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威海文登区:西洋参“进补”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董泽章、刘沛麟、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威海文登区立足国家地理产业发展,厚植西洋参产业优势、生态优势,对标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成功案例,依托本地骨干企业,全力促进西洋参全产业链发展,进一步挖掘发挥西洋参特色产业有利条件,加快西洋参重点项目建设、加强示范引领,大力推动西洋参的标准化种植与生产,从源头上保证西洋参品质。文登区做大做强做全西洋参产业链,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注入了强劲动能。
产业孵化:助力文登打造“中国西洋参之都”
近年来,文登区坚持培育西洋参特色产业集群,全力打造全国西洋参产业孵化器,加速产业布局和品牌提升,用“八颗种子”造就绿色传奇,引领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目前,该区西洋参种植面积稳定在5.5万亩,年产鲜参占全国产量60%以上,获评“中国西洋参之都”“国家西洋参生产标准化示范区”。
生产孵化,要素聚合,搭建产业壮大“四梁八柱”。三级联动筑强“基座”将党建引领嵌入产业发展全过程,区、镇、村党组织统筹联动,蓄积产业发展“拳头效应”。政策组合聚强“合力”,启动西洋参小镇示范区建设,出台文登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西洋参产业发展意见等文件,强化政策叠加,撬动资本跟进,持续推动西洋参产业延链强链、做大做强,2022年西洋参小镇示范区获批全省首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服务提优做强“规模”,健全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成立国有企业“专耕”西洋参产业,建设西洋参农业社会化服务中心,为全区种植大户提供高棚双网控温、水肥一体化、智能监控、机械种收等专业化服务,生产成本降低20%。
市场孵化,以商带农,抢占产销升级“前沿阵地”。一是创新惠农,让“土疙瘩”变“金疙瘩”。抢抓后疫情时代保健品市场蓬勃发展和山东大力培育医养健康产业布局等有利契机,争取获批西洋参“药食同源”试点,每年设立800万元支持资金,加大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培育力度,鼓励企业深化产品研发、抢占未来市场。二是营销富农,让“议价权”变“定价权”。坚持线上线下两条腿走路,开发西洋参交易中心、西洋参大数据平台等,实时对接国内药材市场、掌握产品价格波动,引导全国西洋参来文登交易,推动产品价格向产品价值回归,掌控市场定价权。三是质量兴农,让“好产品”变“好商品”。加强校地合作、校企合作,建立西洋参专家团队,成立西洋参研究院,构建起涵盖基础研究、实用技术、产品研发等于一体的创新体系,《西洋参无公害生产技术规程》成为省级推荐性地方标准,逐步形成西洋参产品“文登标准”。
品牌孵化,文化赋能,放大产品增值“溢出效应”。首先,品牌创优,提升核心价值。大力推广“文登西洋参”区域公用品牌,对符合药典规范的西洋参准许授权使用、给予政策补贴,形成以“文登西洋参”品牌为主体、龙头企业自有品牌为补充的品牌体系。“文登西洋参”成功入选100个最具影响力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国名优特新农产品目录。其次,人才聚智,激发产业活力。推行乡村振兴首席专家模式,将11名西洋参产业领军人才纳入专家库,给予资金扶持,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引入中国医科院高微微团队,探索形成西洋参种植过程中生物有机肥使用技术,亩均产量由500公斤增至600公斤;引入中国农科院孙印石团队,成功突破西洋参细胞破壁等技术难题,破壁后西洋参营养物质吸收率超96%,产品增加值翻番。第三,文旅融合,打造节会经济。深入挖掘“文登西洋参”文化元素,与全域旅游发展相结合。举办西洋参文化节、温泉文化节等文旅节会,创新推出西洋参养生宴、养生浴、研学游等文旅产品8大类、130余种,建设西洋参文化馆、特色民宿等文化载体,推动文旅设施、产品、活动等全要素融合提升。
西洋参小镇片区:打造国家级现代产业示范区和先行区
威海市文登区西洋参小镇片区,是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创建单位,规划面积21.2平方公里、19个村。片区坚持把西洋参产业和温泉旅游产业作为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突破口,以打造百亿产业为目标,注重完善产业链条,强化服务保障,加大扶持力度,着力构建特色项目、优势突出、链条完备、市场竞争力突出的西洋参全产业链体系和温泉旅游产业体系。
树立全链条思维,壮大产业集群力量。坚持全产业链提升思维,对西洋参生产、加工、销售等各个环节进行优化提升,增强产业整体竞争力。
强化服务保障,增强产业发展动力。整合各类生产要素,提升服务保障能力,助力产业发展壮大。
加强政策扶持,推动产业健康发展。围绕西洋参产业发展现状,优化产业发展规划,加大政策创新力度,不断健全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保障体系。
整合多种资源,打造温泉康养胜地。核心区分为东、中和西部三大板块,东部以呼雷汤项目盘活为重点,打造温泉康养胜地;中部以郁竹苑项目发展为重点,打造民宿、休闲、旅游、拓展、体育训练为一体的原生态院落式田园综合体;西部以莲花城项目推进和服务为重点,打造现代农业种植+加工+体验为一体的农业+旅游综合体。
西洋参小镇片区已经“抢”到了精深加工产业链条、科技应用水平、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动力、品牌知名度、保障体系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度等六个“全国之最”。据介绍,文登区西洋参小镇样板片区将继续深耕西洋参种植、生产、加工优势,拓宽发展视野,既要将大项目、好项目“引进来”,又要让好产品、优产品“走出去”,不断提升西洋参在海内外市场的影响力,加大西洋参产业科技投入力度,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发掘乡村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等新产业新业态,推动西洋参小镇样板片区再上新台阶。
张家产镇:“参”为媒助力乡村振兴
文登区张家产镇依托国家农业产业强镇、西洋参小镇样板片区、全国西洋参“药食同源”试点等有利契机,致力于完善产业链条,强化服务保障,坚持培育、发展西洋参特色产业,把西洋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推进乡村振兴、带动群众致富增收的重要突破口,着力构建优势突出的现代西洋参产业体系,赓续“八颗种子”的绿色传奇。
加强组织共建。由镇党委牵头成立西洋参产业链联合党委,采取“样板片区+国有资本+龙头企业+合作社”模式,开展链上党组织共建合作,通过“同行共育组建一批、以强带弱帮扶一批、辐射示范带动一批”方式,共同打造“党建引领·共富参乡”品牌,有效解决产业发展“小散乱”问题。目前,已涵盖西洋参样板片区14个村、6家龙头企业,覆盖党员330名,辐射带动8325名农民,实现年人均增收2万元。
完善产业链条。针对西洋参产业链较短、层级不高等问题,聚焦延链补链强链,精准招引“链主”企业,培育发展精深加工项目,全面壮大产业集群。今年以来,已招引培育8个精深加工项目,年加工能力增至5500吨,顺利完成西洋参“药食同源”试点任务,形成精膏、破壁粉、口服液、营养早餐等23个系列产品体系,年产值突破50亿元,成功实现由种植、加工向集种植、加工、仓储、物流、贸易于一体的全产业链集群模式转变。
放大品牌效应。立足西洋参小镇特色品牌,持续挖掘参源精神内涵,打造口子李村参源馆红色研学基地,邀请全国劳模王文水担任基地导师,讲好品牌文化故事,提升品牌认可度和影响力,今年已接待研学队伍87批次3100余人。将“西洋参之乡”与“长寿之乡”相结合,整合天沐温泉、西洋参文化节、西洋参文化馆,打造“一泉一节一馆”,进一步放大品牌效应。今年已创新推出西洋参养生宴、温泉养生浴等8大类134种品牌产品,吸引游客超过20万人次。
张家产镇党委书记隋宏亮把该镇西洋参产业发展的“新密码”归结为三大举措。一是推动技术创新。依托西洋参研究院,加强与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高校院所的技术合作,聘任专家学者32人,帮助企业重点解决西洋参新品种培育、种植、管理等技术难题,目前已承担了13项国家级和省级科技项目,制定了省级行业标准和推荐地方标准16个,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70%以上,良种覆盖率达到100%。二是延伸产业链条。借助西洋参“药食同源”试点正式获批机遇,广泛筛选国内外中药材龙头企业,开展精准招商,先后引进建设了一批西洋参深加工项目,形成了西洋参中药饮片、保健产品、功能性食品、日用洗化用品等系列产品体系。三是打响区域品牌。深入挖掘西洋参文化元素,建设了西洋参文化馆、科普馆和产品展示中心,连续举办了6届西洋参文化节,开展了参王评选、起参仪式等文化活动,荣获“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双地标,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以品牌价值116.43亿元位居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品牌价值榜中药材类第3位,成为“中国西洋参之都”。今年8月,西洋参小镇示范区获评首批山东省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我区致力于打造文登西洋参品牌,推动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拉长、完善产业链条,着力培育壮大西洋参的加工、物流、文化、观光旅游、保健养生、现代服务业等下游产业,为当地特色产品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平台。”文登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文登区已成功争创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国家西洋参生产标准化示范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西洋参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第105届美国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等重量级、有影响的荣誉。“我们将进一步创新思路,根据国家指导目录等相关要求,积极开展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相关工作,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就业增收,助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再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