实践之菏泽牡丹区:牡丹花开香飘世界各地 产业融合富裕一方百姓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李民德、王海艳、记者尹明波报道 2019年2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等七部委《关于印发首批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名单的通知》批准菏泽市牡丹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列入国家首批100个示范园名单。示范园位于牡丹区黄堽镇、都司镇和牡丹街道办事处交界地带,规划建设面积2万亩,已经形成“一心两轴三区多节点”(“123+N”)的建设发展格局。一心:园区建设科技研发中心。两轴:以临商路为中心的牡丹产业发展轴、以国花大道为中心的生态景观发展轴。三区:培育牡丹生产加工区、牡丹标准化种植区、牡丹科研商贸文旅休闲观光区。多节点:以牡丹学院、天华电商物流产业园、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花卉大市场、金河岸采摘园、悦如牡丹田园综合体和小留牡丹产业园等为重点,建设牡丹产业“多节点”。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按照“产业园发展、配套先行”的原则,采取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方式,加大投资建设力度,示范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
自2019年底以来,牡丹区以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建设的名义共报批了7.51亿元地方专项债券资金。其中,2020年菏泽市牡丹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项目发行债券3亿元,用于国花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2021年山东菏泽牡丹产业园乡村振兴现代高效农业示范项目发行债券0.9亿元;2022年山东牡丹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发行债券0.2亿元,菏泽市牡丹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基础设施项目又发行债券1.2亿元;2023年菏泽市牡丹智慧育种创新能力提升示范项目发行债券1.81亿元,山东牡丹产业创新中心项目发行债券0.4亿元。
示范园目前建成全长5.2公里的园区重要景观大道——国花大道,道路东西横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同步完成了绿化、亮化、排水设施和通讯管线改造工程;建设了七里河湿地公园,完成集“调蓄雨洪、净化水质、物种共生、自然演替”功能于一体的郊野型生态湿地景观,建成“自然科普、野趣休闲、生态观光、旅游度假”功能于一体的郊野型绿色廊道。
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园区充分发挥菏泽牡丹资源禀赋,依托科技创新,树立“互联网+”发展理念,形成了一产种植、二产加工、三产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良好局面。
目前,牡丹发展到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辖区拥有20个牡丹种苗、盆栽、鲜切花标准化基地,20个牡丹种植合作社,聚集着中国牡丹园,国花牡丹园等牡丹旅游观光景区多处,汇聚着尧舜牡丹产业园,龙池牡丹,绿美牡丹,国花牡丹等一批龙头企业。年出售牡丹芍药鲜切花1亿枝以上,销售额超过3亿元,占全国销量的50%以上,销售牡丹种苗300万株,反季节催花牡丹40万盆,仅仅春节前后的上市的催花牡丹销售额就达到了1.1亿元。接待游客300万人次以上,旅游综合收入达到26亿元。
牡丹深加工产品已发展到11大类260余种,生产、加工和销售企业达到62家,牡丹籽油年加工能力3万吨。牡丹二三产业比重逐年增加,达到8.67:24.76:66.57,牡丹特色产业入选山东省“十强”产业“雁阵行”集群,省农业优势特色产业。
牡丹产业的发展,还带旺了休闲旅游,电商物流,餐饮,零售,农副产品等行业发展.通过“互联网+”,牡丹催花、牡丹苗木、芍药鲜切花、牡丹衍生产品远销世界各地,辐射带动了全市、全国牡丹产业的发展。
综合效益不断显现
经济效益。主要来自于牡丹产业链条的延长和增值,开发牡丹高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档产品,实现园区生产总值过42亿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工业经济注入新活力,国际国花博览园完成建设,昆拍菏泽分中心落户国花交易中心,正式投入运营,注册会员74家,入驻120多家经销商,今年销售1000多万枝A级鲜切花,销售收入达到1200多万元。城乡智慧冷链物流已建成3万平方米,3栋冷库投入使用,招引7家企业入驻。 投资756万元牡丹芍药鲜切花产业园和投资一亿元的牡丹智造研发基地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方案和招投标工作,进行施工建设。
社会效益。牡丹已发展9大色系,10大花型,1280个品种,牡丹产业也由原来的观赏药用发展成牡丹油、酒、饮料、茶、精油、食品(牡丹酱,牡丹糕)化妆品等系列深加工,从牡丹根、籽、果铗、花、茎、叶等各个部分研发的高档食用油、高档化妆品、高级饮品和医药保健产品已投入市场,深受消费者欢迎,为广大农民和龙头企业走出了一条可再生资源充分科学利用的新路子,进而带动财政增收,农民就业,直接为当地农民提供就业岗位,带动就业30000余人。同时,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举办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世界牡丹大会等,促进了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往来,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生态效益。通过开发和推广牡丹循环经济,将牡丹副产物作为后续加工的原料,将牡丹原料“吃干榨净”,形成“牡丹种植-产品加工-饼粕萃取-食用菌栽培-畜牧养殖-有机肥利用-有机农产品生产”生态循环链条,整个产业链环保,无污染,附加值较高,是典型的循环型产业,已成为全省、全国现代农业高效、绿色、循环发展的典范。
组织管理不断提升
成立园区管理委员会。示范园管委会为区委、区政府派出机构,副处级规格,行政编制15人,党工委书记和管委会主任由区委副书记兼任,配有一名专职副书记、一名纪检书记和2名副主任。内设4个机构,分别是办公室、产业发展部、规划建设部和科技创新部,均为正科级规格。
加强运行机制建设。园区管理上,在党工委和管委会的领导下,实行“管理机构+平台公司”运作模式,依托正邦国有平台公司和菏泽城市发展集团,推进重大项目建设和提升企业管理效能。生产上,通过绿美牡丹苗木公司、牡丹芍药切花协会、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社等企业和经济组织的带动,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打造地方特色花卉品牌。发展上,以“研发机构+企业+基地”的合作形式研发新品种新技术,推动牡丹产业高质量快速发展。
未来发展值得期待
进一步强化领导。研透、研细国家各项扶持政策,用足、用好各类国家专项资金,主动对接上级相关处室,积极筹划申报一批基础设施建设和基础产业项目。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国内大型油脂、医药集团合作,带动膨胀规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牡丹产品档次和质量,形成园区独具特色的牡丹产品知名品牌。选择园区创新能力强、带动作用明显的龙头企业,进行重点培育,形成骨干支撑力量。
强化牡丹科技研发。促进牡丹龙头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保健食品、生物医药研发机构加强产学研合作,抓好牡丹产品深加工,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条,充分借鉴其他成熟的植物油、动物油、化妆品、保健品等营销策略,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研发设计,打造高端、精致的牡丹产品。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坚持产业融合的原则,按照“特色城市,产业名城”的定位,建设集牡丹产业、文化、旅游等于一体的具有牡丹元素和牡丹特色的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做好“牡丹+”文章,促进牡丹与文化、创意、旅游、饮食、康养、会展、创森、金融、互联网等结合,加快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菏泽市牡丹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示范园将以对接融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契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山东视察系列讲话和山东省《关于突破菏泽、鲁西崛起的若干意见》文件精神,以提高牡丹全产业链发展为主题,以推进牡丹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全时、全域、全产业链”发展格局为依托,切实加强科技创新、投融资机制、土地保障、组织保障、品牌建设等工作,加快推动牡丹产业向“高产种苗、观赏花卉、食用油脂、功能食品、生物医药、美容日化、文化旅游、高端礼品和衍生产品”等九大领域稳步发展,形成种苗繁育、花卉培植、精深加工、文化旅游四大产业集群。“我们的目标是,将菏泽市牡丹区国家农村产业融合示范园建设成为全国牡丹科技创新中心、全国牡丹精深加工示范园区、全国牡丹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全国牡丹双循环发展样板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