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看山东之济宁兖州区:“小务工”撬动“大赈济”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马瑞鑫、韩佳、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济宁兖州区把以工代赈项目作为撬动乡村振兴、就业带动的“杠杆”,严抓项目建设规范性,真正把“工”用起来,把“赈”发挥出来,积极探索“组织引领+以工代赈”新模式,推动全区村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为乡村振兴、产业扶贫贡献力量。
部门联动配合,强化组织宣传动员。区发展和改革局主导,联合区教体育局、区民政局等17个部门和单位建立了以工代赈部门协调机制,制定全区以工代赈协调机制主要职能,加强部门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先后组织区直有关部门、镇街参加以工代赈政策培训解读会、工作推进会,并动员各部门、各镇街在各领域、各辖区内组织项目单位开展以工代赈宣传,推动以工代赈深入开展,在全区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全区已开展以工代赈集中培训会5次,现场推进会5次,培训人员共93人。
坚持项目引领,促进群众增收致富。该区先后建立了2022年、2023年适用以工代赈重点工程项目清单,纳入省、市、区级清单项目共计4个。2022年度兖州区农业产业发展示范园项目纳入区级清单,吸纳务工群众人数410人,发放劳务报酬330万元。2023年先后有3个项目纳入以工代赈省、市重点项目清单,其中九一北片区棚户区改造项目室外附属工程、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纳入省级清单均,颜店新城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项目纳入市级清单,3个项目预计吸纳务工群众人数200余人,发放劳务报酬500余万元。
建设赈济齐发展,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兖州区漕河镇充分发挥以工代赈衔接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申请市级财政衔接资金100万元,用于建设漕河镇管口新村沥青道路铺设项目及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吸纳就近就业农民30余人,打造出了以工代赈的“漕河模式”,并在四个方面取得了成效。一是“鼓腰包”。项目的实施,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实现了农民家门口挣钱,共计发放劳动报酬35万余元。二是“提技能”。项目工种设置多样、操作要求低,易学易干。通过前期培训和实践操作,村民利用几天时间就能掌握一门务工技能,确保村民终身受用。三是“美环境”。项目的开展,有效改善了管口新村的村容村貌,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让群众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四是“助振兴”。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让村民真正参与到乡村振兴当中,将以工代赈项目和其他村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结合,撬动资金200余万元流向乡村建设,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
兖州区发展和改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全区将紧紧抓住国家以工代赈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机遇,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的作用,激发人民群众发展的主观能动性,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