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代赈”看山东之济南章丘区:以工代赈方式结出致富“金果”
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 李庆德、胡启新、记者尹明波报道 山东济南章丘区委、区政府将以工代赈方式作为推进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加快建设,推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重要手段,坚持问题导向、试点先行、多措并举、统筹推进,趟出了一条利用以工代赈方式推进项目建设“基层干部愿干、农民群众能干、多方联动会干”的成功路子。以工代赈方式,在章丘结出了致富“金果”。
制定方案细则,让基层干部愿干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以工代赈工作。自2021年以来,章丘区认真落实山东省发展改革委关于在重点工程项目中大力实施以工代赈促进当地群众就业增收的实施方案相关要求,先后制定出台了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领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的实施意见和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特别是出台了推广以工代赈、增加农民收入实施细则,要求大力推广以工代赈方式,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然而,如何落实好这项政策,使以工代赈方式与现有的项目建设招投标法等财务、审计管理规定有效衔接,按什么程序操作属于合理合情合法等等,成为困扰基层干部的难题。他们对采取以工代赈这种方式,想干,但又不敢干、进而不愿干。针对这一问题,章丘区组织发改、农业农村局、财政、纪委监委、审计等10余个部门多次到项目现场调研,召开现场会商讨研究解决制约问题,绘制“以工代赈”项目流程图,为基层干部推广以工代赈方式实施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明确了政策依据。
比如,在细则中简化了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的逐级审核备案机制,提高了项目落地效率。对村级以工代赈项目,由村级通过“四议两公开”程序确定项目内容,形成“村级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申请书”,实施内容公示村民无异议后,村委会正式行文报镇街,由镇街审核、批复后报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对镇街投资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由镇街以工代赈工作领导小组对项目可行性、增加农民收入效果、预期效益、资金投入稳定性、资金使用效益等进行审核,审核通过后,列入全区年度以工代赈项目,报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对镇街承担的部门财政投资以工代赈项目和部门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和标准实施,明确以工代赈用工环节和建设任务、用工计划、增加农民收入、资金概算等内容,报送业务主管部门审核、备案,同时由业务主管部门报区农业农村局、区发展和改革局备案。截至目前,章丘区实行以工代赈项目158个,涉及安置房、美丽乡村示范创建、乡村旅游提升、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包括生活、生产、水利、交通和林业等方面)多个领域,总投资15.2亿元。
再比如,在推进以工代赈方式项目实施程序上,细则作了进一步明确,让干部推进工作更加有规可循。对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建设内容全部为投资规模小、技术门槛低、前期工作简单、务工技能要求不高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项目,按照招标投标法和村庄建设项目施行简易审批的有关要求,可以不进行招标,可通过街道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公开询价,引导村级四大股份合作社及小规模企业积极参与建设。对实施项目不全部为以工代赈内容的,在招标文件中明确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内容和非以工代赈项目内容部分,可以采取“联合体招标”,即有资质的公司可以和村级股份合作社等村级引办合作社联合参与投标,施工中相互对应所建内容要求。部门以工代赈项目招标中明确以工代赈项目类型,并按照行业主管部门要求执行。采取的“联合体”招标方式,打破了参与项目资质的限制门槛,降低了第三方支出,实现了大项目与以工代赈方式的有效衔接,确保了农民群众能够充分参与到项目建设中。
建立健全“两库两单”,让农民群众能干
针对前期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缺少项目和劳动力的情况,章丘区狠抓“两库两单”建设,较好地解决了问题,让农民群众能干、会干、肯干。
抓实提报备案以工代赈项目库,让群众有项目干。根据以工代赈项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建立了村级自筹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清单、街镇和部门财政资金以工代赈项目清单,每年11月底,由镇街、部门上报形成实施以工代赈项目库。
落实村庄有意愿参与以工代赈“劳动力”库,让项目由农民群众干。为保障项目尽可能多地吸纳本地农村务工人员,在进一步健全完善村劳务合作社的基础上,要求各镇街以村为单位,摸清有务工意愿、条件适合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的群众,特别是项目所在地,建立《村庄有意愿参与以工代赈劳动力清单》,登记完善年龄、个人特长、岗位诉求、身体状况、联系方式等信息内容,并分类造册,建立本地以工代赈劳动力信息库,实行动态管理,规范提高本地劳动力队伍水平。截至目前,章丘区参与以工代赈项目群众务工人数达到3.2万人,实现了群众就近就地增收的目的。
落实以工代赈劳动力培训清单,让有能力的农民群众肯干。根据项目要求,积极组织街镇、村委会与项目实施单位沟通劳务信息,结合项目建成后用工需求,对参与工程建设的农村劳动力开展短期技能培训,形成《以工代赈劳动力培训清单》,解决好农村劳动力因技能不足而难以参与工程建设的问题。截至目前,累计统筹区人社、农业农村、文化和旅游、妇联、残联等各类培训资源,结合农村劳动力就业意愿和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用工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培训、实训或以工代训96场次,培训人员1.5万人。
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劳动报酬清单,保障以工代赈项目能够持续干。项目实施过程中,督导各镇街、部门项目主体及时足额向参与务工的劳动力发放劳务报酬;要求镇街以工代赈办公室负责及时掌握务工人员工资领取情况,了解用工过程中存在的困难问题,及时跟踪推动务工群众工资及时足额发放;要求项目主管单位负责监督施工单位是否与务工群众签订用工协议,是否组织务工群众进行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是否及时足额发放劳务报酬等;在项目竣工验收时,将劳务报酬支付标准、金额和发放名册、公开公示情况作为重要参考。对恶意拖欠务工工资的行为列入失信,并以此作为今后承接项目的参考因素。目前,全区以工代赈项目劳动报酬发放严格有序,全区实行以工代赈项目共计发放劳务报酬5000多万元。以文祖水河村、甘泉村为例,已建立起街道、施工单位和所在地银行设立“劳动报酬”代管户,已发放劳动报酬98万元,劳务报酬发放占项目投资额15.8%。
坚持统筹协调协同,让多方联动会干
强化组织领导,聚合力量抓推动。为确保对推进以工代赈方式加强重点工程建设的组织领导,章丘区成立了由区委书记、区长任组长,区纪委书记、分管副区长为副组长,相关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章丘区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以工代赈工作专班,由分管区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发改、财政等10个部门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专题研究解决推进以工代赈方式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项目主管部门安排专人负责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并监督整改。村级、镇街、部门与工程施工单位签订安全生产和廉政协议并监督落实,保证工程项目安全施工和建设廉政工程。
加强督导检查,强化管理抓推动。区以工代赈相关责任部门、镇街和业务主管部门不定期组织联合督导,对全区以工代赈项目进行监督巡查,截至目前,已对18个镇街进行了两轮督导,负责对务工人员名单、务工群众技能培训和安全培训、劳动报酬发放清单、项目公开公示情况、项目申报、实施、验收、移交等阶段档案资料管理进行核实检查,确保项目实施、人员安全、工资足额发放到位。
严格考核验收,落实责任抓推动。项目建设完成后,村级和镇街投资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由镇街负责验收、审计。镇街承担的部门财政投资的以工代赈项目和部门实施的以工代赈项目,由相关部门按照行业部门要求验收、审计。投资规模较小的,可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成立村民工程质量监督小组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督、管理。
通过在政府投资项目等重点工程中,推广以工代赈方式,章丘区实现了项目增效、村集体和农民双增收。以试点项目为例,建筑材料和工程质量由村级全程监管,降低了成本支出,这两项措施节约资金达到了工程预算的15%以上,起到了花小钱办大事的“增量效应”。如水河村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在预算内就多干了村级公共厕所、挡土墙、景观灯等20多万的工程量,实现项目增效达到15%。目前,文祖水河村试点项目已形成“项目+公益性岗位”“项目+资产收益分红”的良性资产收益。将建成的基础配套、公共服务配套、产业配套等设施纳入村集体资产管理范畴,因地制宜自主开发一批“保洁员”“巡逻员”等公益性岗位,再吸纳一批群众就业,确保增收不断档;并积极围绕优势产业配套项目,鼓励通过引进龙头企业等,将财政投入建成的固定资产确权到村,有条件的折股给村民,实现项目区群众获得流转租金、股权分红、优先用工等红利,持续带动增收,极大增加了农民群众的收入,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激发了乡村自我发展的活力和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深得广大群众的拥护。
据介绍,章丘区将进一步优化以工代赈项目实施的各项环节,充分挖掘农村劳动力用工潜力,充分发挥以工代赈项目资金的撬动引领作用,多渠道带动农村劳动力就近就业增收,力争使全区以工代赈农民工报酬提升至项目投资占比25%—30%,项目增效达到20%-30%,节约更多资金用于项目延伸建设,有力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在更宽领域、更大范围发挥好以工代赈政策的功能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