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看山东之禹城:让群众就近就业有钱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林、董林、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德州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大力推广实施以工代赈,以项目为抓手,充分发挥以工代赈效能,遵循“组织群众参与项目建设,促进群众就业增收”的原则,鼓励参与者勤劳致富、多劳多得,实现了群众就业“不离乡”、就近就业有钱赚。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尽可能多地通过“以工代赈”实现当地群众就近就业增收,达到了民生工程加速推进、群众收入大幅增加的“双赢”。
禹城市深刻把握“工程是手段、赈济是目的”政策内涵,建立健全以工代赈劳务报酬发放事前事中事后监管长效机制,全过程监督项目劳务报酬发放情况。今年以来,该市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和全市重点工程领域共有37个项目实施以工代赈方式,总投资20.31亿元,提供务工岗位近3000个,上半年已直接带动1622名群众就业、发放劳务报酬达1685万元,人均增收1万余元。
根据项目实施用工需求,禹城市积极做好农村劳动力的组织工作,为项目实施提供劳务保障。在实际工作中,优先吸纳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等农村低收入群体参与工程建设,在确保工程质量和项目进度的前提下让当地农村劳动力参与到项目建设过程中。
在项目建设初期,根据以工代赈劳务人员特长、岗位诉求等信息,做到精准查找、精确定岗,形成“人员清单”和“需求清单”,确保岗得其人、人适其岗、人岗匹配。同时,抓实报酬发放,紧盯项目赈济实效。通过考虑用工需求、特长筛选等,让农村劳动力参与工程建设,不同工种每日可获得120—300元不等的工资。
项目建设实施以工代赈方式,既促进有效投资,又推动农村劳动力就业增收,群众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每月获得三四千元的报酬,不仅促进了农民增收,而且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活力。据悉,禹城市发展和改革局将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稳就业保民生的重要作用,为城镇低收入群体、返乡农民工、脱贫人口等提供更多务工岗位,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助力乡村振兴和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