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的山东实践之日照岚山:“一片叶子”振兴一方产业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李丽、王希峰、陈婷、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日照岚山国家级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位于岚山区北部,辐射区域面积219.8平方公里(32.97万亩),涵盖90个村庄、2.33万户、7.9万人。示范园以茶叶为主导产业,按照“一核引领、一廊融合、两翼发展”的空间布局,以百里绿茶长廊为发展主线,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中心,提质增效已建茶园,创新驱动新建茶园,逐步形成“生产+加工+科技+品牌+营销”的全产业链条,全力打造三产融合发展的乡村振兴齐鲁样板。
图为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育苗温室场景。供图:岚山省级农高区管委会
岚山区坚持以茶叶为纽带,以创新为主题,以示范为引领,坚持产业融合梯度发展,努力形成集茶叶育苗、种植、采摘、加工、文旅、电商、检测等于一体的全循环产业链,使“一片叶子”振兴了一方产业、富裕了一方百姓。近年来,岚山区先后被评为“国家级无公害茶叶标准化示范区”“山东省优质绿茶生产基地”“山东省高效特色农业先进单位”“全国绿色防控示范县”,被中国茶叶流通协会评为“茶业百强县”“茶旅融合特色县域”。
突出特色优势产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北方最大的绿茶鲜叶交易市场,发展后黄埠有机绿茶“双新”融合基地、薄家口干茶加工示范园区、朝元山白云山乡村振兴综合体等项目,拥有圣谷山、碧波、御园春等20余家名优茶企。在种、加、销一体化的产业链模式基础上,以“百里绿茶长廊”为重点,开发出茶叶生态游等多种产业,有3家茶叶企业基地通过星级旅游景点评定,丰富和发展了茶产业内涵。
依托重点项目,打造良种繁育基地。投资3亿元,建设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项目,重点打造北方茶树种质资源圃、茶树良种繁育基地,在育苗繁育上率先实现突破。茶树种质资源圃项目规划收集1000余种国内外茶树种质资源,对各类茶树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开发利用,为选育适合北方茶区的抗寒抗旱茶树优良品种奠定基础。建立茶树良种繁育基地,进行无性系茶树种苗快速繁育技术研究,规划年培育无性系茶树种苗3000万株,打造标杆性耐寒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基地。
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完善生产经营体系。大力扶持培育园区内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鼓励引导工商资本进入园区,扶持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园区现有茶叶种植、加工企业300余家;茶叶专业合作社 403 家;园区省级以上龙头企业6家,2022年龙头企业实现产值6.5亿元。同时,着力加强科技型企业培育,2020年以来培育农业类高新技术企业10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24家。
提升品牌价值,增强市场竞争力。一是走出去。先后组织茶叶企业赴福建、湖北、内蒙古等地参加茶叶展览会,并通过“日照绿茶齐鲁行”、“日照绿茶北京推介会”、老舍茶馆“小茶饮会”等活动开展扩大品牌影响力。二是请进来。先后组织举办了 2020 日照茶产业发展峰会、2021 中国岚山茶产业发展大会暨茶叶交易博览会和“2022 茶起岚山—中国海岸绿茶春茶节”、日照绿茶文化休闲旅游节等活动,开展对外宣传。三是亮起来。先后在央视 CCTV-1、CCTV-17 等频道以“日照绿茶”品牌广告的模式进行宣传推介。与凤凰卫视合作,拍摄了《海岸绿茶》三部曲。在北京天安门地铁站展示国内知名农业品牌的“辉煌的中国—农业馆”展区开展日照绿茶品牌展示。
图为日照茶叶科创示范园建设场景。供图:岚山省级农高区管委会
带动农民持续增收,人均可支配收入不断提高。积极推广“企业+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农户”的模式,让农民充分分享产业园发展成果,示范园内农民可支配收入持续稳定高于全区平均水平32%以上。大力推行“订单农业”模式,整合茶园资源,严格控制日照茶原产地优质茶叶来源,既实现了惠农经济,促进茶农增收,也为茶叶的加工生产提供了天然绿色、健康安全的高品质原料。如日照茶仓公司建设“标准茶仓”,对茶叶加工作坊实施统一生产标准,建立统一种植技术标准、统一绿色防控和有机肥供应、统一鲜叶收购、统一加工、统一检测、统一销售的“六统一”标准,解决家庭作坊式茶叶生产导致的茶叶质量参差不齐、卖不出好价的问题,也降低了企业种植基地管理成本,专心进行品牌化运营。
接轨高平台,产业链条不断延伸。今年以来,示范园先后与中茶(北京)连锁商业有限公司(简称中茶)和山东种业集团签约,示范园区内的茶香巨峰联合社与中茶合作,由茶香巨峰联合社提供标准检测合格的日照绿茶毛茶原料,中茶根据市场信息及自身渠道资源情况,研发生产中茶牌日照绿茶、红茶等产品,供各门店渠道及传统批发流通渠道推广,双方由此实现优势互补,联名打造“中茶·日照绿”系列产品;推动岚山区茶叶资源优势与山东省农科院的技术人才优势、山东种业集团品牌资本优势有机对接与集成,加快岚山区茶产业优化升级,实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据负责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运营的岚山省级农高区管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岚山区将从深入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加快产业创新、强化科技人才支撑、完善服务配套设施四个方面入手,着力推动示范园建设向纵深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