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自贸区:当好服务贸易“领头羊”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公欣
近日,国务院印发《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加快打造服务业扩大开放先行区、数字经济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是建设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北京自贸区”)的基本定位,功能侧重服务贸易。
《方案》明确,创新服务贸易管理。试行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在有条件的区域最大限度放宽服务贸易准入限制。为研发、执业、参展、交流、培训等高端人才提供签证便利。创新监管服务模式,对区内企业、交易单据、人员、资金、商品等进行追溯和监管。
据了解,作为国家全方位主动开放的重要实践,2015年起,北京开展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五年来,北京推出数百项试点举措,形成122项全国首创的突破性政策和创新制度安排,累计向全国推广六批创新经验,为全国各地扩大服务业对外开放、促进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借鉴。
此前,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为契机,北京还提出积极推动多项开放便利举措,有序推动服务贸易领域对外开放,打造开放发展新亮点。其中,提出了涉及互联网通信、文化、商务服务和旅游等服务贸易领域9项扩大开放措施;推出了涉及外汇资金管理、跨境人民币业务、技术进出口合同备案、特殊物品出入境监管、出入境旅游管理等8项服务贸易领域便利化措施等。
数据显示,目前北京服务业占GDP的比重为83.5%,高于全国近30个百分点。北京在服务业的经验和实力沉淀,使其具备了进军全球服务贸易市场的能力。
不过,要打造中国服务贸易对外开放的“北京模板”,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在今年服贸会北京主题日活动上发布的《2020北京市服务业发展环境评价报告》指出,总体而言,与国际先进城市相比,北京服务业监管服务水平有待提升,透明度得分适中,公平性得分偏后,高效率和包容性得分较低,亟待进一步改善。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家对外开放研究院党委书记、国际经济研究院副院长庄芮接受媒体采访时认为,现行的服务贸易统计规则、管理机制体制存在很多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也逐渐无法适应当前国际贸易的新形势变化,需要通过北京自贸区的先行先试提供经验,再进行更大范围的改革调整。北京自贸区需要建立健全监督管理体制,特别是要确定一套可以量化评估的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并根据这个标准体系对服务提供者进行培训,完成对产品检验和质量把控。
也有专家建议,鉴于服务贸易独特的生态和秩序,北京自贸区建设可多方面着力,如,在制度创新方面营造一个便利创新的制度软环境,以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活力,对创业创新提供有效的试错、容错环境;完善知识产权保护,探索智本经济发展新模式,也是促进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