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引领服贸新趋势,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中国经济导报记者 | 张洽棠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进一步普及,金融服务业也早已经“飞入寻常百姓家”,成为大家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如何看待服贸会上金融服务的发展?中国经济导报记者在2020服贸会金融服务专题展上感受到,对外引领服贸新趋势,对内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金融引领服务贸易新趋势
在全球疫情持续蔓延、国际经贸形势异常严峻复杂的背景下,如何加快落实金融改革开放举措?金融服务对于加强国际经贸合作具有哪些重要意义和新特点?
早在2019年末,中国建设银行创新性地率先推出了“全球撮合家”智能撮合平台,旨在解决跨境交易场景中信息不对称和交易成本高的痛点、难点问题,为具备跨境贸易、投资、合作诉求的境内外企业搭建数字化平台,支持跨境项目、服务和商品的商机发布和精准匹配。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撮合家”而言是一次全方位的压力测试。据中国建设银行北京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建行北分积极投身于跨境撮合中,通过对接政府、产业园区、防疫物资生产企业延伸跨境撮合平台业务触角,通过平台发布713家注册企业的各类进出口信息1690条,成功撮合海外急需的防疫物资848万件、交易金额超过1亿元。与此同时,建行北分充分调动社会资源为更多外贸企业打开对外拓展的大门,目前,京企走出去网站已为“全球撮合家”开辟接口,北京某园区也与分行签署了产业园区跨境撮合协议。
作为唯一一家总部设在粤港澳大湾区的中管金融企业,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带头落实中央《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部署实施了十大重点项目,推动跨境机动车辆保险、澳门巨灾保险、跨境医疗保险等项目率先落地,进一步发挥了保险业在大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2019年11月5日,率先推出全行业首款经监管备案以“大湾区”命名的产品——太平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险,该产品不仅打通了境内外优质医疗资源,还实现了医疗服务和费用补偿的无缝对接,为行业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医疗保险产品开发提供了有益借鉴。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
北京作为全国首个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城市,近年来持续推进金融业扩大对外开放,加上国家金融管理部门为新一轮金融开放规划了路线图,外资金融机构加快在国内布局,金融业对外开放迈出了新的步伐。据了解,本轮金融业开放以来,已有42家外资金融机构和项目落地北京。
作为内地外资银行的重要代表之一,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积极参与本届服贸会,与来自世界各地的企业一道,积极响应并倡导服务贸易和投资的自由化便利化,共同推动全球服务贸易的开放合作与繁荣发展。
东亚银行(中国)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兼行长何舜华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东亚中国对内地的经济发展前景充满信心。作为一家来自中国香港的银行,东亚中国在粤港澳合作、跨境及贸易金融等领域享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将充分利用集团广泛的海外市场网络,为客户提供包括境外账户与结算、境外融资等在内的一系列跨境金融方案,加强境内外联动,助力内地企业‘走出去’,帮助海外企业‘走进来’,促进服务贸易的创新发展。”
今年在疫情的背景下,全球的资本市场包括经济发展和商业环境都面临着极大的挑战。中国展现了强大的经济发展韧性,也为在华的中外资企业提供了有力的发展基础。而作为最早投身于中国A股市场的外资金融机构,瑞银的展台通过“瑞银影院”和瑞银发展历程墙,以视听结合的形式展现丰富的内容,涵盖投资和研究观点、金融科技以及瑞银艺术收藏。
瑞银亚太区投资银行主管及中国总裁金弘毅对中国经济导报记者表示:“中国是瑞银重要的市场。瑞银在华发展已经超过30年。中国金融行业的进一步开放对瑞银在中国的业务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机遇,我们不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参与者和受益者,同时也是建设者。”
为实体经济保驾护航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面对当前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金融机构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加强金融科技创新研发投入,充分运用大数据等科技手段,推动线上线下金融服务有机融合、同步发力。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背景下,如何做好支持和服务实体经济发展,仍是当前银行业保险业首要考量的问题。
随着2022年的临近,冬奥自然成为了北京这座“双奥之城”又一张闪亮的名片。作为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官方银行合作伙伴,中国银行始终积极支持国家冬奥冰雪战略。借助本次服贸会平台,中行也专门在户外展区设立了冰雪专区,远远地就能看到巨大的冬奥吉祥物冰墩墩、雪容融伫立其中,迎接着八方来客,现场还采用VR滑雪体验等科技元素,给参观者带来置身冰天雪地的逼真体验,在助力宣传冬奥、推广冬奥的同时,让参观者享受了冰雪运动的乐趣。
凭借领先技术和综合实力,中国人保承保了中国民航机队、C919成功首飞、AG600水陆大飞机成功首飞、青藏铁路、西气东输、三峡工程、杭州湾跨海大桥、港珠澳大桥等众多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大型项目,以全方位、高质量的服务,成功保障了国家重大活动和赛事。