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间企业债融资情况总结
截至2020年11月20日,“十三五”期间企业债共发行1887支,发行规模19189.41亿元,对比“十二五”期间略有下降,以5年为周期来看企业债的发行速度放缓。发行规模减少进而导致净融资规模下滑,“十二五”期间,企业债净融资规模达到19615.38亿元,而进入“十三五”以来,除2016年企业债实现净融资以外,自2017年起各年度企业债均表现为净偿还,“十三五”期间累计净偿还规模约8167.43亿元。
从“十三五”期间企业债年度发行规模变化来看,2016~2018年间,企业债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均明显回落。2017~2018年上半年,监管层接连发布多份重要监管文件,对当年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行较为严格的监管,导致占主导的城投债当年发行出现环比下滑,进而使得企业债发行也受到一定冲击。自2018年下半年起,监管政策开始边际宽松,以应对宏观经济下行与信用债发行人融资困难可能引发的系统性风险,信用债发行重新回暖。企业债发行数量和发行规模在2019年均有明显回升。但是,结合企业债的发展历程以及近10年间企业债发行量占信用债市场比重来看,企业债发行整体上呈下降趋势。
从2016年至2020年11月企业债发行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湖北省和湖南省位列前三甲。其中,江苏省以发行235支企业债、融资2394.30亿元位居第一,是唯一一个企业债融资规模突破2000亿元的省份。湖北省共发行企业债156支,数量上略低于湖南省的173支,但融资规模1648.49亿元,略胜湖南省一筹。从总体情况来看,企业债发行数量超过100支的省份共有8个,融资规模超过1000亿元的省份共有9个,整体分布较为均衡。
进一步通过经济区域分布来看企业债发行,2016年至今,东部地区发行的企业债数量和规模占比分别为38%和43%,相比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未体现出明显优势。这体现出企业债的发行响应了国家“十三五”规划中对中西部地区进行倾斜的战略,对经济较薄弱地区提供一定程度的融资支持。在“十三五”期间,西部地区共发行企业债502支,发行规模4693亿元,分别占比27%和24%;中部地区发行企业债598支,发行规模5763亿元,分别占比30%和32%。东北地区的融资规模相对较小,发行数量和规模均占比3%。
由于监管对企业债的发行要求,企业债的债项级别均集中在AA级以上。而从历年企业债发行时的债项级别分布来看,AAA和AA级债券的占比在5年间发生了倒转。2016年时,AA、AA+和AAA级企业债的发行数量占比分别为51%、29%和20%。而截至2020年11月20日,AA、AA+和AAA级企业债的发行数量占比已经变成11%、29%和60%。级别中枢的不断抬高可能是由于经济下行导致的风险偏好下降,同时也可能受到了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影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AA级企业债的发行空间正在不断减少,而这一趋势在未来可能仍将延续。
而从企业债发行人的主体级别分布来看,与债项级别分布的变化类似,AA+和AAA级主体的债券发行量占比在“十三五”期间不断抬升,并挤压AA级主体和级别更低的发行主体的融资空间。具体来看,2016年时AA+和AAA级主体的企业债发行量占比合计18%,而这一比例在2020年已经上升至53%。在这5年间,一些AA级主体得到了不同幅度的级别上调从而进入高级别统计,一些高级别主体的企业债发行数量有所上升,从而导致评级中枢向高级别移动的趋势。这与信用债市场目前的总体趋势相吻合。
从“十三五”期间企业债融资成本的变化来看,企业债融资成本整体上呈上升趋势,与M2同比增速呈现出一定的负相关关系。同时,从AA和AAA级别企业债发行利差的差值来看,在2017~2019年间,AA和AAA级企业债的发行利差间的差值开始不断走阔,在此期间还有不同级别发行利差走势分化的情况发生。结合上文提到的企业债级别中枢不断抬升,这一阶段低级别与高级别企业债的利差走势分化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市场风险偏好的不断下行。自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以来,央行采取了较为宽松的货币政策,这导致AA级企业债发行成本快速回落,发行利差与AAA级企业债的差距也有一定缩小。但这一变化主要是来自于政策提振而非企业基本面大幅好转。随着一年来宏观经济和制造业的复苏,央行已经开始考虑将货币政策由较宽松调整为谨慎适度,这也意味着较低级别企业债的发行成本后续可能面临再次上升的可能。
从行业分布来看,“十三五”期间的企业债发行人涉及到20个申万行业类别,但主要集中在建筑装饰、综合类、交通运输、房地产和公用事业等5个行业,上述行业中的企业债发行人合计发行债券数量占比达到93%。从行业集中情况来看,国企特征较为明显,这与企业债发行人中城投公司占比较高的情况较为吻合。近年来,随着城投平台市场化转型以及多个创新专项企业债品种的推出,更多产业类发行人加入到企业债发行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