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实践之荣成:全链条全循环 高质量高效益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袁艳、王悦、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威海荣成市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以威海(荣成)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园为核心区(36.57平方公里),辐射带动石岛冷链物流产业园(10平方公里)、虎山海洋生物产业园(20平方公里)、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10平方公里),形成“一区三园”的发展格局。2018年,示范园被列入首批省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创建名单,2019年通过评估认定。示范园坚持“全链条、全循环、高质量、高效益”,围绕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构建集研发、生产示范、技术推广、开发与利用于一体的农村全产业链,着力打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示范样板和平台载体。
围绕“四个链条”,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围绕“企业+增养殖小区+农(渔)民”的生态增养殖产业链条。依托好当家集团5万亩围海养殖基地、鑫发集团2000多亩养殖海域、朱口集团7000亩裙带养殖海域,主要建设荣成南部海域国家级海洋牧场、4.5万空方人工鱼礁等产业融合项目,形成了以围海养殖、深海海洋牧场、水产育苗养殖为主的海洋生态增养殖产业集群。
围绕“企业+捕捞渔船+农(渔)民”的捕捞产业链条。以沙窝岛国家远洋渔业基地为中心,利用沙窝岛中心渔港优势,采用合作社、保护价收购等方式,带动1700艘捕捞渔船共同生产经营,融合带动周边农户共同致富。重点建设水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远洋渔业等产业,实施远洋渔船改造项目,投资4.5亿元,改造远洋渔船17艘,引导远洋渔业资源集中贸易。
围绕“企业+乡村旅游+农(渔)民”的乡村旅游产业链条。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渔业等产业,引导农业与第三产业直接融合发展,带动农户致富。突出发挥园区阵地作用,引导区内村居发展乡村旅游、休闲渔业项目,推动农村产业向全域旅游拓展、向特色线路延伸,总投资100多亿元,积极开发赤山景区,串联花村画村等特色村落以及海洋牧场,打造“山海赏花作画”精品旅游路线,抓好心乐谷生态文旅、滨岛蓝湾等12个精品项目。
围绕“企业+农产品交易中心+农(渔)民”的农产品销售产业链条。充分利用慧谷海洋科技公共创新平台、泰祥食品有限公司跨境电商交易平台、德宇物流服务平台等,主要建设现代物流、跨境电商交易平台等服务设施,重点发展冷链物流、跨境电商交易等产业。充分发挥产业园水产品加工优势,采用订单生产、跨境贸易等方式,引导农(渔)民直接参与农产品市场交易,稳定农产品价格,提高农户收益。
围绕利益链接机制,确保农民持续增收
一方面,创新利益分配模式。农民以海域流转、海域入股、租赁或购买经营场所的方式参与园区项目建设和生产经营,从原先的传统粗放、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中,逐渐成为集团公司股东、交易市场的参与者。通过引导农户与龙头企业合作经营,年带动农户5300户,带动就业岗位1.5万个,户均增收1.6万元。
另一方面,注重龙头引领。示范园内有人和集团、好当家集团、泰祥食品股份有限公司、石岛集团有限公司及靖海集团有限公司等规模化龙头公司,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7家,省级龙头企业15家。园区主要产品为养殖捕捞水产品、冷冻调理食品、罐头食品、保健食品、生物制品、调味品等,水产品产量、各类食品加工量及销售收入等均有较大增长幅度,市场前景较好。
围绕要素供给保障,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投资3亿元打造公共服务平台,实现全链条科技服务,吸引行业前沿的技术成果在园区交易转化、产业化。科技研发平台方面,建设总面积1.5万平方米的海洋生物技术创新中心,配备生物类尖端设备600多台套。按照政产学研协同创新模式,与中国海洋大学共建海洋生物技术协同创新中心;与厦门大学专家合作,开发基因载体系统产品;与鲁东大学共建海洋产业技术研究院;围绕远洋渔业产业服务水平提升,靖海集团联合水科院东海所共建远洋渔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孵化平台方面,同步搭建8000平方米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和技术成果网上交易平台。
创新农村金融服务。优化园区内金融机构网点布局,现有各类银行机构网点45家,实现了农村基础金融服务全覆盖。综合运用奖励、补助、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紧密合作关系,推广供应链金融模式,加大对农业产业融合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累计发放动产质押贷款2.5亿元。
强化人才和科技支撑。建设5000平方米的创业服务中心,完善餐饮、公寓、办公、休闲等配套服务设施,为专家团队和创业人才提供完善的办公场所和中介服务。同时,对渔民、养殖大户、农村信息员进行先进实用技术应用、信息技术等知识更新培训,打造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新型农业创业服务平台。开展各类培训活动90多次,年培训农民1万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