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看山东之济南莱芜区:重谋划、抓前期、督建设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王建、记者尹明波报道 今年以来,山东济南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把以工代赈工作作为全局重点工作,以求真务实、创新干法、突破难点、干出成效的工作思路,巧借项目“赈”前东风,切实解决项目“赈”中问题,充分发挥项目“赈”后效应。截至目前,莱芜区共储备区级以工代赈项目40余个,报送市级以工代赈项目8个,项目总投资23.9亿元,累计吸纳务工群众人数1万余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规模超2亿元。
提高思想认识,积极开展政策学习和解读
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多次召开部门、镇(街)以工代赈工作推进会,印制以工代赈政策文件汇编,在电视、报纸、手机端广泛开展宣传工作,进一步理顺了全区以工代赈工作协调机制。
年初,该局按照济南市发展改革委安排部署,提前谋划,将以工代赈工作作为全年重点攻坚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印发《莱芜区以工代赈政策文件汇编》白皮书,召开部门联席会议,建立部门协同联动机制,让广大领导干部和人民群众充分了解以工代赈工作精神。
在加强自身业务能力学习的同时,该局积极筹备,采取组织会议、现场调研等多种方式到镇街、项目单位开展政策宣讲工作,对上级政策文件进行传达解读,线上线下相结合,不断提高有关部门、单位业务水平,力求高效推动以工代赈工作向深、向细、向前发展。
立足自身职能,切实发挥项目“促赈”“代赈”作用
项目是以工代赈工作开展的血脉和灵魂。为紧紧抓住项目建设这个牛鼻子,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充分发挥自身职能优势,将以工代赈工作在项目建设过程全程贯彻到位。
从源头建立立项评议制度,由镇(街)根据自身情况确定上报项目后,报至区发展和改革局以工代赈项目库实行动态管理,将符合条件的以工代赈项目入库,长时间无进展或进展缓慢的出库,并查明原因追踪到项目。
根据项目情况确定以工代赈实施范围、务工人数及报酬,确保入库项目不仅符合以工代赈工作政策,也更贴合项目建设实际,符合项目单位意愿及实际需求,做到立项有据、科学决策、因地制宜,使项目以工代赈功能发挥最大效应。
通过前段时间的摸排,莱芜区已经入库项目25个,项目总投资13.9亿元,累计吸纳务工群众8822人,发放劳务报酬1.9亿元。
形成强大工作合力,使务工群众享受政策红利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赈,带来的不仅是收入的增加,更是个人能力的提升。在新修订的《国家以工代赈管理办法》中,技能培训是一项重要内容。为了尽可能多的吸纳本地农村务工人员,莱芜区发展和改革局联合区人社局,依托山东泰东人力资源有限公司,搭建“职等你莱-莱芜就业云聘平台”微信小程序,线上线下互融互通,建立了大数据“劳动力”库,目前已经进入试运行阶段。
“劳动力”库要求各镇(街)以村为单位,对本村有务工意愿和务工能力的人民群众,将务工群众主要信息和工作特长、工作履历、岗位诉求等信息进行实名登记,实行动态化管理。匹配成功后进入岗前培训系统,根据岗位需求,联合施工单位开展劳动技能培训和安全生产培训。有特殊需求的工人,可以提供后续的技能培训服务,使这些务工人员都可以获得技能资格证,实现持证上岗,从没有技能的零工变成技术工,提高劳动报酬,解决务工群众技能与项目方需求不匹配的现状,为下一步就业打下基础。
通过项目库和劳动力库“两库建设”,真正实现了群众务工需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无缝对接,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两库”正式运行后,今年预计可培训各类务工人员3000多名,累计吸纳务工群众人数1万余人,预计发放劳务报酬近3亿元,可使莱芜区人民群众人均增收3万余元,真正“赈”出项目,“赈”出实效。
同时,该局还联合宣传部,通过报社、电视台、手机客户端等多媒体全方位开展以工代赈宣传工作,累计在区政府网站、爱济南、新黄河、今日头条等媒体平台发表信息稿件20余篇,在济南电视台播出莱芜区以工代赈工作专题纪录片一部,着力打造以工代赈宣传阵地,营造了良好的以工代赈工作氛围。
据悉,莱芜区下一步将继续认真贯彻落实国家政策文件要求,积极抢抓政策机遇,探索拓展赈济方式,积极推动谋划储备、落地实施、红利释放,充分发挥“赈”的功能作用,使人民群众更多地享受到以工代赈政策红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